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一次临时的技术培训课,一块新春的绿色希望田,一颗致富的新品蓝莓果…… | 新春走基层

一次临时的技术培训课,一块新春的绿色希望田,一颗致富的新品蓝莓果…… | 新春走基层

9月前


一次临时的技术培训课

扫码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菌棒灭菌是否彻底怎么判断?”
“接种后菌种不萌发或生长不好是什么原因?”
“菌棒林下管理该注意什么?”
……

2月1日,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的林菌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像过年一样热闹。从段木加工,到高温灭菌、接种、菌棒培育、炼棒,再到入畦覆土,广西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食用菌服务团团长覃培升,正在给当地的种植户们上技术培训课,对灵芝生产各个环节进行现场指导。

2月1日,广西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食用菌服务团团长覃培升(中)为当地种植户讲解菌棒培育注意事项。本报记者 冯子琪 摄


年前正值灵芝生产关键期,菌丝生长得好不好,刚覆土的菌棒种植情况如何,基地负责人罗兆生心里没底,担心等到年后来不及,便向覃培升打去了求助电话。第二天,覃培升就从南宁驱车三个半小时赶到基地——融水县四荣乡一个叫山猪坳的地方。山猪坳是过去的名字,现在村民更喜欢叫它灵芝谷。

一到基地,覃培升就马不停蹄地查看菌棒培育、炼棒的情况。基地的看院犬大黑和二黄欢快地跑来,亲昵地跟着覃培升。

与此同时,附近的许多种植户听说“覃老师”来了,都带着问题赶了过来,便有了这样一次临时的技术培训课。

覃老师是融水种植户们的老朋友。

20多年前,在广西大学委派下,覃培升团队深入融水开展调研,发现这里的九万大山,贝水环绕,林业丰富,温湿适宜,于是建议当地尝试栽种灵芝、茯苓、竹荪等药食同源、效益较高的食用菌等,发展林下种植食用菌产业。

此后的20多年,团队致力于推动融水的食用菌种植发展,不停往返于南宁和融水之间。像这样的临时技术培训课,频繁地开在林间地头、基地大棚。

融水县杆洞乡的王贵田是食用菌种植的受益者之一。这次,听说覃老师要来融水,他早早到了基地。对于新菌种的培育,他还有一些困惑想要请教。

“我从2000年开始就到广西大学的食用菌培训班学习,从个人种植起步,到现在有了菌种生产和菌棒生产两套生产线。灵芝、茯苓种植从1个屯扩展到8个屯,从1个村发展到1个乡,这都是覃老师他们团队手把手带出来的。”王贵田说,“无论什么时候请教,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指导解答。”

在上培训课的同时,生产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工人们带着新年到来的喜悦忙碌着,砍斫段木的声音和着鸟鸣,像清脆的鼓点在山间响起。高温灭菌,枫木香味蒸腾;菌种培育,菌丝无声生长;高山林下,灵芝悄然孕育。

罗兆生的基地主要通过“高校+农业龙头企业产学研用推融合”的模式发展。广西大学提供指导服务,企业统一提供优质种源、菌棒、种植技术指导、经营管理,带动企业和农户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就业和增收。在基地,有20多名工人从事生产,大都是附近的村民。负责段木加工的四荣乡南团村村民梁楚娟说:“每个月工资四五千,下班还能在家看小孩,比去外面打工强多了。”这也使当地有了一句顺口溜:“上有林,下有灵,老百姓越过越开心。”

“没有广西大学新农院,没有覃老师带领的专家团队,就没有我们融水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融水县经济作物站站长杨再锋说,“以灵芝产业为例,如今,我们融水灵芝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县灵芝种植面积约7000亩,年产量1550吨,产值1.4亿元,参与灵芝种植和销售的经营主体有30多家,产业辐射带动全县2400多户农户,年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灵芝菌棒的入畦覆土。“这个场地很好,七分阴,三分阳,土是沙土,排水顺畅,覆土盖在菌棒表面3厘米左右,便于生长……”覃培升一边查看基地灵芝菌棒的覆土情况,一边进行细致的讲解。

一堂现场课结束了。覃培升擦了擦手上的泥,斜站在山坡上。在高耸的林木下,他缓缓地说:“剩下的就交给森林了,等到了6月灵芝丰收季,我们再来看,灵芝一朵挨着一朵,长满杉木地,一片‘金’红。”(中国教育报新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张树伟 易鑫 周仕敏 冯子琪 通讯员 贾琦艳 执笔:易鑫)


