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厉害的人,都很会用这一种思维!(特别好上手)
策划、撰文 / Alysha
编辑 / KY主创们
作为一个很爱拖延的P人,我发现自己最常有的思维误区是:因为觉得和想要的生活之间有巨大的鸿沟,所以干脆瘫着啥也不干(不会只有小编一个人这样吧...)。
但最近我发现,厉害的人都有一个共性:管他理想生活能不能顺利实现,反正我先动起来再说。这份冲劲狠狠「冲」到了我。
第一个给我这种震撼的其实是我大学室友,明明曾经都一样没有计划、散漫,短短一年时间里,她折腾着做了个账号,并且用账号赚到了10万(吃柠檬🍋了)。
于是我特意去采访了一下她,到底怎么 做出赚钱账号 离理想生活近了一大步的:
「最开始想法是,不能老拖,先干起来再说。当然具体的方法论,我就不分享了,上网搜搜大差不差。
对我帮助最大的,其实是一种统计学的思维模式,叫作贝叶斯模型。」
啥?统计学概念文科生真是听不了一点儿。但了解之后,我发现好像......还真的有点用!
图片来源:《重启人生》
一种全新的看待
人生的视角:贝叶斯思维
作为统计学的一个理论模型,贝叶斯由数学家Thomas Bayes提出。大多数情况下,用于医生疾病诊断、金融投资决策、人工智能语言处理,以及预测交通的人/车流量等。
什么是贝叶斯模型
定义:将先验信息与新观测到的数据相结合,更新我们对事件或参数的概率分布。
以思维方式来理解:在已有的先验信息基础上,摄入新的信息,根据总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接近期待的人生或达成某些具体的目标。
这样一看,妥妥一个数学模型。但其实,用它来指导日常生活的行动,帮助做影响人生的关键决策,同样也很有用。
首先,如果你还没有想到该怎么达成某个目标,或者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可以: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
的生活,就去模仿 ta
很多时候,人们既担心模仿被当成学人精,又因为找不到目标而无所事事,干耗着想:「等我找到目标了,我一定会动起来的。」结果一拖再拖,就是动不起来。
此时,如果是一个具备贝叶斯思维的人,不会一直冥思苦想地等待目标的凭空降临,而是主动出击,主打一个先找个参照点:我想成为的人,或者我想过的生活。
这一点在演艺行业里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不管是开年火爆职场电影《年会不能停》的主演大鹏,还是影帝黄渤,二人在从业早期,一个模范国外的屌丝女士,一个模仿周星驰的喜剧表演风格,最后都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独一套的风格。
图片来源:《年会不能停》
当然,我有个朋友小A也是这么干的,体制内打工十年后,身心俱疲的 ta 决意换种适合自己的生活,于是一通职业咨询后(现在上网搜集各行业信息就行),准备干心理咨询师。
但因非专业出身,ta 完全摸不着头脑该从何学起。然后,ta 干脆上专业平台,看人家履历构成,以此为目标开始行动。现在 ta 也独立执业2年多了,属于对人生曲线来了个大整改。
找到了参照点之后,也不能少了关注最新的变化,尤其是各类行业信息。那么第二步就是:
别被过往的经验框住,
多看看视野之外的信息
这话说着简单,但大多数人在做事儿的时候,往往做不到这一点。
典型的例子就是高考报专业,父母按照过往人生经验提出当老师好,有稳定的饭碗。孩子信了,结果现在老师要的人少了,教学工作也得靠卷来保住一席之位。
而一个具备贝叶斯思维的人,在面临类似的决策前,往往不会过于信赖自己已有的经验,而是搜集各类信息,比如就业人数、年均薪酬、行业访谈,然后再依据客观信息做出决定。
这点也是对第一条最必要的补充,毕竟我们参考的人生曲线属于过去,而我们要过的生活在未来,这依赖于「新」的时代信息。
主打一个:用贝叶斯思维成功帮自己在人生的关键路口,选对想走的路。
另外,很必要的一点是,由于贝叶斯思维很依赖于所获取的「新信息」去指导我们该如何行动,所以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里,更加有意识地摄入「新信息」。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我每天刷手机看各类信息,这可以了吗?
