Bendi新闻
>
谷歌程序员杀妻,亲密关系中的凶杀案是如何发生的?

谷歌程序员杀妻,亲密关系中的凶杀案是如何发生的?

9月前

/图源微博:南方都市报/27岁的谷歌程序员Liren
Chen,被控告杀死了同在谷歌工作的妻子Xuanyi
Yu。
1月16日早晨,Chen的熟人从窗外看到他一动不动跪在地上,打他电话没人接,熟人随即报告了刚好去社区的警察。警察进入房子,发现Chen右手肿得发紫,身上有很多血迹,手臂上也有划痕,Yu已经死亡,她的头部受到钝器多次击打。

他们俩是清华本科校友,之后都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读研,据传刚买了价格不菲的房子,并没有像网络传闻那样被裁员。很多人说,如此精英,却作出如此残忍的事。

目前还不知道更多事实信息或Chen的动机,也不知道他是否是家暴的施暴者,所以我无意评论这件事。

我想聊的是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和控制,两者常常紧密相关,只是有的控制导向肢体暴力,有的仅限于语言暴力。多数亲密关系虽然没有走向犯罪,但以爱之名的控制依然非常常见。为何会有这么多暴力与控制?教育中应该做些什么?

谷歌程序员杀妻,亲密关系中的凶杀案是如何发生的?
亲密关系中的凶杀案是如何发生的?

简·史密斯曾是英国的警员,后来成为调查亲密关系中凶杀案的专家,数十年来她研究了大量案例,写成《致命爱人》一书。

作者非常反对的,是“激情犯罪的神话”,她认为“凶手往往遵循情感操纵的模式”,激情犯罪远比人们认为的更罕见。

书中总结出亲密关系凶杀案常见的8个阶段,作者称其为凶杀时间轴”。

从英国的数据看,大多数受害者是女性,也有些是男同性恋,绝大多数凶手是男性。为了方便表述,我姑且用Ta来指代凶手。

阶段1:历史:操纵和跟踪的历史

Ta常常是同一类人,其中有些人有操纵和跟踪伴侣的历史,甚至有的人的前任也死于非命。

阶段2:早期关系:旋风般的承诺

Ta常常发起猛烈的追求,让关系迅速亲密,并对此十分执着,Ta甚至会制造大庭广众下的浪漫求婚,迫切需要伴侣给出一生一世的承诺,承诺才能更好地拴住对方。

阶段3:关系:生活在操纵之中

在随后的共同生活中,Ta开始用两种主要方式控制伴侣:“嫉妒法则”和“忠诚法则”,并且基于此Ta会制定一些“刻板规矩”,要求伴侣遵守。

“你不应该做任何会让我感到嫉妒的事情。”(“嫉妒法则”)

“你应该对我们的关系忠诚,远离那些‘试图拆散’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忠诚法则”)

伴侣慢慢发现,自己越来越闭塞,很多言行都要被Ta允许或评价,不能忤逆Ta的想法,否则就是不够爱Ta,违背了爱的承诺,所以伴侣常常感到焦虑、矛盾、恐惧,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证明自己的爱与忠诚,这常常看起来是自愿的,但底层是基于恐惧。

而Ta则尽力把伴侣困在一段关系中,让其难以离开,还有一些亲友或机构会无意中成为“操纵之网”中的同谋。

阶段4:触发:一桩挑战操纵的事件

Ta最大的恐惧和偏执,往往是伴侣离开自己,“提出分手”往往也是最终的挑战形式,会触发进一步冲突。任何形式的暴力,是为了维持操纵,让伴侣保持顺从。

阶段5:升级:逐渐升级的操纵或出现跟踪骚扰的情形

伴侣提出分手,甚至逃跑、离开,Ta往往会想尽办法“挽回”,为此Ta可能不惜跟踪、骚扰、乞求,Ta很可能会作出改变的承诺,但除非有强有力的外部干预,这种模式不太可能真的改变。

经过这些“挽回”,有时伴侣回心转意,重回阶段3;有时俩人彻底分开,Ta再去找下一个“爱的人”(受害者),重回阶段1;还有时,这会引发阶段6,走向凶杀。

阶段6:想法的改变:焦点的变动

当Ta意识到伴侣终会逃离自己的控制,Ta可能改变想法,决定杀掉伴侣,这其实让Ta拥有更多的掌控感,反而会让Ta获得一段时间内心的平静。

阶段7:计划:谋划一起凶杀案

作者研究的案例中,计划凶杀的时间平均是一个多月,也可能很短。这个过程中,Ta“有逻辑、有计划、有决心”。

阶段8:凶杀和/或自杀

凶杀发生了,也有时候受害人自杀,就像北大女学生包丽。Ta往往会责怪受害人,试图获得同情、让自己显得无辜,也有时候凶杀被精心伪装成意外或突发事件,Ta逃脱了法律制裁。

施暴者最大的共通点,是有强烈的控制欲。这种控制,常常伪装在浪漫、爱、保护、关怀的名义下。

当然,关系里常常多少存在一点控制,很多时候是相互的,可能导致人不那么舒适,但并不是如此严重的问题,我想之后再用另一篇文章写写:亲密关系中的自由、控制和爱

/Coen Pohl/

/Coen Pohl/

为什么人会在亲密关系中控制他人?