一块新春的绿色希望田

春节将近,高校学子大多已放寒假,但安徽农业大学2022级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于雪龙仍在皖南乡镇间奔忙。

安徽农大与宁国市创新合作形式,成立“安徽宁国高质量发展科技小院”。从2023年5月开始,于雪龙便和学校其他10余名硕博研究生纷纷前往安徽宣城宁国市,在当地农业农村局、统计局、乡镇农业发展办公室、宁国市乡村振兴投资集团等农业相关一线部门挂职一年,在基层岗位上发挥农学专业力量。

令于雪龙感到振奋的是,在他来到宁国市不久,即被分派到宁国市乡村振兴投资集团下的三津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担任项目管理部负责人一职,主抓农业土地流转及高标准农田建设运维工作。当地政府和乡镇企业对于雪龙的信任给了他极大的鼓舞,更让他有种“书本知识鲜活起来”“一腔专业热忱有了用武之地”的畅快之感。

时值年关,一份热乎到手的文件加速了于雪龙年终奋进的步伐,更让他暂缓了回皖北老家过年的计划。

这份由宣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将把宣城市内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这个新提出的目标正和于雪龙当前负责的工作密切相关。“这不就是政府在给我们鼓劲儿,号召我们尽快给宁国乡亲做些实惠事儿吗?”思忖片刻,于雪龙果断放下了准备好的行李。“赶在新年到来之前,先把计划内的几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上道,新年过后,即可动工。”

在三津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挂职虽然只有短短半年时间,但于雪龙已和团队小伙伴在当地实地对接了流转土地5000余亩,达成农业用地流转意向土地近3100余亩,协调乡投集团与村集体签订了370亩流转合同。

有了这些工作基础,于雪龙对年前的几个项目推进胸有成竹。他连夜赶制了一份项目计划书,第二天一大早,于雪龙便带着自己的计划书,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宁国市农业农村局农田水利科。相关职能部门被于雪龙的诚心和执行力打动,当即答应以每亩2750元的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推进。

回到村里,这两天,趁着年前的农闲时节,于雪龙又开始协调村集体帮助村民完成相关手续准备工作。

“沟通可是有大讲究的。”在乡镇工作了大半年的于雪龙对此深有感触,只有深入到农民中间,我们才能汲取到最深厚的专业养分。“比如和农民沟通诉求,你得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倾听理解之外,要在公司、政府、农民三方之间找到最合适的利益共通点。”

谈到此,于雪龙非常兴奋。半年来,公司业务涉及的港口镇、中溪镇、梅林镇等10个乡镇,哪村有多少亩连片田,哪家人的性格如何,哪家人最爱在饭后走街串门,哪家人找谁谈判最有用……他都摸得一清二楚。

“农业工作不在农村干,就好比鱼儿没了水,鸟儿失去了翅膀。”于雪龙表示,到了宁国以后,他才真正感受到自己所学的农业管理知识对农业农村发展、改变农民生活所起到的真实作用。站在新年起点上,谈到几个月后的毕业去向,于雪龙非常笃定地表示自己毕业后将继续留在宁国市乡村振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方天地可以大展拳脚,这份幸福感和成就感让我无比沉醉”。

高标准农田招标建设、霞西镇小香薯基地转型项目、争取乡投集团的综合支持……站在皖南山区冬日的田野里,于雪龙畅想着来年几项重点工作,他仿佛看见了春日里遍野的绿色稻苗正在拔节。(中国教育报记者 方梦宇)

一颗致富的新品蓝莓果

赶在2月初蓝莓上市的前几天,辽东学院科技特派团一行9人再次来到丹东市东港温室蓝莓基地。下了车,他们便一头钻进蓝莓大棚。顷刻间,温润的水汽便拥裹全身。首席特派员黄国辉教授立刻意识到,温室给水过频,土壤湿度过大。他马上建议果农按照约每4天10—20分钟的灌溉量小水频浇,同时注意精简施肥。

“大专家来了,这下我心里有底了!”东港市黑沟镇大柴沟村果农于凤春家今年种了4棚温室蓝莓,每个棚占地2亩左右,大约有800盆蓝莓苗。老于掰着手指算计着:“这是黄教授推荐的L25蓝莓新品种,每盆产量能达到4—5斤,头茬预计能卖出每斤160—180元的好价格,希望今年收入再翻一番!”

