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迎接"特朗普归来,领导人们已经开始"两头下注"了

"迎接"特朗普归来,领导人们已经开始"两头下注"了

10月前

【导读】 2024美国总统大选还未正式开始,在共和党内初选中气势如虹的特朗普已经在国际上引发了不小的振动。特朗普会再次入主白宫吗?对于世界各国领导人来说,这不能不被纳入到地缘政治政策的决策参考之中。是“耐心等等看”还是“想想怎么办”,无论是欧洲、俄罗斯还是其他地区的领导人,都得提前布局,未雨绸缪。只有一点可以确定,特朗普上台后我们肯定会迎来一个更加混乱的世界。本文翻译自美国“外交事务”网站,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格雷厄姆·艾利森  翻译/陈佳芮】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十年间,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几乎成了华盛顿神一般的人物。正如美国亚利桑那州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的名言:“他是死是活并不重要。如果他死了,就把他扶起来,给他戴上墨镜”。
从1987年到2006年,在格林斯潘担任主席的二十年间,美联储在美国经济加速增长时期发挥了核心作用。格林斯潘声名鹊起的原因之一,就是金融市场所谓的“美联储看跌期权”(Fed put)。这是一种合同,它赋予持有者在固定日期前以固定价格出售资产的权利。在格林斯潘任期内,投资者开始相信,无论金融工程师创造的新产品有多大风险,一旦出现意外,整个金融系统都可以指望格林斯潘的美联储出手相救,并提供一个底线,防止股票跌破这个底线。
这一赌注得到了验证:当华尔街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衍生品导致雷曼兄弟倒闭,引发2008年金融危机,使经济陷入大衰退时,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的介入阻止了经济滑向第二次大萧条。
值得回味的是,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已对世界各国的决策产生影响。现在,各国领导人清醒认识到,一年后,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可能会重返白宫。因此,一些外国政府将所谓的“特朗普看跌期权”(Trump put)纳入其与美国关系的影响因素。他们推迟选择,期望一年后能与华盛顿达成更好的协议,因为特朗普的政策将有效地为他们的决策可能导致的糟糕结果托底。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则诉诸所谓的“特朗普对冲”(Trump hedge)策略,分析特朗普的回归可能会带来哪些更糟糕的选择,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特朗普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中获胜,支持者高举标语(图片来源:ICphoto)
特朗普归来的全球影响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对乌克兰战争的算计是“特朗普看跌期权”的一个生动例子。近几个月来,俄乌战争陷入僵局,有关俄罗斯准备结束战争的猜测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特朗普看跌期权”,明年这个时候战争仍在持续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尽管一些乌克兰人希望延长停火甚至停战,这样就可以在下一个严冬来临前结束杀戮,但普京知道特朗普曾承诺“在一天之内”结束战争。用特朗普的话说“我会告诉泽连斯基,没有更多的(援助)了。乌克兰必须和俄罗斯谈出结果”。普京可能会一直等待更合适的时机,因为一年后特朗普提出的条件可能比拜登或泽连斯基今天能同意的条件更有利于俄罗斯。
与此相反,乌克兰在欧洲的盟友必须考虑“特朗普对冲”。随着战争已进入第二年尾声,俄罗斯空袭和炮弹造成了大量破坏和死亡,其中流出的大量照片颠覆了欧洲人对生活在和平世界的幻想。可以预见的是,这使人们重新燃起了对北约联盟及其支柱的热情:美国承诺保卫任何受到攻击的盟友。
但是,民调显示特朗普击败拜登的报道已开始被更多的民众注意,人们的担忧也与日俱增。德国人尤其记得前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在与特朗痛苦交锋后得出的结论:“我们必须靠自己为我们的未来而战”。
特朗普并不是唯一一个提出质疑的美国领导人,为什么欧洲共同体的人口是俄罗斯三倍、国内生产总值是俄罗斯九倍多,却要依赖美国保护自己?
2016年,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接受《大西洋月刊》主编杰弗里·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采访时,曾痛批欧洲人(以及其他人)“搭便车”。但特朗普做法更甚。据时任特朗普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John Bolton)称,特朗普在2019年的一次会议上说:“我才不在乎北约呢。”在那次会议上,他严肃谈论了完全退出北约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特朗普的威胁是一种讨价还价的策略,以迫使欧洲国家履行承诺,将国内生产总值的2%用于自身防务。但这也只是他要达成目标的一部分。
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James Mattis)试图说服特朗普认识到美国联盟的重要性,经过两年的努力,他得出结论:他与总统之间的分歧太大,以至于他无法继续任职,他在2018年的辞职信中坦率地解释了这一点。如今,特朗普的竞选网站呼吁“从根本上重新评估北约的宗旨和使命”。现在在考虑向乌克兰派遣多少坦克或炮弹时,一些欧洲人会停下来问问自己,如果特朗普在11月当选,他们是否需要这些武器来保卫自己。