很多女性都想找个“像个男人”的恋人,他有决断、保护欲强、能用尽方式追求你,女性常误以为这就是爱。

很多男性也会想找一个“罩得住”、听话的恋人,温柔体贴,不要忤逆自己,要给自己足够的面子。

后来我明白,这是控制,不是爱。

为什么尤其在东亚社会,亲密关系中的控制如此常见?我觉得有多层因素。

从社会层面,对人的控制无处不在,人们习惯了被控制,也容易把习以为常的控制带入亲密关系中。

父权制社会的文化,也强调“男子气概”和“女性特质”,前者意味着有权力、有面子、说一不二、有一家之主的掌控权,后者强调顺从、温柔、乖巧。在这样的文化中,男性对女性的控制很常见,常常被认为是正常的、甚至是浪漫的。

家庭教育中,在家暴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可能变得暴力,专断型(父母说了算)、放纵型(无底线满足孩子)、忽视型(孩子的正常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教养方式都可能导致孩子想要控制他人。

什么都由父母说了算,甚至是父亲一个人说了算,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可能认为这样对待亲人是正常的,即使内心不认同,也只学会了这种待人的方式,而且从小缺乏掌控感,长大自己有机会时可能更要牢牢控制自己的生活;

孩子从小做什么事都不受限,就容易缺乏同理心、极度以自我为中心,觉得所有人都应该满足自己、听自己的;

孩子从小被忽视、缺乏爱,就更容易恐惧失去爱,要把爱的关系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我们带初中生读王朔的《我是你爸爸》,介绍过四种教养方式,书中的爸爸就在专断、放纵和忽视之间摇摆,这是非常常见的父亲形象。

经济压力、社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也可能导致施害者更想要控制伴侣,很多人想要通过控制比自己更弱的人,来满足自己心理上的安全感,妻子、孩子往往是更弱势的人。

这些因素,都可能让凶手获得更多的同情,确实,从家暴到凶杀案,原因往往是复杂的,但很多时候,受害人已无法为自己发声,如果凶手获得的同情,比受害人获得的同情还要多,这也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

谷歌程序员杀妻,亲密关系中的凶杀案是如何发生的?

如何培养更懂得平等、

尊重和边界感的孩子?

在东亚文化下,要让孩子不控制他人、也能拒绝被控制,其实非常难,这需要家庭和补充的教育。关键就是教孩子尊重人与人间的边界——家庭成员间依然需要有合适和健康的边界。

第一,培养权利意识。

人需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也要能保护自身的权利。

在敏感话语越来越多的环境下,理解和保护权利并不容易。

我的儿子小拓快4岁,三四岁正是小孩想要控制他人,获得掌控感的年龄。

吃饭时他想听某些歌曲,会非常开心,还要放很大声,希望我们说话小声些。一开始我觉得不是大事,尽量可以满足他。

后来我觉得不太对,我和先生也有吃饭时聊天的权利,也有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的权利。所以我提出不能限制我们聊天,我们想听歌时也可以选歌,不能只听他喜欢的。

小拓就开始大哭,情绪要崩溃了。一边哭一边说,“你们不要说话!不要说话!”我先生语气严厉地讲道理,小拓哭得更凶了。

我就说,“老公,你先别说嘛,他刚被安抚了一些,你一说他哭得更厉害了,可以等他情绪平复再讲道理。”我先生觉得自己有说话的权利,也很生气。

后来和老师、医生聊,我意识到,确实,小拓需要知道,他可以表达自己的期望,但不可以控制父母,让父母不要说话,他也不可以只听自己想听的音乐。我可以和先生商量,们自己选择不在他情绪失控的时候进一步刺激他的情绪,小拓可以选择个安静的地方自己哭一会儿。

但是,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平等享有选择不同音乐的权利、有说话的权利,我们不能控制别人的选择。

权威型教养方式,能让孩子以父母为榜样,理解权利,尊重边界。它是指父母需要给孩子支持、回应孩子的需求、起到教养责任,但同时设定严格的、合理的边界。父母会和孩子讨论、会倾听,给孩子提供充分的选择,尊重孩子的基本权利,但也并不总是接受孩子的要求。

