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州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
从“强化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到“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广州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升了规划引领能级,为加快建成中心型世界城市的宏伟愿景再蓄力。
“广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望近期取得国家批复。”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海洋局)局长邓毛颖近日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广州通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望明确城市性质与核心功能,这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主攻方向,同时展望2049年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更高层次的发展定位。“我们将以坚持精致规划、精准保障、精心服务、精细设计、精进创新为抓手,着眼走前列、挑大梁、作贡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广州实践贡献规划资源力量。”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海洋局)局长邓毛颖。
优化空间格局增强对外影响力
南都: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强化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引领,推动市级国土空间规划获批。接下来,广州如何优化与城市地位和功能相匹配的空间格局,强化对外辐射影响力?
邓毛颖:通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谋划,我们有望获得国家支持确定广州城市性质为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核心功能为国际商贸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性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这是新时代国家赋予广州的重大战略定位,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发展主攻方向。
展望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即2049年的城市发展战略,我们从国际、国家、区域、城市等多个维度审视广州发展使命,提出中心型世界城市、引领型国家中心城市、开放型大湾区核心引擎、高能级省会的发展定位。
在市域层面,确立聚焦而均衡的城市空间和功能分工,以向南、向东融湾发展为总体方向。强化战略聚焦、提质增效、网络布局,顺应城市空间发展脉络,以创新功能轴引领城市空间资源配置,以人为本优化打造生活圈游憩圈。聚焦“三脉、三轴、三核”构筑城市发展格局,优化构建“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
全面强化中心城区、东部中心、南沙新区三个城市核心。中心城区要抓住老城提质这个关键,加快高端功能集聚和非核心功能有序疏解,塑造品质提升、文化焕新的主城区;东部中心要挺起城市产业脊梁,推动重大产业平台优化提升,加速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核心集聚地;南沙新区要抓住开发开放机遇,立足港澳、协同湾区,以“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都市目标,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浓缩的精华。
同时,加快培育国家知识中心城、北部增长极、狮子洋增长极、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形成四个新增长极,带动周边镇、村构建各具特色的城镇圈,实现产城融合。
在区域层面,提升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核心引擎和高能级省会城市的能级。壮大广州都市圈,以“廊道+圈层+节点”发展模式推动都市圈协同发展,建设1小时同城一体化圈层、2小时协同发展圈层;引领黄金内湾发展带建设,链接多条广深港澳通道,推动湾口周边城市环湾集聚、向湾发展,形成环湾城市和枢纽节点间高效联动的发展格局,在番禺、南沙等区域率先开展服务设施的跨境共享和标准对接,建设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
同时,辐射带动佛山、惠州、江门、肇庆、清远等周边城市,形成一批承接区域要素扩散,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具有竞争力的节点,提升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发展质量;强化高能级省会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深化广深双城联动,推动珠三角核心区做优做强,打造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源,促进粤东、粤西与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链,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带动北部生态发展区融湾发展,提高全省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
广州兼具国际门户链接和中心服务带动的作用,未来既要争取能级持续提升,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地位从地域性向全球性转变,又要强化能力综合发展,从商业、交通优势突出的门户节点向贸易、创新、人才、基础设施连接度等多要素综合控制力凸显的核心枢纽转变。
广州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
推进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
取得突破性成效
南都:近日,《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统称《专项规划》)获市政府批复同意,标志着规划统筹引领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迈上新台阶。今年如何加强规划统筹引领,推动两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邓毛颖:《专项规划》提出至2035年,累计推进城市更新约300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155平方公里;近期至2025年,累计推进城市更新约130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70平方公里,优先推动涉及“十四五”规划近期发展重点、历史文化保护、战略发展区域、重点功能片区、枢纽门户、交通干道等的城市更新项目,确定时间表、路线图。
