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现在年轻人工作不容易,别怕,我想讲几个故事

现在年轻人工作不容易,别怕,我想讲几个故事

1年前



周三好,我是LEO


“职场新手如何做”永远是年轻人非常关心的一个实际问题。而诸如《职场新人十大法则》《职场新手通关秘籍》《初入职场,你必须拥有的宝典》等文章也永远层出不穷。我翻过几篇,句句在理,但大多欠缺实例支撑。何况,写职场新人法则的鸡汤大师,有的在职场打拼了几十年,已经不太能感知当今时代职场新人的困惑、不安和诉求了。


我参加工作已有八九年,在金融大厂干过,也参与过从“0”到“1”的创业,如今在飞速成长的公司担任高管。应该说,我远不是经验丰富的职场大咖,但也对工作有了一定的阅历和思考。


基于自己这些年的经历,我想通过此文聊聊,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给力而受人赏识的职场新人。


若面面俱到,职场新手法则实在可以写出厚厚一本。这里分享的建议是我认为最重要也是自己最有感触的四个点,每一点都对应了我在职场上的所见所闻,希望能给各位还在读书或初入社会的同学一点儿启发——无论你正在或即将就职于外企、国企,还是自己创业。



接受办公室政治

但绝不当其中的积极参与者


有人的地方就有办公室政治,而这种“政治”,有时甚至意味着钩心斗角、尔虞我诈。


职场新手如何对待办公室政治?我认为可以归纳成十个字:“接受其存在,绝不蹚浑水


我是个天生不喜复杂、不擅做局的人,所以对办公室政治厌恶有加。明明可以通过实力把工作做好,干吗要制造这么多纠结的人事呢?我相信很多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也和我一样向往简单的工作环境。可是,像校园那样单纯的地方,职场上几乎是无处可寻的,只因职场比校园多了一个东西:利益。


所以,职场新人必须接受办公室的存在。但是接受绝对不是参加和接纳的意思。如果初入职场就把太多精力投放在搞办公室政治中去,那么你就把自己置入了危险境地。


刚上岗的小兵还是白纸一张。首要任务理应是抓住一切机会和时间修炼业务能力,尽快上手。不管处在人际关系多么盘根错节的职场环境,过硬的工作能力永远不会坑你,只会保护你、提携你。即使遇到最令人沮丧的结果——被办公室政治排挤走了,你照样能凭硬实力找到更好的下家。


如果一进公司便恨不得张开所有毛孔关注人际关系局势,每天思考的都是“应该如何站队”“跟哪一派走得更近”“哪群人在公司更得势,哪些人最不受欢迎”,那么你本来就年轻而尚缺定力的心就更容易被搅乱。因为担心触犯办公室政治的雷区而处处小心,步步留意,你甚至可能没法放开手脚把工作做好,更别提利用业余时间多学多充电了。工作伊始即成为办公室政治的研究者和参与者,你非但不会“得势”,还可能成为办公室政治的奴隶。


况且,职场新人是公司里影响力最弱的存在,效力多年的高层和老职员才是呼风唤雨的角色。这也就意味着新人压根儿不处在办公室政治旋涡的中心,一般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和牵连,所以无须过度担心人际关系的复杂会挫伤自己的羽毛。


最关键的是,参与办公室政治会给职场新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惹来炒鱿鱼之祸。在某家投行的香港办公室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前一天还在熬夜加班的两个年轻分析师,第二天却突然从员工信息系统中“蒸发”了。大家都十分诧异——两人工作表现很不错,难道是商量好一起跳槽了吗?之后同事们得知了真相:原来,他们在公司的即时聊天软件上吐槽一个共同上司,可能用到了一些不雅的骂人词汇,被IT部门监控抓个正着,汇报给了人力资源主管。因为两人的言论有了“挑拨公司人际关系”的意味,本着维护员工团结的原则,HR主管当机立断,给两人下了离职令。


两个分析师可能以为只是吐槽上司解个气,却没意识到已经蹚进了办公室政治的水。骂几句气话是过瘾了,却因此丢了众人艳羡的投行工作,得不偿失。


花这么多篇幅讨论办公室政治,因为它确实是一剂毒药,对职场新人的毒性尤大。除了接受其存在外,要如何应对办公室政治呢?我想,不管办公室里有多么令你不快的同事,职场新人都要尽量与人为善。真诚友善经常是对付涌动暗流的最有力武器。另外,遇到同事们聚在一起嚼舌头时,职场新人千万不要参与讨论,如果没法回避,就安静地坐在那儿,不要表露出感兴趣的样子。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要有一点儿定力和钝感力一一钝感不是反应迟钝之意,而是不敏感、不过度担心、不过分纠结。


多为上司减少麻烦和负担

就是在帮自己


职场新手能做的事不多,能干的高级活更少一一能力和经验的肤浅摆在那儿呢。可是,哪怕是最没技术含量的端茶送水,其实也能出彩。工作任务不分高低贵贱,只有“做得好”和“做不好”两种性质。而“做得好”了,就能帮上司减少麻烦。没有上司不喜欢能为自己减负的下属,也更愿意重用和提携给力的年轻人。