第二,给孩子提供更多做选择的机会。

从选择中获得一定掌控感、成就感是很重要的,要让孩子不控制他人,一个基础是让孩子更能掌控自己的事情。

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孩子选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听什么音乐、玩什么玩具、交什么朋友、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把精力放在替自己做选择,更可能减少对他人的控制。

除了现实生活,阅读文学作品,并且讨论书中人物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教育方式。孩子能带入书的角色,换位思考,讨论可能的选择,培养同理心。

我们每年带很多学生阅读17-22本经典书,会找出书中重要的选择,让学生讨论,学生就会看到,人们会作出不同的选择,要尊重他人的选择,思考自己如何做出更好、更适合的选择。

第三,进行性别教育。

世界和人都是多元的,那些“男孩应该是什么样”、“女孩应该是什么样”的观点往往很有问题。

让孩子充分尊敬和重视多元,这非常重要,作为家长我们也要以身作则。

在当下价值观相对单一的社会中,这尤其困难。

反思“男子气概”和“女性特质”,欣赏女孩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而不只是看重女孩的外貌和年龄,欣赏温和的男孩,不把有同理心和尊重他人,当成是“缺乏决断”。

学会识别控制,不把控制等同于爱或浪漫,批判性看待影视作品和流行文学。

尤其要鼓励女孩挑战权威,别告诉女孩要听话,教女孩维护自己的权利,有勇气说“不”,不害怕冲突,生气的时候要表达。

尤其要教男孩用更多元的定义看待“成功”和“失败”,接纳自己的情绪,可以哭泣、可以脆弱,在生气的时候要能控制自己的言行,找到抒发情绪的积极方式,不伤害别人。

进行性别教育非常不容易,我们每年有1-2节课讨论性别话题,有时却会感受到一些孩子(尤其是男孩)的排斥、不感兴趣。性别教育其实会让每一个人获益,是建立好的亲密关系的必经之路。

人进入亲密关系,便让渡了一部分自由和权利,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本质上,我们还是独立的、不同的人:拥有基础的自由和权利,会有不同的喜好、观念、选择和感受。孩子也是如此。

我觉得,爱,先要让自己的内心有力量,为自己做选择,建立起自己的一方天地,然后与对方的天地交融,欣赏彼此的差异,包容和接纳,会为对方改变自己,也会守住自己的边界。

控制,不是爱。

来源:wenxuecity.com

相关新闻

被控杀妻的谷歌工程师陈立人已出院 或于9日出庭谷歌工程师杀妻案嫌犯律师:我也没料到他再次缺席庭审谷歌清华杀妻案 女方称反被造黄谣 父母首份声明太悲痛谷歌工程师杀妻案 受害人家属正加速从中国赶往硅谷谷歌华人工程师杀妻案出现了一位新证人…….今天!谷歌杀妻男出席庭审,法院照片曝光,这个细节网友吵翻了…硅谷杀妻案细节曝光!结婚3月华女提出离婚,分割财产,此前两段婚姻都是华人民主党会换掉拜登作为候选人吗?以下是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其不太可能的原因中国C919休斯敦降落时发生事故?实际是联航的波音客机硅谷灭门案!前谷歌工程师枪杀大学恋人妻子后,4岁双胞胎儿子也惨遭毒手!美25年来最大反垄断案 谷歌败诉梅根社交穿搭浑身是戴安娜的影子?网友:模仿别太刻意特朗普和贺锦丽是特别虔诚的基督教徒吗?大多数美国人并不这么认为谷歌发布人工智能驱动的新款手机数百万购入的名画,被爆是假货?日本馆长懵了:展览了25年了!数百万购入的名画,被爆是假货?日本馆长懵了:展览了25年了!美国小哥假扮未成年少女,约出恋童变态将其枪杀?!网友:这是英雄求别定他罪手机真在窃听?11页PPT曝:谷歌脸书亚马逊,全在用偷听服务!手机真在窃听?11页PPT曝:谷歌脸书亚马逊,全在用偷听服务!这啤酒是这里用来做啤酒的?! 拜登演讲说胡话,网友笑疯:就这还和川普争?!姐俩办了个“教你离婚网”!离完最需要的不是安慰,是锅碗瓢盆?微软、亚马逊、谷歌大裁员!哪些科技和零售公司有缩减规模计划?乌莎·万斯是谁?耶鲁法学院毕业生、副总统候选人万斯的妻子她当娇妻给丈夫打工,周薪100刀,怀孕照干活,她却认为是最好的工作?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