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救人,他们愿意被破车窗
在中国,每年经院前急救系统接诊的院外心脏骤停者高达100万人,存活出院率仅为1.2%。
这样猝不及防的死亡袭击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每一个人头上。
心脏骤停,是有生还机会的,“黄金四分钟”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提及,普及“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呼声也年年高涨。
以北上广深为首的大城市在扩大公共场所AED布局,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急救知识,随身带上“救命神器”,敢于努力和死神赛跑。
1月15日,一支由天猫健康、维伟思医疗科技、阿里公益、阿里健康联合发起的“口袋急救侠”爱心车队,贴着“心脏急救可破窗”标识,副驾后挂着移动AED设备,从杭州阿里园区缓缓驶出,汇入滚滚车流。民间急救力量以一种新的公益方式汇聚,为生命护航。
01
10秒、3次除颤、黄金四分钟
这是一个救命的巧合。
李老师是一名中学体育老师,在他接受了安全培训的七天之内,遇上了学生心脏骤停的意外,用还记得牢靠的急救知识,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场救援发生在一个普通周二的800米体测上。李老师看到第一批学生跑到终点,他低头记录着成绩,直到旁边学生提醒,他才知晓冲过他身后的一个女生摔倒在地上。
“老师,同学摔倒后不动了。”本以为是寻常磕绊,李老师听到身旁学生二次提醒后,直觉不对劲。他赶忙跑到学生身边,这时离意外发生过了10秒钟不到。
把栽倒的女孩子翻过身,蜡黄的脸、僵硬的表情、上翻的眼睛、半张不动的嘴巴映入眼帘,李老师几乎是一瞬间想起培训课上教官说的“濒死呼吸”,与此同时,李老师察觉学生的心跳已经停止了。
第一环是打120,第二环是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交替的心肺复苏,第三环是AED除颤,第四环是急救车到后迅速抬上急救车,第五环是医院急救,第六环是转至普通病房。心脏骤停的急救六环,环环相扣。
李老师清楚记起培训的知识点,也紧张地按步骤推进。幸运的是,5分钟左右救护车就到达,在这漫长的5分钟里,AED做了三次电击除颤,在间隙,李老师和同事听着AED的机械音指令交替做着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
看见学生被抬上救护车的时候,李老师紧张得双手汗涔涔,救援时并无杂念,但结束后回想竟然真的实操了一次急救,而且结果未知,难免忐忑。
万幸,李老师抓住了“黄金四分钟”,抢救最终成功,一个花朵般的生命没有消逝。所谓“黄金四分钟”,是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极限时间,在这关键四分钟进行救治,能让病人获得最大生还希望和最低的病后致残率。
而根据急救科普人张元春在院前急救系统工作十年间的观察,有太多人因为“黄金四分钟”没得到有效救助,马不停蹄赶往现场的急救医生最终也无力回天。
“现场的家属在电话里催着、哭着、喊着说‘你们怎么还不来’,但他们不懂急救,不会去救自己的家人,等我们赶到现场再救人的话,时间都已经错过了。”
张元春认为,急救是一个链条,从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到救治时谨遵医嘱环环相扣,最薄弱的一环决定急救的成败。而公众急救知识匮乏,正是薄弱的一环。
这促使张元春离开急救系统,创办科普公众号“急救科普人”,组织急救科普活动,成为一个独立急救科普人。
而在急救知识普及中,AED恐怕是最迫切需要的普及的对象之一。《柳叶刀》上刊发的首个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院外心脏骤停注册研究(BASIC-OHCA)数据显示,旁观者心肺复苏实施比例为20.3%,而旁观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比例不足0.1%。
为了增进公众对这个“救命神器”的了解,张元春公众号上有数十上百篇相关文章,早在15年的一片推送中,他就强调: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唯一被证明可以提高院外心脏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仪器。
02
急救,是一件需要反复学习与毫不犹豫的事
在张元春众多的推送里,他反复介绍AED的用处、使用方法、误区,也讨论AED越发普及但公众依然不敢用的问题。
从纸面到实践,作为普通人,难免犹疑忐忑,张元春指出,底气来自于对专业急救知识的熟悉,而急救是一件需要反复学习的事情,“就像打球一样,打得好是因为打得多。学习急救也一样,这不是学一回、做一回就可以的事情。”
阿里的员工洛松,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乃至成为培训师的急救志愿者。
2019年,洛松在公司的组织下接受了红十字会的急救培训,结束后他未满足于此,于是又去学了美国心脏协会(AHA)的课程、WAFA野外医学等课程。学着学着便考取了AHA导师和伤情化妆师等资质,在集团和社区内做了27场急救分享。
当承担起导师职责的时候,洛松反复在思考的是怎么样让公众学到最易记、最有用的急救知识。几年观察下来,他感觉培训团队越来越多提高AED使用的优先级,“传统上急救培训都是让学员先学按压和人工呼吸,但事实上,AED电击是真正有效的心脏除颤手段,因此我们现在会特别注重引导学员在急救现场首先寻找并使用 AED。”