遭遇俄军袭击后的乌克兰首都基辅(图片来源:ICphoto)
在最近结束的迪拜第二十八届缔约方大会(COP28)气候变化峰会上,“特朗普看跌期权”也在发挥作用。历史上,各国政府将采取何种措施应对气候挑战,缔约方大会协议都是愿望多、成效少。二十八届缔约方大会宣布了一项“从化石燃料转型”的历史性协议,这更加天马行空了。
实际上,签约国正与协议内容背道而行。目前,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正在增加而不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此外,他们仍在不断投资。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在过去十年中每年都在增加产量,并在2023年创下了新的产量纪录。印度是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其国家能源计划以煤炭为核心,这种化石燃料占印度初级能源生产的四分之三。在能源计划推动下,印度正在庆祝自己超常的经济增长。中国是“绿色”可再生能源和“黑色”污染煤炭的头号生产国。因此,尽管中国在2023年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比美国在过去五十年里安装的还要多,但其目前新建煤电厂数量也是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六倍。
因此,尽管在第二十八届缔约方大会上,各国政府对2030年及以后的目标做出了许多承诺,但要求各国政府立即采取代价高昂、不可逆转的尝试却遭到了抵制。各国领导人知道,如果特朗普回归后继续履行他的竞选承诺,“钻井啊,宝贝,加油钻”(drill, baby, drill),那这些行动就没有必要了。在第二十八届缔约方大会会议期间,酒吧里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第二十八届缔约方大会在‘从化石燃料转型’计划中未声明的是什么?赶紧把它们烧掉。”
一个混乱的世界
特朗普在竞选时鼓吹将建立新世界贸易秩序,抑或是新世界贸易无序。2017年上任第一天,特朗普就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贸易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随后的几周,关于建立欧洲同等贸易协定以及其他自由贸易协定的讨论也被迫结束。特朗普利用《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赋予行政部门的单边权力,对价值3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拜登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这些关税。正如特朗普政府的贸易谈判代表、上述问题的首席顾问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在其最近出版的《没有贸易是免费的》一书中所解释的那样,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将更加大胆。
在当前的竞选中,特朗普自称为“关税侠”。他承诺对所有国家的进口商品普遍征收10%的关税,并对那些对美国商品征收更高关税的国家进行报复,承诺“以牙还牙,以关税还关税”。特朗普表示,拜登政府与亚太国家谈判达成的合作协定“印太经济框架”(IPEF)将“在第一天就胎死腹中”。在莱特希泽看来,中国是“致命的对手”,将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核心目标。从撤销中国在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获得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开始,特朗普的最终目标将是“在所有关键领域消除对中国的依赖”,包括电子、钢铁和医药。
贸易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所以大多数国家领导人认为,美国的举措可能从根本上瓦解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秩序,其后果无法想象。但是,他们的一些顾问现在正在探索这样一种前景,即美国可能成功使自己与全球贸易秩序脱钩,而不是迫使其他国家与中国脱钩。
贸易自由化一直是更广泛的全球化进程的支柱,这一进程也见证了世界范围内更自由的人员流动。特朗普已经宣布,在新政府上任的第一天,他的第一项行动就是“关闭边境”。目前,每天有一万多名外国人从墨西哥进入美国。尽管拜登政府尽了最大努力,但国会拒绝授权向以色列和乌克兰提供进一步的经济援助,除非做出重大改变,大幅减缓来自中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大规模移民。在竞选活动中,特朗普将拜登未能确保美国边境安全作为一个主要攻击点。同时他宣布了自己的计划,要搜捕数百万“非法移民”,他称之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国内驱逐行动”。在墨西哥总统大选期间,墨西哥人仍无法形容这场噩梦,他们的国家可能会被数以百万计跨越南北边界的人口淹没。

正在穿越美墨边境的非法移民(图片来源:ICphoto)
再过四年
历史上,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重大外交政策问题上的分歧很小,也就是“政治不过海”(指党争应仅限于内政,对外则要保持一致)。然而,这十年却并非如此。尽管外交政策制定者及其国外同行可能会感到无助,但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相当于商界的敌意收购企图。
因此,从气候谈判、贸易谈判、北约对乌克兰的支持,到试图说服俄罗斯、中国或沙特采取行动,在这些问题上,拜登和他的外交政策团队发现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因为他们的对手会权衡华盛顿的承诺或威胁,以及一年后他们将与一个截然不同的政府打交道的可能性。今年将是充满危险的一年,因为世界各国都在以难以置信、惊恐、着迷和希望的复杂目光注视着美国政治。他们知道,这场政治大戏不仅会选出下一任美国总统,还将选出世界上最重要的领导人。
(原文刊载于1月16日《外交事务》网站)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观察者网

相关新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