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计划:3个小仪式,让娃记住你陪他过的每一个新年!
1
马上要过年了,如何让娃有过年的仪式感?
说实话,没生娃前,哪有什么春节计划,私以为过年最好的方式就是窝在家里看电影。最好呢,什么年货置办、拜年礼节,通通省去,把这一天当年假中的任何普通一天,不挺好吗?
不好!有娃后我再也不会这样想了。
有年春节,我还是像以往一样懒得筹备过年,没大扫除,没包饺子做年夜饭,也没特意给孩子准备新衣裳。
娃瞅着一本讲春节年俗的绘本,问我:
「妈妈,怎么人家过年要包饺子、穿新衣,还要拜年?我们怎么什么都没有?」
哇好打脸啊,因为妈妈我懒,饺子买速冻的;新衣服,平时经常买,干嘛非要新年穿?至于拜年,太麻烦了吧,打个电话算了。
懒惰的后果是,精力旺盛的儿子,春节前后几天反而可怜像只小狗狗:一个人进来出去、出去进来,没有新衣服,没有新玩意儿,没有朋友亲戚可玩儿,无奈只好跟平时一样在家玩玩具,逗逗小猫,无聊无趣的过了本该最热闹的节日。
是啊,咱小时候过年多热闹:年前大扫除,全家总动员,就算小孩子帮不上什么忙,也会里里外外跑来跑去递抹布,兴冲冲为过大年撒热血。
尤其买新衣是小孩子最盼望的事情:偷偷趁大人不在,拿出新衣服,摸一摸,看一看,再偷偷放回去。终于到了大年初一早上,哪能睡大觉,早激动着等大人给换新衣裳啦。换好衣服去拜年,讨压岁钱,拿着压岁钱买鞭炮、放鞭炮,群群大伙多热闹。
反观儿子,过年,已经和日历上的其他 365 个平常日子一样,模糊沉闷,甚至生疏。
想来想去,我这个当妈的,可不能再这样马虎潦草地过年了。
2
不过,最终促使我转变的,还是给儿子读《小王子》读到的一段话:
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
狐狸回答「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它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我这才意识到春节,之所以有那么多繁琐的仪式程序,就是因为它太重要太特殊,古人就是用这么多仪式来彰显,这一天和以往的普普通通任何一天都不一样。
从大扫除到穿新衣,这些仪式暗含着大家想要辞旧迎新的愿望;包饺子吃年夜饭的仪式会给人带来家庭认同感和归属感——这都是我的亲人,我和他们血脉相连;守岁祈福、拜年讨红包,这些热闹的仪式都让潦草的普通日子,换发出新鲜的趣味。
孩子正是在全家人忙忙碌碌准备过年的气氛中,从一个又一个的过年仪式中,体味到年味儿和成人对节日的郑重。
当然还有心理学上的相关研究:
Duke 教授 ( 美国艾默里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 和同事分析了问卷结果,发现家族故事问卷回答得越好的孩子,他们对生活有更加强烈的掌控感;自尊程度更高;对家庭生活更有信心;焦虑水平更低;行为问题也更少。
家庭传统,给所有家庭成员留下的回忆和带来的幸福感是源源不断的,不会因生活的变化而改变。
这些都让我意识到,如果不想日后让儿子对春节的回忆是一个又一个寡淡无聊的年三十,那老母亲我应当认认真真做好春节计划,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参与到节日的准备活动中,体味热热闹闹的年味儿。
好嘞,从哪儿开始呢?
虽然年货新衣都可网上买,但如果价钱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会专门带儿子到商场挑。就是为了让孩子参与到过年准备活动。
挑衣服挑年货,让他听着老母亲和小贩讨价还价,他也能懂得过日子的一份艰辛,起码明白自己选的东西不是刮大风刮来的。
商场也是年前最体现过年气氛的地方,卖年货年画的,大人小孩买衣服的,这种热闹劲儿十分感染孩子。
今年买年货是他爷爷奶奶带着去的,听说他已经会自己拿主意,嫌这个不好看,那个不喜欢,我还挺惊喜:这也是锻炼他自主能力的办法呦,总比我们在网上替他做主拿主意强!
