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李静安
1949年5月,陈毅与粟裕带领解放军进入了上海城。随着上海成功解放,红旗飘扬在上海的上空。
三天后,随着“滴滴”的声音响起,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收到了一封密电,是中央情报部部长李克农发来的密电。
李克农在密电中写到:“李静安失联了!事关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李静安!”
这个李静安究竟是谁?他干了什么才会让一个中央部长下令不惜一切找到他呢?
刀锋上长出的爱情萌芽
1939年,随着上海的形势更加严峻,独自在上海做了两年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李静安向上级报告,他需要一位助手来协助他的工作,组织批准了。
没几天,李静安住处的门被敲响,李静安以为是日军发现他了,急忙从猫眼里往外面望去,打算随时跑路。可令他没想到的是,门那头竟然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
李静安非常摸不着头脑,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这名女子就是组织给他安排的工作搭档裘惠英。
为了防止李静安的工作被发现,组织上特意安排了裘惠英来掩饰李静安的工作,自此,李静安和裘惠英就扮演成了一对“夫妻”。
可是刚来上海没几天,裘惠英就想走了,她认为和一个不认识的男人假扮夫妻实在是太尴尬了,而且李静安是个“锯嘴葫芦”,她每天都不知道该给谁说话。
而李静安知道自己一辈子没和女孩说过几句话,不能讨女孩的欢心,但这是党组织委派的工作,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
但是别人想走他也拦不住,于是他只能看着裘惠英欲言又止。
裘惠英看到了他纠结的表情,走到他面前问他:“你想说什么话就直说吧。”
李静安这才说:“革命尚未成功,怎么能这样临阵脱逃呢?我理解你的难处,但电台对党十分重要,你不想看到我,我以后除了工作绝不来烦你,但电台的工作必须要做好。”
裘惠英被李静安说动了,也反思起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最终她决定留在上海扮演好这个“李太太”的角色。
白天裘惠英就出门买菜,顺便打听消息,夜晚李静安将她打听到的情报翻译成电报发往延安,日子倒也算过得分工明确。
在闲暇之余,李静安也会和裘惠英一同看书学习,在李静安的影响下裘惠英也渐渐可以独自做好情报工作,还学会了一些无线电技术。
李静安和裘惠英也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裘惠英欣赏李静安的聪明与博学,李静安也对这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动了心。
于是一年后,两人向党组织提交了结婚的申请,组织批准了这份请求,他们走到街边的照相馆里照下了一张结婚照。
照片中的男人高大帅气,女人眉目如画,看起来十分登对,这时这对幸福的小夫妻还不知道,危险已然悄悄来临。
1942年中秋节的前一天,裘惠英和李静安刚刚打算吃月饼,日本兵就闯入了他们的房子,裘惠英知道日本人已经发现了电台的信号,但还是假装镇定地问日本兵:“请问有什么事吗?”
日本兵看到他们镇定自若的样子,一时间也有些疑惑。这时候,一个日本兵踩到了一块活动的木板,掀开一看,赫然是一台发报的电台。
日本人将夫妻俩关进了监狱,并且用惨无人道的酷刑折磨他们,他们将李静安的手指甲一个个拔下来,还把电线绕在他身上,李静安被电得昏死过去。
由于裘惠英坚持说自己没什么文化,不知道什么是电报,在经历过一个月的折磨后,她终于被释放,而李静安则继续被关押。
整整十个月后,李静安才在党组织的帮助下逃了出来。来接他的那一天,看着虽然消瘦,但是至少人还活着的丈夫,裘惠英忍不住喜极而泣。
李静安则对妻子说:“还好我出来了,党组织这段时间肯定错过了不少情报,我得再组装个电台才行。”
在这种战乱年代,普通人连识字的人都少,为什么李静安会有这么一手高超的无线电技术呢?这还要从他的经历说起。
电台比生命更重要
20世纪50年代,一步以真实事件为原型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被搬上了大荧幕,其中感人至深的革命与爱情故事,深受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电影讲述了在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李侠”在上海从事地下情报工作中的经历。
故事主人公“李侠”的原型不但要传递上海的情报,还要同凶残的敌人作斗争,最终在抗战胜利后被敌人抓获,在解放前夕死在了敌人的枪口下的故事。
“李侠”的原型就是李静安,也叫李白,原名李华初,他是我党重要的电台情报工作者,被称为“中共十大特工”之一。
李静安1910年出生于湖南浏阳,在读了四年小学后,因为家庭无法负担学费被迫辍学了,为了补贴家用,李静安只好离开家到外面闯荡。
当时正值土地改革时期,共产党为农民争取到了许多权利,并且还打倒了许多恶劣的地主,小小的李静安看到后就对共产主义起了仰慕之心。
15岁时,李静安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还参加过秋收起义。面对国民党人的炮火,李静安临危不惧,坚定自己的信仰。
1930年,李静安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并且被选为无线电训练班的学生,自此他的一生就与无线电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无线电训练课上,毛主席告诉他:“无线电就是千里眼,顺风耳,把无线电练好了,对我们的工作大有裨益。”
李静安把毛主席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刻苦学习无线电技术,还在长征中喊出了“电台比我的生命重要”的口号,并且践行一生。
1937年,面对淞沪会战上的枪林弹雨,中央决定派遣一名有技术的无线电情报员在上海进行地下工作,传递情报,以便掌握日军的动向。
李静安作为最优秀的无线电技术人员,无疑成为了去往上海的不二人选。
“上海是敌人的腹地,也是最危险的地方之一,你愿意去吗?”
