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大跌眼镜,哈佛脑科学家为“刷题”打call,它才是真正助娃走捷径!

大跌眼镜,哈佛脑科学家为“刷题”打call,它才是真正助娃走捷径!

前阵子刷到杨迪主持的综艺节目、《非正式会谈8》里的一个小片段,来自好几个国家的老外,聚在一起聊“各国奇葩育儿经”——

比如德国,大家都知道,德国培养了很多科学家,但德国的父母却主张“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至把“禁止对孩子过早的开发智力这一条规定写进了基本法;意大利的父母会不择手段的保护孩子,极其讲究民主,班级里学生和老师闹了矛盾,还要在网上发起一个投票,来决定怎么处理纠纷;挪威人养小孩,就是成天和大自然玩耍,身上就套一个超大号的背心,整天就可以在外面呆着。
其实这样的信息对咱们号的爸妈们来说并不算新奇了,但这段视频下的讨论度依然很高,但凡涉及到国内外教育方式对比的,就总会有不少的声音指向对国外教育方式的赞扬,诸如尊重天性、发掘娃的天赋和热爱; 继而又扭头转向对国内教育方式的批判,诟病“刷题”、“死记硬背”对孩子造成过大压力等。

或许我们都曾是反对“刷题式”教育的新一代爸妈,但等到孩子上学,实际参与过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刷题并没有那么不堪,很多学习确实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
刚好最近我看到了一本豆瓣评分高达 9.2 分,由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脑科学专家威林厄姆教授撰写的《为什么学生不爱上学》,居然从头到尾都在为“死记硬背”和“刷题”打call,还从大脑科学的原理去解释了为什么是值得和必要的是不是还蛮意外的?
▽终于有人为“中国传统教育”正名了,豆瓣评分9.2分

今天就和大家具体分享一下,比如万事万物变化得这么快,现在掌握的信息搞不好5年之后就out了,还有必要硬塞在脑子里吗?还比如,与其老老实实地泡在书本里,是不是应该多去练习批判性思维呢......
看完今天的文章,或许让我们对孩子的学习的教育问题少一些迷茫和纠结!

01
这首先就要从大脑的思考原理开始说起,下图是一个简易的大脑思考模型。
大脑从环境中摄入的信息,比如听到的看到的东西,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内存),它存储着当下大脑中正在思考着的东西;它需要从“长期记忆(硬盘)”中调取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再排列组合重新输出给大脑……经过这一系列的流程,思考才会真正地产生。
所以,所谓的批判性思维也好,创造性思维也好,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它都要依赖于我们已知的事实和经验。
而且脑科学家也早就达成一个普遍的共识,“人们的头脑并不是特别适合思考,大脑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


02
人类为了逃避思考,为了不费脑子,为了让大脑尽可能地“躺平”,在漫长的进化史上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首先第一步,就是想法设法的,在长期记忆(硬盘)中存进更多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在解决相似的问题时,大大地减少“决策”成本,甚至可以轻车熟路地“依样画葫芦”。
这也就是说,我们记忆的东西越多,知识面越广,处理起事情来就越不费脑子。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要去一个语言不通,完全陌生的国家旅行,我们一定会提前做好攻略,记忆尽可能多的背景知识,甚至还会去学一两句当地的语言。
如果啥都没准备,冒然孤身前往,即使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行动,你都需要深思熟虑。例如,口渴了想从路边的小店里那里买一瓶饮料,你需要从花花绿绿的包装中辨别是何种口味的,你还要比划着和店主沟通,研究怎么去支付等等。这就是旅行如此累人的原因之一,任何琐碎的行动都需要消耗掉你大量的注意力,有时候还真不如在家平躺着。
再比如,你是一个厨房小白,肯定会有这样的感受,看到冰箱里一大堆食材就感觉一头脑雾,不晓得从哪里先开始;但是你的“中华小当家”闺蜜就不一样了,她三下五除二就能捯饬出一整桌的美味佳肴,因为她眼睛里看到的不是食材,而是各种各样的食谱。
不仅如此,我们普遍认可的,很依靠逻辑思维来决胜负的国际象棋中,背景知识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世界上最优秀的国际象棋棋手之间的差距,似乎不在于他们对比赛的推理能力或走出一记妙棋,而是他们对棋谱的记忆,脑科学家甚至推算出,顶级棋手脑子里会装着5万个棋局。
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这当然没有错,但千万不要误以为,思考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在孩子刚进入学校学习,还在“新手村”打转,摸不着东南西北的时候,就突然给他们来一堂“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老师收获的不是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而是一肚子的迷茫。
批判性思维不是一套脱离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就能练习和完善的程序。是需要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再慢慢鼓励学生去思考。
虽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也有一大堆思想家也很喜欢抨击学校的填鸭式教育,把学校描绘成无用的记忆信息的工厂。👇
但千万不要忽略了,他们在表达这些“批判性观点”的时候,早就已经渡过了知识的“苦海”(掌握了大量的知识)。
所以,不要随随便便地去取笑学校里那些“死记硬背”的任务,要帮助孩子扩充“大脑硬盘”里存储量,只能依靠日复一日的记忆,没有捷径,也没有其他选择。