贴春联
以前家里贴对联,儿子他姥爷会自己花一天时间用毛笔写好对联,还得另花半天时间刮掉前一年的对联。因为以前的对联是浆糊粘上去的,非常瓷实。
而现在贴春联那个快,十分钟就能搞定:春联买现成的,不用浆糊,三下五除二用透明胶带一粘就好了;春联也节省的很,一副即够。
可惜就是没意思了点儿。
为了让儿子觉得有趣些,过年的时候我特意给他准备了红纸和毛笔,也让他体验体验写对联儿的感觉。
儿子写对联,自然是鬼画符。但他还是一脸开心:原来对联儿是这样写出来的。
剪窗花儿
我的姥姥会剪窗花,一到过年的时候她就得剪出百十来张,给左邻右舍分。我没学到老人家的技艺,为了陪儿子了解这种传统习俗,就买了本《儿童剪纸》,和儿子做起剪窗花的手工来。
其实蛮简单,剪不了复杂的,剪个喵猫狗狗还是挺有趣的,狗年剪只小狗狗,猪年剪头小猪。
反正剪完就贴起来,娃剪的我会贴他自己屋里,还是相当有成就感的。
挂灯笼
这种 LED 灯的红灯笼串,一度是儿子的最爱。他一岁多时候,看见过年晚上挂在玻璃上一串一串的红灯笼,一闪一闪,就叫「灯灯」「星星」。
以致他刚会说话的时候,听到我们说过年,就咿咿呀呀说「灯笼灯笼」。
今年想到一个专属他的特别过年仪式:带他到陶艺店,亲手做一个储钱罐,存好属于他自己的压岁钱。类似于下图这种,每年做一个,没有他的许可,谁也不许动他的钱。
为什么想到这个点子?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听她讲起自己的一种过年仪式,妈妈在她八岁的时候就为她办了一个存折,每年正月十五前都要把当年的压岁存到折子里。
年年如此,后来成了习惯,到现在她自己做了老母亲,虽然没人再给她压岁钱,但她还会习惯过年的时候往账户存点钱。哪年要是不做,就觉得缺点儿啥,好像年没过完整似的。
我又一次想到了仪式感。心理学讲,每个人需要自己内心确认的个人化仪式,来庆祝某一个特别的时刻。尽管办年货、包饺子、拜年这样热热闹闹的仪式已经够多了,但外在仪式程序再热闹,自己要是不认可,相当于无。
怪不得我想起自己不喜欢过年,还总说「春节是大人的,关小孩子什么事」。想想可能是自己没有确立私人的特殊仪式。
所以,在娃小的时候,我想替他暂时选一种过年的内在仪式,专属于他的,能代表他自己成长的一种仪式。
想起了九岁的小侄子,在他眼里过年就是「离我能开飞机又近了一年,好开心」。因为我们告诉他,等十八岁成人后你才可能开飞机。
儿子长大后对成长也会有自己的认识,到时再让他自己选择他认可的内在仪式吧。
结 语
这就是我综合往年经验,和今年新想到的点子捋出的春节计划。总之,一个目标,让过年变得有趣有味有盼头。
真得不要小看一次和孩子精心准备的包饺子,也不要无视那些一切能让孩子参与进来的过年仪式,更不要忘记创造属于孩子自己的内在庆祝仪式。孩子正是在这些有趣的活动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体验到亲情温暖,也懂得成长的意义。◆
@爱贝睿科学早教,0-6岁儿童早期教育专家陪你与宝宝共同成长。
不想错过更多前沿优质育儿资源?快来加星标哟!跟着下面动图3 秒钟就搞定~
转发
收藏
点赞
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