可以,但要小心你摄入的都是重复的信息。按信息论冗余理论的观点,重复的信息无法增加信息量。
意思是如果我们信源是某些网络平台,而平台为了抓住我们的注意力,投喂的信息要不就是完全合胃口但无信息量,要不就是猎奇好玩的奶头乐信息,也没有信息量。
这等于说,你就算刷了一天,信息增量毫无变化。
不如打破平台塑造的信息茧房,主动订阅那些新的、不同领域的账号或者博主,当然也可以选择读一本其他领域的书。
下一次,同样的一条政策新闻,我们就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并利用它来改变我们的人生曲线。比如,不考老师编也不进房地产,一心投身计算机(开个玩笑)。
我们也不仅仅需要摄入信息,对信息溯源,看看靠不靠谱同样很重要,所以:
获取了信息后,
记得检验它们可不可靠
很多人其实基本能做到上述几点,但就是老卡在这一步上,没校准好信息可靠度,反而把自己给坑惨了,来看一个例子:
我爸刷到了一条推送,标题是:专家说,冬天多笑就能避免季节性抑郁(误把相关关系当成了因果关系)。点进去一看,说得条条有理,还挺说服人,我爸信了,并且告诉我妈只要多笑,冬天就不会抑郁了(错把「已知解释」当作「唯一解释)。
我妈虽然没看这条推送,但因为信赖我爸,就把这观点分享给了其他父母(因人纳言谬误,即:对一个人或某个组织的积极评价直接转移到对 Ta 观点和论证的评价上)。
父母们一传十,十传百,好多人都信了,理由是因为大家都认为这说的对(诉诸公众谬误)。此时,消息传到了我这里,得知源头是我爸,而从经验出发,我爸向来不靠谱,于是我根本没信。
看起来我避开了错误信息,但其实我也犯了人身攻击谬误,即因为一个人的过往经历、个人品质或者兴趣爱好而攻击 Ta 的观点。
例子举的比较夸张,但在日常生活里,大多数人最容易出错的,就是中了这些逻辑错误的套,没有仔细检验:我所拥有的信息,其来源到底靠不靠谱。
而贝叶斯思维正在于提醒我们,别忘了给信息溯源,毕竟信了错误信息后,轻度的可能是距离实现人生目标稍远了一点,严重的就是,信股市马上回涨入了股,结果大赔特赔。
要想让信息为自己所用,
还得更了解自己一点(从里到外)
最后一步,贝叶斯思维强调看到个体的独特性。
这意味着,我们还得定制化使用这些信息,也就是和我们自己的个性特征相结合。如果你还不够了解自己,那么是时候问问自己,我和我自己够熟了吗?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份 探索自我 的工具推荐:
探索自我工具 | 量表名称 |
内在人格 | 大五人格测试、卡特尔16型人格测试 |
适合的职业类型 | 霍兰德SDS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 |
恋爱风格 | 依恋类型测试 |
*上述内在特征相对稳定,但也会随着时间和经历的事情发生一定改变,可以视情况再多测测噢~
后台关注KY公众号后回复 人格,免费做大五人格测试,其他的可以去 月食 找找看噢~
(限免时间:2024.01.27-2024.02.03)
量表工具适用于探索我们的内在;外在层面,即我们的身体属性,则需要我们依赖体检报告和日常感受来得出,比如有些人天生更爱过敏、易疲倦,有些人精力无限,超级抗造。
这些探索都非常必要,它将决定哪些生活方式是真正适合我们的,毕竟有些想要的生活,最后可能发现,我们的身体并不耐受。比如怕冷的人为了不社交去冰岛,最后才发现身体根本撑不住。
所以,利用信息来做出人生关键选择,又或是规划方向的时候,千万不能漏了考虑我们自己是否适配「想要的生活」。
人的出身虽然无法被改变,但看待事物的方法却可以通过训练后天习得,改变这层滤镜。今天起,就利用贝叶斯思维,来重新靠近你想要的人生曲线吧~
如果你认为这份 贝叶斯思维方式 对你很有启发和帮助,也请 转发 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参考新的人生视角,找到属于 ta 的人生曲线吧~
今日互动
你以前有用过「贝叶斯思维」吗?
你理想的人生长什么样?
来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References:
本文关键词:思维方式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点点 在看,换种新的思维方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