李静安坚定地回答道:“党让我去哪我就去哪,传递情报是情报工作者的使命。”
李静安由此远赴上海,在日军的严密监管下,他偷偷地搜集零件,花费几个月时间终于在上海建立了一个简陋的秘密电台,当电台接收到延安的信号时,李静安心潮澎湃。
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时候,李静安还找到了一生的伴侣裘惠英,他们一同进行地下情报的传递。历尽种种磨难,终于在1945年,等到了抗战胜利的消息。
裘惠英对丈夫说:“抗战胜利了,我们就不用再在敌人的威胁下生活了!”
李静安也笑呵呵的说:“那当然了,总不能还有更困难的事在等着我们吧?”
没想到李静安随口说的一句话,在日后竟一语成谶。
永不消逝的电波
1945年12月,李静安的儿子出生,由于是在抗战胜利后出生的,喜悦的李静安为儿子取名为李恒胜,其寓意是希望中国人民能取得“长久的胜利”。
次年6月,国民党发动前面内战,李静安和妻子重新回到上海进行情报工作,之后,一封封至关重要的电报由李静安之手向延安发去。
可国共内战更加激烈,上海特务林立,李静安的情报工作更加艰难,为了安全考虑,夫妻二人只能频繁转移住处防止敌人发现。
1948年秋天,国民党隐隐有颓败之势,为了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李静安发电报的频率更加频繁,也就是这份频繁让他暴露了位置。
12月30日凌晨,李静安正在与党中央进行联络,国民党特务机关已经悄然包围了他的住处,在他发觉到不对的时候,已经没有了转移的机会。
李静安知道自己会被捕,于是就发出了“等一等”的警示信号,随后连发了三个“再见”,最后抱了一次自己的儿子。
事实证明他的预感是正确的,几分钟后国民党特务就撞开了房门逮捕了李静安。
李静安被捕后,国民党对他实施了多种酷刑,受刑时间长达30多个小时。可无论面对的是老虎凳还是辣椒水,李静安都不肯说出一丝一毫的情报。
1949年3月,裘惠英带着孩子来到上海看守所的窗外,想再看一眼丈夫,此时的李静安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双腿都被打断,只能整日躺着。
裘惠英看到李静安这个样子,忍不住泪流满面。而小小的儿子也在哭着问爸爸:“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啊?”
李静安深知他可能永远回不了家了,于是也忍不住哭了起来,一家三口隔着监狱厚厚的墙壁抱头痛哭。
此后的两个月,李静安还是没说出什么有用的情报,蒋介石知道后暴跳如雷,对李静安下达了“处以极刑”的批令。
5月7日,李静安与其他十几名同志在浦东戚家庙的一块菜地里被秘密处决,彼时的他年仅39岁,此时距离解放仅仅只剩下二十天。
一位英雄就这样悄悄逝去,二十天后,红色的旗帜飘扬在上海的天空,这曾是李静安最想看到的场景,只是他再也看不到了。
由于是秘密处决,没人知道李静安已经遇害,他的妻子还一直奔走在各大监狱寻找丈夫的踪迹。直到两个月后组织才发现了李静安与其它同志的尸体,裘惠英哭得几乎昏死过去。
陈毅也愤怒地说:“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1957年,八一电影厂根据李静安为原型拍摄了一部《永不消逝的电波》,至此这段悲壮的故事才为人所知。
结语
电波不仅仅指的是发送情报的电波,更值得是精神上的“电波”,李静安的精神真的做到了永不消逝,他的“电波”将一直回荡在当代青年的胸腔中。
他虽然已经牺牲,但他的事迹一直鼓励着后人砥砺前行奋勇前进!
李静安用“永不消逝的电波”奉献自我,为国为民,正是有这些英勇无畏的革命前辈们,如今的我们才能有如此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
对于《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作品,你了解过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