广州市城市更新分区实施策略图。
今年是实现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近期目标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在《专项规划》的统筹引领下,推动规划蓝图落地实施,推进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取得突破性成效。
火车站片区,将“高铁进中心”与瑶台、三元里城中村改造有机结合,做好中心城区门户,补齐公共服务和市政交通设施短板,打造产城融合高品质城区。
南中轴片区,通过城中村及周边旧厂房连片改造,推进新中轴南段贯通,连接广州塔、海珠湖、海珠创新湾等关键节点。
罗冲围片区,推动首开区城中村改造,全面提升片区整体人居环境,释放产业用地,配置高质量产业空间。
白云站片区,通过城中村及周边连片改造,推进白云站国际化综合一体化枢纽发展,构建城市枢纽门户,链接区域时尚、数字、科技等产业。
海珠区康鹭片区,配置综合产业用地,为优质企业就地升级提供产业载体保障。
以更高站位抓实“百千万工程”
南都:广州如何继续强化用地保障、盘活存量资源,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邓毛颖:2023年,我们完成了全市和11个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新增城镇空间全省第一。批准用地338宗、新增用地5.84万亩,均居全省第一。出台10项规划用地指引和资源要素保障10条措施,开展7万亩留用地开发利用情况摸查和上图入库,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16个、6960亩。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完成6600亩农田整治,保障“百千万工程”用地需求。
接下来,我们将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是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差异化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推进从化区国家试点,以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增城区石滩镇省级试点、白云区钟落潭镇等整治项目,以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推进番禺南村镇、化龙镇和花都区有关片区整治项目,支持黄埔区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造城乡融合和产城融合发展双标杆示范区。
二是用足试点政策红利,盘活存量资源保障用地需求。以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试点工作为重点推动强镇兴村。推动村镇工业园区集聚发展,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促进留用地兑现和高效开发利用。
三是用好新时代基层治理经验,持续做好规划和用地支撑服务。深入调研镇村发展诉求,探索编制镇村国土空间集成规划,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健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助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广州设计之都夜景。
落实“办赛事就是办城市”
南都:今年是广州做好十五运会筹备工作的关键一年。如何聚焦“办赛”提升城市品质,贡献规划和自然资源力量?
邓毛颖:2025年十五运会是广州全面展现“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关键时机,也是建设具有“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广州特质”的山水都市、文化名城的重要契机。我们坚持“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的理念,以系统性规划、全域性视角、精细化指引,谋划提升城市品质。
一是聚焦赛事为城市赋能。优先提升全运会场馆及周边区域的环境面貌,充分展示“活力湾区、新彩广州”的美好形象。
二是聚焦片区高品质塑造。围绕南沙方案、城市客厅、老城市新活力、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整合片区内的体育场馆、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社区乡村、企业等资源,市区联动塑造广州城市品牌形象,全面展现崭新面貌。
三是聚焦项目快落地实施。强化要素保障,做好规划资源支持,编制各片区与各专项的实施指引,通过建立规划—实施指引—实施机制成果体系,助力精品项目高质量实施。
深化改革举措问效跟踪
南都:从2022年12月以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先后出台四批97条惠企利民措施,涵盖企业群众关心的诸多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
邓毛颖:一是聚焦“制造业立市”,政府主动推进工业用地集中连片扩容,无需企业单独申请调规;支持推广“工业上楼”,适应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发展需求。
二是聚焦“拿地即开工”,供地前靠前指导企业形成稳定设计方案,将拿地前的“等待期”变成项目推进的“加速期”;供地后主动免费提供地形图和地下管线数据,推行“拍地即进场”,合计为项目落地提速超过100天。
三是聚焦“省时间降成本”,推出“五证联发”“带押过户”“验登合一”等跨部门联办事项,深化不动产登记等业务“全城通办”,使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从计收比例、评估时点等多维度为企业减轻用地成本提供政策支持。
四是聚焦为民服务,推进惠企利民专窗建设,一线回应咨询、解决问题;简化审批程序,提供出让金优惠政策,鼓励公共停车设施建设;鼓励住宅项目配置主景观阳台,放宽复式住宅建筑挑空部分计容要求,不断提升人居生活品质。
这是我们深入研究企业群众需求,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成果。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推出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大的改革措施,并深化问效跟踪,惠及更多企业、群众。
来源:南方都市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