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1949年,蒋介石正在别墅午睡,侍卫长推门而入:共军冲破长江防线

1949年,蒋介石正在别墅午睡,侍卫长推门而入:共军冲破长江防线

1949年,对蒋介石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

对外,国民党与我军交战连续失利,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部队被一扫而空。

对内,以副总统李宗仁为首的反对集团蠢蠢欲动,逼迫蒋介石下野,为战局失利负责。

迫于局势的压力,蒋介石只得宣布下野,“躲到”浙江奉县溪口老家,遥控指挥全局。

1949年4月的一天中午,蒋介石好不容易躺下休息,迷迷糊糊中被侍卫急促的脚步声吵醒。侍卫毫无礼数的推门而入,对蒋介石满脸的怒火“视而不见”,开口说道:“校长,共军冲破长江防线,局势危矣。”

兵临江北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重庆谈判”期间达成的协议,对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重新战端。

那时的蒋介石集团,坐拥430万部队,背后有美国的鼎力支持,给钱、给装备、给武器。

反观我方,只有60余万的正规部队,加上地方武装,也只有120余万,装备方面,也是清一色的小米加步枪。

在解放战争初期,无论是人数还是武器装备上我军都处于劣势。

或许就是因为各方面占据优势,助长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他们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全然不顾全国同胞“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愿望,发动战争。

然而决定战争走向的从来都不是武器装备,而是民心。

经过短短两年的较量,我军民同心,接连取得重大胜利,国民党则全面溃败。

到1948年底,经过三大战争的“洗礼”,长江以北的广袤土地被我军全面解放,国民党只得败退长江以南。

国民党从成立之日起,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东北军、西北军、滇军等各山头林立。倘若战局顺利,携胜利之威,蒋介石尚能压制。

只是面对此如此惨不忍睹的结局,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的传统又冒了出来,一时间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特别是以李宗仁为首的反蒋势力更加急不可耐,欲逼迫蒋介石下野,已达到自己上位的目的。

另一方面,蒋介石的美国“主子”对这个花费巨资的战果颇感失望,转而支持李宗仁。

蒋介石意识到,此刻若再守着总统宝座,恐将成为众矢之地,退一步上尚能海阔天空。

深谙政治权谋的蒋介石决定以退为进,“主动”下野,明面上是为战局不利负责,实际上,他把亲信安插在各个要害部门,依然掌控局势。

成功上位的李宗仁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自己的位置无比尴尬,虽然占着总统宝座,名义上号令三军,实际上除了自己嫡系的桂系部队,谁也不听他指挥。

部队是军阀的命根子,李宗仁自然不会把自己的桂系送上战场。

“赋闲在家”的蒋介石也没有闲着,一方面安排部队防备李宗仁的桂系,另一方面加紧布置长江防线,企图组织解放军南下,与我党划江而治。

为了争取时间,蒋介石主动与我军沟通,要求开启和平谈判。

此时的蒋介石,无疑想着复制重庆谈判的戏码,做着守住半壁江山、伺机反击的美梦。

1949年4月1日,谈判正式开始,我党为了早日实现和平,做了充分准备,毛主席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并明确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

反观国民党方面,既无明确的谈判纲领,也无符合实际的主张,反而事事请教下野的蒋介石,其假和平、实拖延的目的暴露无遗。

1949年4月20日,是我军下达签署和平协议的最后期限,国民党当局依然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和谈宣告失败。

既然谈判不能取得和平,那就只能打出来了。

1949年4月20日,随着中央军委的一声令下,百万大军横跨长江,开启了解放江南的进程。

飞跃天堑

长江,自古号称天堑,是我国天然的南北分界线,多少朝代凭借这一天然的鸿沟,偏居一隅,苟且偷安。

此时,千里的长江两岸堤坝上驻扎了约200万的军队。从数量上看,我均占据绝对优势。

我军在江北,驻扎的是解放军第二、三、四野战军,总兵力约120万,携胜利之威,士气高昂,作战经验丰富。

国名党军队在江南,兵力人数约70余万,这些部队大多是临时组建,士气低迷,难以形成有效的防御。

从将领上来说,我军方面,经中央批准,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渡江战役总前委,其中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