假设一项工作任务是“1”,那么“为上司减少麻烦”,不仅指完成好“1”本身,还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1”做到“1.1”“1.2”。这多出来的“0.1”“0.2”,往往能区分出谁是“杰出”员工,而谁只能是“优秀”员工。


我在高盛的第一个直接上司Serena是全北京乃至亚太区工作评分最高、最受大老板喜欢的员工之一。她从某名校本科毕业后即加入高盛大中华区总部,在我进公司时已效力五年。如果单比投行最常做的那几项工作或者对工作的态度,还有几位同资历的员工能与Serena媲美。


Serena之所以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她多做的那“0.1”“0.2”。


Serena的“0.1”例一:高盛大佬们为了推进项目满世界奔波,三天一小飞,五天一大差,在路上时只能用黑莓手机收发工作邮件。而通过黑莓查看邮件里的附件经常很痛苦,因为网速缓慢或文件过大,附件时常无法加载。每次Serena给出差的大佬发带附件的邮件时,一定会把附件中的关键信息以分点的形式总结好,贴在邮件正文内。这样就给大佬们带去两点便利:第一是免了开附件的麻烦,第二是无须花时间阅读附件全文,便可迅速得到最重要信息。


Serena的“0.1”例二:分析师和经理完成的pitchbook草稿都要经过大佬一轮甚至多轮修改后才能定稿。每次请大佬审阅修订版的pitchbook时,Serena总会把草稿打印并装订好,在有修订的页面下端粘上彩色贴纸:红色贴纸代表该页有文字修改,绿色代表图表修改,而黄色代表图文修改兼有。简单无奇的小贴纸免去了大佬一页页翻阅和查找的麻烦,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


Serena的“0.1”“0.2”之举还有很多。多做那“0.1”也许只花了Serena十分钟,却给大佬和团队省去了比十分钟重要得多的麻烦。我很庆幸入职时便能当Serena的徒弟,而我也效仿她,学会了“从1到1.1”:每次项目会议后整理纪要,我会把需要高盛团队解决的重要事项用红色标出并单独罗列后再发给大老板,与客户公司的管理层开会时,我会默默记下高管们的各种喜好,我会把项目各团队核心联系人的手机号码整理成表,打印后做成可以放在钱包里的三折页,大佬有了这张联络信息卡,便再也不会遇到紧急情况时找不到联络人号码的窘境了。


因为这些“0.1”“0.2”,我也成了老板们较为青睐的员工。为上司减少麻烦和负担,并不是巴结献媚,而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帮助团队更快更好地把事情完成。职场新人们千万不能轻视多做的这些“0.1”“0.2”——它们有时是锦上添花,但关系到选拔和晋升时,可能会左右全局、一锤定音。


宁愿不做任何承诺

也不要over promise,under deliver


Over promise,under deliver中文可以翻译成“承诺的比实际做到的要好”或者“做的没有说的好听”,与之相对的是under promise,over deliver(实际做到的比承诺的更好)。两个词说的都是“承诺”与“实际行动”的关系,under和over调换一下位置,就可能让职场新手进入完全不同的境遇。


大多数人刚开始工作时都有颇高的心气和斗志,迫不及待地想证明自己站稳脚跟。一些新人生怕让团队和上司失望,所以哪怕不是100%有把握完成的工作,也先一把揽下来,无意中许下了没法兑现的承诺:“好的,我本周五前就能写好五十页的行业分析报告。”“没问题,这个估值模型交给我吧。明天肯定能搭建好。”


高盛前两年的一个实习生M毕业于一所欧美顶尖大学,各方面均出类拔萃。可几乎所有带过她的同事,都发现了她喜欢over promise的毛病一一而这真的算是她唯一的缺点了。


有次,我的一个分析师同事被要求在两小时内整理出二十家公司上个财年的净利润率。同事正忙着另外两个急活儿,焦头烂额,便想到请M帮忙,而M也不假思索地回了一句:“没问题,我一个小时就能搞定。”分析师听到这句话,自然放心地继续忙手头活去了。


一个半小时后还没M的动静,分析师同事有些担心,便去M的工位上找她,差点吐血——M竟然仍在修改另一个项目的演示材料,压根儿没开始整理净利润率数据。


“哦,实在不好意思,另一个项目的活比我预想的麻烦。我十分钟后就开始这项任务,尽快发给你,可以吗?”看着急得冒汗的分析师,M淡定地解释和道歉着,全然忘了自己拍过胸脯的承诺。


郁闷的同事只得冲回电脑前,心急火燎地下载好二十家公司的年报,自已一份份地查找起来。无奈只剩不到半小时,他紧赶慢赶还是只整理出了十多家的数据。


这时,上司打电话来催了,可怜的同事只得道歉并解释情况。


悲催的是,这二十家公司的净利润率是客户公司的CFO请高盛团队帮忙整理的,他一定要在上飞机出差前看到。得知高盛团队因为“一些原因”没法按说好的时间提供数据时,CFO不禁气急败坏……


在高盛,因工作疏忽而导致客户不满,是严重的错误。


最终,M没拿到全职工作录用,即使她的工作质量有时棒到无懈可击。我猜想,上面这个“小事故”一定影响了她的评分,实习期间的屡次over promise,under deliver就是她的“阿喀琉斯之踵”


