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当美食遇上陈晓卿和吴晓波 |《我的美食向导》热播

当美食遇上陈晓卿和吴晓波 |《我的美食向导》热播

5月前

点击上图▲立即了解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好好的一顿饭,最终,还是被晓波做成了他的经济学课堂。”

陈晓卿导演玩笑道。


这句话出自美食纪录片《我的美食向导》温州篇。去年10月,陈晓卿开启温州的风味探索之旅,同为吃货的吴老师,欣然应邀前往拍摄。


《我的美食向导》温州篇已于昨晚20:00在腾讯视频更新,吴老师化身美食向导,和陈晓卿导演一起带领大家探索了别具一格的温州风味。那么“食在温州”,从吴老师的视角看,会有何特殊的魅力?


长按扫码▼立即观看




在吴老师看来,世间的一切,都可以用经济学逻辑重新解释。


和陈晓卿导演的第一顿饭,约在了一家街头快餐店。饭摊上有十多种提前备好的凉热菜品,和现点现做的小炒,这种温州特色,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流行,随着城市发展,很多摊位已经搬进室内,但价格依然亲民。



桌上的盘菜(学名芜菁)引起了两人的注意,这种菜在温州市场随处可见,但它的生长地却远在两千公里外的大西北。一群温州商人根据盘菜喜冷怕热的特性,承包了宁夏永宁的土地,比温州早三个月种植盘菜,和本地市场打了一个完美的时间差。 


“温州人就跟水一样,水遇到缝会往里面钻,碰到障碍物会绕过去,错季种植对温州人来讲就是商业机会,他们自然而然会去全国寻找,找到以后就形成了资源配置,所以我觉得市场带有很大的自我调节的一种能力。”吴老师的经济学课堂无处不在。



上世纪末,温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话题热点,吴老师是第一批来此做深度报道的人。故地重游,今天的温州还能找到当年的影子,前店后厂的模式,成就了温州的商业奇迹,如今演变成了“展厅加车间”的形式。


双屿镇的一个产业园里,聚集了上百家鞋厂,热闹的生活区呼应着灯火通明的车间,贵州香辣牛肉、水城烙锅、江西特色口水鸡、安徽皖北饭店……来自天南海北的劳动者,汇聚在这片民营经济的热土。


在写《温州悬念》这本书时,吴老师就在思索,为什么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出现在温州?他给出的答案是,温州不重要。这座城市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大部分与外界隔断,这样的好处在于,没有人会惦记。


“所以计划经济的所有条条框框,在这儿都没有意义,你管着他们,他们没饭吃,自己要找事做。”吴老师说。从另一个角度看,山水相隔的温州,就像它的语言和饮食习惯一样,相对独立。



温州物产丰富,海鲜与山货应有尽有,也因为独立世外的自然环境,不断吸引着移民迁居至此,形成了特色的饮食习惯,孕育出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的瓯菜(浙菜四大流派之一)。改革开放后,瓯菜随着市场经济兴起,同温商一样敢为天下“鲜”,在全国打响了名号。



《我的美食向导》是继《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后,陈晓卿担纲的又一美食纪录片力作,他与拍摄团队先后前往长沙、潮汕、喀什、温州、云南、山西、杭嘉湖、山东八个不同的地区,以全新的个人视角,展现神州大地百花齐放的美食文化,讲述美食承载的人文故事和价值观。


美食主题赛道,从来不缺乏内容和新意。《舌尖》系列和《风味》系列的成功,让陈晓卿成为“中国最会拍美食的纪录片导演”。如若继续拍摄美食,还能呈现什么新的风味?又如何满足观众的期待?


创新,势在必行。团队选择让陈晓卿以创作者的身份,首次从幕后走到镜头前,通过个人视角展开叙事。


于是,陈晓卿从天气开始聊起……他化身美食探索者,背着双肩包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苍蝇馆子里有他的身影,菜市场也留下了他的足迹。



咽口水,大口咀嚼,小口细品,辣到流汗,齁甜到皱眉……这些下意识的动作反应,在镜头前呈现出的,是一个真实、不做作的美食品鉴者形象,“我希望以一个更加真诚的自己来面对观众。”陈晓卿说。 


在山东拍摄时,曾发生一个小插曲,陈晓卿分享道:“导演很生气地跟我说,烧饼你好好吃,怎么能往嘴里丢呢?后来我自己做了一个疏解,我可能到这个岁数了,再想改变已经有点晚了,属于不可教育好的中年人了。” 



中年人的执拗,还体现在价值观上。“我们讨厌‘形式大于内容’的食物,那么多我们不吝赞美的食物,恰好都是一日三餐能够接触到的。对于一些平时不太能够接受的食物,我们也是带着新奇的态度。从这一点来说,这部片子没有太多的妥协,我们甚至没有按照大家公认的价格维度去拍摄。” 陈晓卿在看片会上如是分享。