而国民党方面,却面临无将可用的尴尬境地,死的死、逃的逃、俘的俘,这就是当时国民党将领的真实写照。

张灵甫、邱清泉、黄百韬被打死,卫立煌出逃香港,杜聿明、陈清泉、王耀武被我军俘虏。

没办法的蒋介石,自能启用号称“天子门生”的汤恩伯。说起汤恩伯,有两大特点,一是军纪败坏,在河南纵容部队强征粮饷导致民怨沸腾;二是唯蒋介石之命是从,解放战争后期,将国家财务尽可能运到台湾。

另外,在靠近长江的出海口,停泊着英、美等国的军舰,他们虽然没有直接介入战争,却在暗中拉起“偏架”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在中央军委的一声令下,1940年4月20日,我军百万雄师千帆竞发,对国民党长江防线开展全面进攻,渡江战役正式打响。

江岸炮火齐鸣,江面白帆如云。在炮火和工兵的掩护下,我军官兵一体,悍不畏死,冒着敌人的飞机和军舰,乘着木帆船,横跨长江。

在此期间,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不顾战前我军一再警告,强行沿江而上,驶入我作战区,与我军发生交战,被我军击伤后搁浅。

之后,英国方面两次派遣军舰企图营救紫石英号,都被我军炮火击退。

4月22日,战争进行2日后,我军连克安庆、芜湖防线,并成功登陆南岸,控制住江阴要塞,封锁整个长江。

一天后,我军解放南京城。

而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中国22年的统治瓦解。

蒋介石万万没想到,他精心构筑的防御体系,被解放军如砍瓜切菜般攻陷了。

以至于蒋介石接到侍卫“长江防线被共军突破”的消息时,被惊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解放江南

解放南京后,我军马不停蹄,继续南下,准备一鼓作气解放全中国。

此时的蒋介石,大骂汤恩伯无能,似乎长江防线被突破全是由于汤恩伯的指挥不当,全然和自己无关。

但是骂归骂,眼下形势危急、火烧眉毛,蒋介石又不得不结束在浙江老家的“休假”,再次出山。

出山后的蒋介石,一方面将“首都”从南京迁往广州,继续维持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另一方面,他将残部收拢,企图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组织新的防御体系。

江南与江北不同,江南自古就是全国赋税重地,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地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好江南各大城市,避免遭受炮火损伤,我军一改往日重炮攻城的传统模式,而是采用分割包围的手段。先派遣部队包围城市外围,随后派遣突击队直插城市中心,迫使敌人投降。

国民党统治时期,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则是经济中心。

1949年6月2日,随着上海全境的解放,标志着历时42天的渡江战役在胜利中结束。

此战可谓摧枯拉朽,不仅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解放了华东各省,更使相当一部分国民党部队宣告起义,主动与蒋介石集团划清界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军声势愈发浩大,相反国民党则愈加低迷,惶惶不可终日,无处可逃的国民党军只得撤退到华南和大西南地区。

此时的蒋介石已然明白,战争即将结束,败局不可避免,是时候安排后路了。

早在1948年,战局形势逆转之时,蒋介石就已经选择好了退路——台湾。

台湾地处我国的东南海域,与大陆隔着宽达200公里的台湾海峡,蒋介石计划用海空优势,将我解放军阻挡在台湾海峡之外。

蒋介石开始着手将各类物资运往台湾,同时为了维护他在台湾的统治地位,蒋介石又开始在党、政、军布局,确保台湾成为他的容身之地。

当然,不到最后一刻,蒋介石依然没有放弃幻想,他接连组织防御体系,在华南和大西南继续阻挠我解放军的进程。

只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些解放进程的绊脚石,注定是长久不了的。

直到1949年12月10日,成都被解放,国民党在大陆最后的据点被清除。

这一刻,蒋介石彻底的心灰意冷,他乘坐飞机一路飞向台湾,至此在没有返回大陆。

随着蒋介石的离开,标志着中国内战的结束,也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政权的终结。

至此,蒋介石,这个在民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开启了在台湾的“养老”生活。

结语

蒋介石撤退台湾,导致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形成政治对立,这也导致中国至今没有实现完全统一。

从这点来说,蒋介石有愧于中华民族。

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任何对话的大前提。

我们衷心希望,两岸同胞齐心协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温史局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