而作为一个常常参与安全保障活动的志愿者时,洛松感触最深的确实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课上讲AED使用方法是笼统的,实践中不同型号的AED设计都有细微差别。也正是真正了解和试用了具体的AED,洛松在2022年杭州马拉松做赛事保障,背着AED、骑着自行车在赛道上驻点和巡回时,心里才有底。就在那一场比赛,终点处就有一名选手倒地心脏骤停,拿着AED的急救队志愿者30秒内完成贴片到电击的操作,拯救了选手。
尽管洛松并没有直接参与到这场救援中,但在对讲机听到队友急救顺利时他也跟着松了一口气。洛松做急救普及的初衷,就是希望能保护到自己的家人,然后在别人遇到危险的第一时间能正确并科学地响应。
这样小小的“英雄情结”在很多急救志愿者身上也可以看到。因随身带着AED而上过热搜的宋乐,也是充满了随时准备救人的热血与勇毅。
从18岁开始,父亲为了让宋乐告别叛逆便带他献血,那时父亲跟他说,“长大了总要有一种方式回馈社会”。这句话一直影响着宋乐,冥冥中牵引着他献出近3万毫升的血量,参与蓝天救援队,到现在成为“行走的AED”。
从2022年10月开始,宋乐背起了自己设计并申请国家专利的急救包,包里有一台AED,一个急救包,一个工具包,5到7公斤重,遇到有人倒地需要心脏复苏的时候包里的AED能一拉就出。
当下AED价格还不算便宜,1台需要2万左右,从2019年至今,宋乐已经自掏腰包买过三台。在生命面前,宋乐对价格并不敏感,“没有什么舍得舍不得的!如果能救人,这些费用就会产生无法衡量的价值。”
宋乐总是处于一种“备战状态”——随时准备应对意外,随时准备救人,能早一秒是一秒,毫不犹豫。
03
救命车队,为城市添一层流动的保障
在2021年,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发布的《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设置要求》团体标准就建议每10万人应配置100-200台AED。尽管现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里AED身影变得常见不少了,但目前我国每10万人配置AED数量仅为15台左右,整体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AED数量少,意味着不好找,极大耽误“黄金四分钟”救援时间。宋乐选择随身带AED,就是希望有更多人在需要时能尽快用上“救命神器”。
本着“让AED找人”的想法,天猫健康联合爱心商家苏州维伟思医疗科技,和阿里公益、阿里健康公益,联合组建了“口袋急救侠”爱心车队,将小巧便携方便移动的口袋款AED放在车上,方便志愿者救援,也支持他人必要时破窗取用。
所以,今年宋乐不再是一个人。有其他9名资质齐备、急救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和宋乐一起,组成更庞大的流动AED队伍。
这一次,“口袋急救侠”爱心车队使用的是仅700g重、手机大小的维伟思M3型号AED,这是过去四年来中国AED产品技术革新的一个缩影,也是AED便携化趋势的一个体现。
1月4日,这支车队齐聚阿里巴巴西溪B区,其中一台车尤为惹眼,是一辆车头亮蓝色渐变到车尾紫红色、头上“长”着一颗小苗、车尾箱上坐着两个“好邻居”蜘蛛侠的宝马轿车。
这部靓车的车主也是来自阿里的一位“急救侠”流欢,他也有着AHA证、AHA导师证、红十字旧会员证等多个急救证件。在活动场地上,流欢亲手为爱车的车身上贴上标注“可破窗”和留有车主电话的特别标志,并且将AED和急救箱放置在车内。
带着如此亮眼的车参与这个特别的公益行动,流欢觉得十分有价值,从医学院毕业出来的他一直期待着能用专业急救知识帮助到更多的人,即使爱车可能面临破窗,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洛松也是车队的首批成员,他对自驾车的分布优势与移动优势报以厚望,“希望每一个人都努力向前一步,可以参与到‘口袋急救侠’项目,令心脏骤停等状况的患者在最短时间内使用上AED。”
甚至车里放AED也只是一个开始,所有的志愿者、科普人所希望的是AED能进入到家庭,因为80%的心源性猝死发生在家庭场景,急救的神经末梢应当触及这个更封闭、更细致的地方。
图源:维伟思医疗
尤其是家庭中有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有猝死基因,或者发生过心跳骤停的高危人士,张元春建议,“学会急救知识,准备一台家用AED,有备无患”,毕竟心脏骤停的发生无法预测。
确实也因为新闻报道和科普文章,越来越多人有了解、学习AED的意识,甚至有人开始将AED列入家庭应急物资清单。天猫健康数据显示,2023年,家用便携式AED销售额同比增长60%,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民用便携式AED产品售价在1-3万元左右,不少产品已有过百人付款。
万元级的售价还未探底,维伟思医疗创始人郑杰表示,“随着体量增大,元器件本土化以及自动化制造突破,未来预计AED价格可以再降50-70%左右。最终会降到5000元左右,和智能扫地机器人差不多。”
目前维伟思医疗致力减轻AED体积、降低AED价格,也是为了让每个家庭都为自己的生命安全再加一道防线,郑杰希望,“AED应该是像‘灭火器’一样普及到生活。”
这样的愿望在公共场所AED普及率还未达到预期的当下显得十分有挑战性,但从这支“口袋急救侠”爱心车队正式驶出开始,保障生命的力量已经又提升一分。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作者 | 苏晚水
编辑 | 姜苏仁
统筹 | 张鹏霞
排版 | 静 山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magJiang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