03
第二步能切切实实地给大脑“减负”的方案,就是依靠“反复练习”。
威林厄姆教授把“反复练习”称为“操练,操练,再操练”,翻译成汉语的大白话就是“刷题”让某些行为和决策形成“肌肉记忆”,成为大脑下意识的反应,就能给特别有限的“工作记忆”(内存)释放空间,这样就能同时间处理更多的问题。
当然不管是反复操练,还是“刷题”,在国内外都背负着几千年的骂名,它是扼杀孩子学习动机的“罪魁祸首”,把原本灵动跳脱的学生变成一个个“书呆子”。
但,威林厄姆教授很坚定的认为,“刷题”是值得的,且很有必要。
举个中国家长都很熟悉的例子,娃进了小学之后必定要过的坎,就是练习口算的速度。当学生第一次接触算术时,他们通常就是在脑袋里“扳手指头”来解决问题的。例如5+4,他们从5开始,1个1个往后数,等推移到第4个数字,就会数到9,得出答案:5+4=9。
这个策略与其说是计算,更直观一点可以说是计数。但这种策略,只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等后来难度逐级抬升之后,就很不够用了。
例如,97+89这样的多位数问题中,就先要将7和9相加,通过计数得到16作为结果,然后在纸上记上一个6,然后再计数去解决9+8,同时记住将进位1加到结果上……差不多两三分钟过去了。
但我想这道题应该难不倒大多数的中国小学生,他们眨眨答案就能脱口而出,因为这种题目根本不用过脑子,简直是小菜一碟。也不是中国小孩多有数学天赋,无非是口算卷子做得多了。
但在一系列的研究数据中都表明,能够熟练处理数学基础运算题的学生,在各种数学任务中,都比加减法都飘飘忽忽的学生做得更好。这就是“反复练习”的好处,能给大脑腾出思考的空间,这样才能余力去处理和思考更高阶更复杂的问题。
当然,最后不得不承认,“死记硬背”和“刷题”很有效,但也有枯燥无聊的一面,所以我们这些关注教育的爸妈,才会不厌其烦地去寻找“他山之石”,期望能有一个变通的方法,可以让孩子少吃点苦,却可以收获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但是很可惜的是,就目前而言,发展心智的唯一途径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练习的过程。
所以我们这些选择了体制内教育路线的爸妈,也不用过多的纠结,当孩子计算速度拉垮,阅读理解吃力的时候,多加几道习题、多做几张卷子,并不是一种“毒害”。
大家看完是什么感受?欢迎一起聊一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妈咪OK

相关新闻

它才是真正的“补血王”,大补气血睡眠好,营养滋补强体质,一周吃一次效果最好!5岁女儿和爸爸等地铁照片走红,网友盛赞:这才是真正的“富养”!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为“她力量”点赞!儿子的科学老师居然用它来“鸡娃”,太值得抄作业!大温“素德里”Lululemon遭飞车撞店洗劫!华人妈妈带娃亲历!它家瑜伽裤竟能导致烧伤!清华妈妈开辟“鸡娃”新思路:理工科学霸花10年卷艺术!超绝创造力,才是决胜未来的密码...“三体照进现实”?复旦科学家破纪录复活冰冻人脑!科学家制造出大鼠和小鼠“杂交脑”;​首例!濒临死亡的女性接受心脏泵和猪肾移植的联合手术 | 环球科学要闻让娃尖叫的科学实验盒子!玩转「诺贝尔实验」,8个月不重样...美国金脑奖推荐专治大模型“刷题”!贾佳亚团队新基准让模型只挑错不做题,GPT-4得分不到50让大佬疯狂的“脑科学”!想要学习脑科学,需要做什么准备?安全上网知多少?Google 喊你来“刷题”!做这行来钱太快!3华裔1韩裔靠它迅速「发家致富」!但......不是六盘水,它才是中国“凉都”!均温22℃,三伏天也要盖被,景色不输桂林,还是此生必去注意!澳洲海滩水质出问题,可能导致耳朵、皮肤感染?这群“民间科学家”出手了!脊椎有救了!有它为你“撑腰”,脊椎自动掰直,连坐10小时依旧舒服~超实用的防癌「高考卷」,刷题不亏!脊椎有救了!有它为你“撑腰”,脊椎“自动”掰直,连坐10小时依旧舒服~2亿人的脊椎有救了!有它为你「撑腰」,连坐8小时依旧舒服~谷歌DeepMind科学家「被爆将离职创业」!曾参与AlphaGo、Alphafold工作,首轮融资或超2亿美元“请把4分还给他!”全网医生为小学生错题“联名上书”豆芽、萝卜都靠边,它才是餐桌上的“清火菜”!入伏之前要多吃,解腻又清爽马斯克和小扎,为了这家公司,又要“打”起来了?!来了,来了,它挥着“镰刀”走来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