一旦做出了承诺,就是给了别人一份期待。承诺得越好,别人的期待就越高,承诺无法兑现时带给别人的郁闷甚至怨怒当然就越强。一次over promise,under deliver便足以让自己的职场信用大打折扣——办公室远没有家和学校那么包容,“失信”往往被看作严重甚至不可原谅的错误。


有时候,过度承诺是出于好心——渴望完成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团队刮目相看,或者,担心不做承诺就是认输,会让上司看不起。其实,真的没有必要因为这些考量而拍胸脯说大话。职场新人能力尚浅,很多任务确实无法胜任,上司当然能理解,也不会因此就嘲笑或怪罪你的。


相反,如果以谦虚而积极的态度表示自己无法做出保证,但一定会尽力并且最终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时,你就会让零期望值的上司惊喜——这是under promise,over deliver带来的“意外之喜”。


初入职场

心一定要定、定、定


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无数次听过这样的告诫:“开学了,要收心了,好好上课,不要浮躁。”


初进职场和初入校园在这点上有很大的相似——要收心、要戒骄戒躁。


只是,入职后“定心”比入学后“静心”的要求,我认为还要高一些。


第一个层面的定心,和入学时的“收起玩心、回归课堂”很像:毕业假期里总归是疯了几回野了几把,但开始上班时就必须戒掉玩乐欲了,否则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应对初来乍到的纷繁压力。如果入职没多久就一边干活一边刷着朋友圈开着淘宝,或者天天期盼假期到来,盘算着周末去哪儿浪一把,你将很难在这份工作里有什么大作为。


更高一个层面的定心,指的是“把自己钉在这个工作平台上,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奋斗几年”的定力和决心。


有些职场新人喜欢“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觉得做现在这份工作是屈才,还老爱吐槽公司的种种不是。在这种心态下,负能量与日俱增,没干多久就开始酝酿跳槽。


我在高盛时有两个同事经常抱怨公司:“成天没日没夜加班,命都不要啦!”“无用功太多,这些破材料做得再精美有什么用?”“辛苦一年,奖金就这么点,公司真是越来越抠了(他得到的年终奖有几十万元,和同届员工差别不大)。”“哎,我得赶紧撤了,跳槽跳槽。”


我眼看着这两位仁兄越抱怨就越没干劲儿,心越不定。结果,他们俩干了不到一年就离开了高盛。一个选择去了初创公司,而另一个因为工作表现不佳而被辞退了,据说离职后好久都没找到满意的下家。


去了创业公司的那位,还没两个月就生了悔意,开始思念在高盛时的各种好。创业水太深,竞争太烈,人心太杂,这位海归同事完全无法适应,甚至感到手足无措。而薪水更是一落千丈,期权也暂时是“空中楼阁”。


职场新人在想吐槽和跳槽前,首先应该清楚现实:不管是什么工作,都有让人无语抓狂的时候。如果工作像吃饭睡觉打豆豆那般安逸,又为何要有工资这种激励工具的存在呢?不管是什么公司,都存在各种不尽如人意之处没有一家公司是世外桃源。跳槽不该受浮躁的情绪支配,而是深思熟虑以后的慎重决定。


我认为,职场新人本不该有太多挑肥拣瘦的权利一一你还什么都不是呢什么建树都还没有呢,哪有足够的底气对现在的平台指手画脚呢?职场新人要做的,是看到公司能给予自己的各种机会,潜下心来学习和成长,等羽翼丰满些时再选择更好更高的平台也不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学长LEO

相关新闻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不爱看擦边了?跟年轻人一起工作,我才知道现在流行“反向消费”?升正高要怎么学科研?临床方向,且平时工作也忙 老师:算了,你现在靠自己学习比不过年轻人升正高需要几篇文章?临床方向,且平时工作也忙 老师:算了,你现在靠自己学习比不过年轻人第一波躺平的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听PB Tech创始人讲故事。30年风雨,只看这晚!在县城买房的年轻人,现在都怎么样了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喜欢「新中式」?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人均社恐”?现在的年轻人,流行辞职去种地现在的年轻人都去哪里去“班味”?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越穿越“丑”啦?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全网寻嘴替什么样的方便面,才能「泡」到现在的年轻人?绝望中挣扎!这些加拿大人工作了一辈子,现在竟落得如此下场!潘展乐夺冠!“美国人不搭理我,现在我把他们都拿下了!”越来越多人家里不买餐桌了,现在流行用它替代,我们小区都开始效仿【装修干货】我想知道那个跳桥年轻人的故事NEIWAI内外品牌创始人刘小璐:现在的年轻消费者对广告非常敏感专家:在美国只有富人能体面养老!几个故事了解为什么老年人还在工作年轻人会买股票吗?现在的一盘大棋是……“黄金被年轻人买爆后,金店售货员现在比LV柜姐还拽”加拿大夫妇喜中500万大奖!乐得合不拢嘴:“不需要工作了”背后故事很温馨私荐||现在最敢讲真话的,都是退休的人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