食物是一种文化的叙事。


不同于以往的美食纪录片,《我的美食向导》别出心裁地引入了向导的角色。向导中,有陈晓卿的老朋友,也有新相识。他们身份背景各异,有近代史作家谭伯牛、《中国食辣史》作者曹雨、财经作家吴晓波、音乐人何力,也有哲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者等专业学者作精彩解读。小朋友、出租车司机等当地人,也成为了不期而遇的向导,带来未知的惊喜。


在陈晓卿看来,最大的向导,当数美食本身。“所有的食物都会带我们去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了解我们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美食吸引着广大爱好者,乐此不疲地探索其背后奥义。陈晓卿与近代史作家谭伯牛、《中国食辣史》作者曹雨,一同品尝祖庵菜,开启了隐藏在食物背后,关于近代湘军崛起的尘封历史;同历史学教授许纪霖,走近潮汕特产林檎(番荔枝),感受到南洋华侨与故土间千丝万缕的联结;透过喀什的黄抓饭、非洲烤包子“桑布萨”等海外美食,体会到欧亚大陆十字路口上不同文明的交融……



正是不同人、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交流,让观众体会到,食物不仅仅只是食物,而是一个地理、历史和文化的集合体。


文明的演进,为美食积淀了厚重底蕴;文化的交融,带来了美食的创新发展;情感的注入,为美食创造了灵魂。无怪乎网友评论:“这不仅是美食节目,也是知识学堂。”




“美食本身就是人文,我不认为它是一个纯粹的生理需求。两个人在一起吃,就产生了社交属性;更多的人在一起吃,一个城市的人在一起吃,美食就成为社会学比较显性的一个表征,不再关乎吃什么本身了。”陈晓卿说。



在陈晓卿看来,食物是人和人之间最好的黏合剂,所谓美食,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相遇和重逢。对于他而言,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


来来往往的人留下了食物,食物也在不断吸引着更多的人,人和食物之间的故事一直在上演。一道菜的背后,或许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童年回忆,或许是悲欢离合的人生大戏,或许有一个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写道:“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美食何尝不是一把记忆的钥匙,承载着浓浓的乡愁。


猪脚饭、林檎是属于潮汕人记忆中的味道,烤包子、馕坑肉是新疆人的家乡印记,那么对于温州人而言,哪道美食能够触及内心最柔软的深处,激起味蕾到身心的共振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吴晓波频道

相关新闻

《我的阿勒泰》热播助推李娟作品销量,老读者们怎么看?央视热播剧《我的阿勒泰》爆火,马伊琍一句话惊醒千万父母:妈妈什么性格,孩子什么命看完热播剧《我的阿勒泰》,我才明白:什么是恰到好处的母爱看完央视热播剧《我的阿勒泰》,我才明白:什么是恰到好处的母爱央视热播剧《我的阿勒泰》:所有内耗,皆可治愈央视热播剧《我的阿勒泰》大结局:人这一生,最该看透这5个真相《热辣滚烫》:当“败犬逆袭”的故事不再奏效,至少还能改变身体和心灵潮圈儿|MOSCHINO任命LOEWE前设计师为创意总监 吴磊赵今麦新剧《在暴雪时分》热播和赵本山「相亲」,给白展堂当娘,这次她在《我的阿勒泰》里让人认不出《歌手》热播,这个“让全网心疼那英”的00后计算机学霸,究竟是何来路?《城中之城》热播:金融圈的名利场,谁才是真赢家?热播剧《繁花》男主得的这种病,曾经影响 30 万上海人央视热播剧《繁花》大结局,藏着普通人改命的7个底层逻辑《墨雨云间》热播,王星越抖音一周涨粉67万;“霸气甜妹爱拆卡”小红书涨粉8万 | 涨粉周榜《庆余年2》《繁花》在台湾热播,国台办:乐见“宝总去宝岛”!《狐妖小红娘》热播:涂山红红守护的山,原来在这里!刘亦菲《玫瑰的故事》央视热播:这10条恋爱真相,越早看清越好看了央视热播剧《庆余年2》,我才明白,什么是恰到好处的父爱央视热播剧《庆余年2》大结局,我从中挖到了父母最该看透的5条扎心真相央视热播剧《庆余年2》大结局: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新加坡导演梁志强:没当兵我写不出《小孩不笨》和《新兵正传》热度仅次于《繁花》,前作评分高达8.8,这部热播剧广告越来越少,咋回事?杨晓培 当一个女性想要赢深访行云季宇,“新中式”英伟达,要怎样炼成?|3万字《中国力量》播客Vol .1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