这时,其他种植户听信儿也陆续赶来,围着几位专家不停地问这问那。针对“棚内温度管理”“采摘保鲜”“运输配送”等问题,特派员们一一开出“灵验药方”。

“已经发生病虫害的温室棚蓝莓,要多使用物理方法,或对蓝莓进行安全有效的化学药剂喷施。”“初春进行疏枝摘叶,可以增加果实的光照,提高做果品质,别舍不得,果子少了我给你补偿。”看到果农舍不得“修理”蓝莓,黄国辉一边示范剪枝技术,一边给果农吃“定心丸”。

从2014年开始,作为辽东学院科技特派团团长,黄国辉带领团队相继开展了蓝莓、草莓、软枣猕猴桃等小浆果的栽培技术、新品种选育等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并在生产一线推广应用低需冷量常绿蓝莓的无土栽培技术。如今,蓝莓种植已经成为丹东市的支柱性特色产业,丹东的蓝莓走俏全国,产量占到全国的1/4左右,年均创造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目前,丹东蓝莓整体栽培标准和管理水平已成为全国蓝莓生产园的领军者。

如今,丹东已成为中国蓝莓的核心产区。随着丹东蓝莓的供不应求,黄国辉团队开始加快“促进北方温室蓝莓果实成熟期提前”的课题研究。“蓝莓采摘期大多是在7月份,如果将它的成熟期改到春节前后,不仅可以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农民的经济收益也会大幅增加。”黄国辉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增产又增收。

“这下,丹东地区的果农们可闲不着了。”特派团成员周文杰笑着对记者说,“以往在东北,春节前后是很多蔬果的‘空窗期’。现在,这些‘小金豆’马上就能优先上市抢占市场,果农们从‘猫冬’变成了‘忙冬’!”

从良种繁育、规模种植到采摘保鲜、生产销售,小小蓝莓在丹东形成了长长的优质产业链。而这只是辽东学院助力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小浆果、有机水稻、大果榛子等多个技术团队,30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送种子、传技术,一个个兴边富民的好产业让村民们鼓了“口袋”,富了“脑袋”。

“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作为丹东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我们将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农业农村加快现代化进程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辽东学院校长马殿荣说。(中国教育报记者 刘玉 通讯员 林可)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2月5日01版
责任编辑|杜润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下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相关新闻

书面作业减下去,科学活动多起来,生物王国探奥秘…… | 新春走基层真的太牛了!!!念旧的我,忍不住要喜新厌旧一次了……比真空更刺激,撩人舒适两不误的面膜内裤,穿一次就上瘾……人见人恨!全墨评分最低的地方,就在City,去一次几乎离婚…比真空更舒服,撩人舒适两不误的面膜内裤,穿一次就上瘾……“心口窝”痛谁之过,医生迟迟无解!没想到一次无心的检查揭露了真相……好险!丨医起推理吧“200一次,丑的免进”,女大学生价目表曝光,揭露了成年人的不堪…本来以为威海够美了…没想到这座“1元能看海”的城市更美!游客不足青岛1%,去一次宛如环游世界剧变!拜登宣布退选后,曾经的“川普阴影”又再一次席卷华人圈……这一次,诱骗学生当小三的重师美院黄院长,“底裤”都快被扒光了!学校深夜通报,却让网友炸锅…“会呼吸”的奶皮内衣!不紧、不闷、不束缚!穿一次上瘾……巴尔的摩大桥遭货轮撞断 Q&A一次看 怵目惊心…发现1罹难者加拿大最顶级的儿童时装周海选了:离出道就差一次走秀真是太贱了,这是美国最成功的一次抢劫李政道同江青的一次争论从城市到乡村,三年一次的大地艺术祭开始了!震感最强的一次!刚刚LA发生4.4级地震!网友:原来早有预兆..........聊一聊:你最难忘的一次车子抛锚经历是?这位亚裔CEO的一次交易让88%员工成为百万富翁需要你声援!这是纽约华人最团结的一次...智能零售柜,背后藏着9分钱一次的打工人?一年一次的美妆打折,像Lamer,兰蔻,雅诗兰黛都参加!几百一次的头发护理,成本只要几块钱?风靡全球的奇迹发膜,提升发质!企业的一次出行,背后经历了哪些变化?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