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天2000多站,他从上海坐公交去漠河
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距离2022年独自搭公交车从上海去北京已有一年多,北方冬天的寒冷像在江夏身上种下了心锚。(→此前报道:“从上海坐公交到北京”上热搜后,他理解了被网暴的粉发女孩)
1月15日,00后大学生江夏坐着地铁从上海出发了,他此行的目的地是漠河北极村。这趟旅程长3865公里,接下来他计划用16天坐2000多站公交地铁到达那里。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编辑 马潇 素材来源 受访者提供(00:48)
2024年1月15日,江夏再次从上海出发,目的地是漠河北极村,行程预计16天。尽管还未走出长三角,但凛冽寒风似乎能穿透他即将搭乘的一辆辆公交,让还在无锡的他,顿时从上到下一阵寒意。1月17日早晨,江夏更新社交平台,下一站淮安。
上次公交之旅,因为失恋受挫,拿着500元预算就搭公交从上海去北京。其间,他上了热搜,有人质疑他不像大学生,有人说他炒作,也有人模仿他,从北京搭公交到上海。议论纷纷中,他卸载了众多资讯平台,考研复习之外,邮票和老纸币成了他唯一的消遣。
研究生考试结束后,江夏安排了这次旅行。用他的话来说,这次再出发,是寻找自己,也是对自己辛苦考研一个交代。
按照他的测算,这次旅途有3865公里,要坐2000多站。江夏希望把路费控制在1500元内。他还带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爱尔兰作家塞巴斯蒂安·巴里长篇小说《漫漫长路》。
做了很多准备,江夏幻想着站在中国最北端,看到白雪茫茫。如今,他也开始策划自己明后年的线路——探索胡焕庸线。
做了充足准备,
提前半个月规划行程
行程安排。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供图
行程安排
这次他比以往都要成熟,“我不恋爱脑了,也从感性变得理性。”江夏说,我只想“像鹰一样战斗”,也像鹰一样自由翱翔,为理想和梦想而战斗。
当江夏决定从上海坐公交车到漠河,很多人觉得他在扯淡,但粉丝中也有不少人支持他。出发前,在规划经过的城市,有粉丝高呼“你来请你吃饭”。沈阳的粉丝想在他到长春时,陪他坐一趟车。
江夏的反应是“一小段路可以,但不能一直跟着我”。因为他知道,这一路有多苦。他不是没想过结伴,但之前的结伴旅行有出错过,他找错路,导航规划不好,朋友嘴上不说,他也能感觉到对方心里不开心。
上次去北京他带着电脑,这次没带,因为他预计16天后可以到达漠河,接下来就要回家过年,于是把电脑先寄回家。
江夏还记得,2022年12月中下旬到北京后,那时已经很冷了。走得身上热,手汗大,等车的时候手都不敢拿出来,怕被冻僵。相比上次,这次出发已经晚了一个月。江夏知道过了淮河就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天会比南方更冷,风速也会很大。
漠河要零下20摄氏度左右,江夏包里最多的就是衣服。他还塞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爱尔兰作家塞巴斯蒂安·巴里的长篇小说《漫漫长路》,江夏习惯在公交车上看书,他感觉不到车晃,玩手机要考虑电量,遇见好看的风景才会拍一下。
江夏住宿的地方。
1月15日,早上10点左右出发,他从学校所在的临港往无锡方向走。他提前查了公交站点,防止坐错往反方向走。
当天晚上,江夏夜宿江苏江阴市的郊区。去年,他去北京途中,大多数时候住在24小时便利店,也会睡马路边,像苦行僧一般。这次他的状况好了很多,住的一晚上70元的旅店,他觉得很满足,“价格五六十的我也没订,七十的差不多了,我预算在东北酒店会比较贵”。
行程安排
哈尔滨到漠河这段路程规划得有些特别,江夏选择了火车,他想:“哈尔滨到漠河段的雪国列车肯定很漂亮”。虽然有长途大巴通行,但江夏没打算坐,而且他想着大巴在雪地里开,可能中间会因大雪停运,可是火车只会晚点一般不会停运。这对他总体的旅途来说比较保险,不会耽误行程和计划。
1月16日,在车站等车。
走出笼子,
寻找自己
坐公交去漠河,是他去年不敢想的事,加上学业压力大,他也没有心思去规划。与其说这是重复他以往的大胆出行,不如说是他为自己考研辛苦复习的一种“奖励”。
2023年,江夏在网上火了,热搜不断,有人质疑他不像大学生,有人说他炒作。他一度卸载了抖音、小红书,不想受到外界干扰,也不想去上网和别人抬杠,更不想看到那些在考研备战中的抱怨。
线上太平了,线下要付出更多。他有自己最难熬的时刻,江夏想考的是北京一所院校的公共卫生专业,复习时,发现自己做模拟卷会错很多,“会很难受,很绝望。复习那么久,结果还做成这样子。”
考研复习时,江夏唯一的消遣就是买老纸币和邮票。他去年收藏了老纸币,学会从钱币的手感、编号、冠号来识别真伪。
短暂的休闲时光结束,又要投入学习困扰之中。江夏说,好像在一个笼子里,我觉得我无法得到自由。这次再出发,是寻找自己,也是对自己勤苦付出的一个交代。
这次出发,他也不敢告诉父母,因为上一次的经历让他怕了。他去北京那次,妈妈在网上认出他了,爸爸刷抖音也看到了,“他们两个怕我在外面会死掉”,然后给他打了好几个电话让他回来。那时他已经到山东,挣扎了一番,决定反抗父母:“我到北京了,我要把这个走完,我再回。”
那一趟出行让江夏加速成长。
以前,他自卑、内向,向往外面的世界,但是不敢表达自己。他现在性格变得开朗一点了,通过和路上的行人聊天,他语言组织能力也比以前好很多。他想体验不同地方的人生百态,能看到别人的生活。
“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这次在路上,他和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相遇,老人以前是计算机专业,江夏问了他一些计算机二级方面的问题,没想到老人JAVA都很懂。两人聊得投缘,他还和老人互加了微信。
旅途的收获不仅如此。他还喜欢收藏公交车票,一趟旅行自己所走过的路,他觉得自己为此付出过时间,“它是我的一个一个凭证”。
车票纪念
江夏憧憬着自己未来10多天的旅程,他幻想着站在中国最北端,一片白雪茫茫。他会走进原生态的小村庄,看到北国风光。
北极圈真的有极光吗?他出发前还特意查了,他的路线看不到北极光。最近哈尔滨火出圈,江夏不跟风,就打算按照自己的地图行走,“我想看看哈尔滨的俄罗斯风情街和俄式建筑。”
他的思绪已经拉长到了漠河之旅结束后,开始策划自己明后年的线路,新的规划是探索胡焕庸线。
江夏说,他想通过自己的尝试和经历去影响一部分人——敢于踏出舒适区,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江夏晚上依旧在赶路。
本期编辑 邹姗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