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阿里:饿了么,我不卖了!
2月7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第三季度营收2603.5亿元,低于市场预期2612.47亿元,上年同期2477.56亿元,同比增长5%,为三个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速。
在随后的财报电话会上,对于近期频繁出现的非核心资产出售的问题,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明确回应称,传统实体零售业务不是阿里的核心业务,对这类业务进行退出也是合理的做法,但这需要时间,根据市场情况慢慢来实现。
对于饿了么在未来的归属问题上,阿里方面直接否认了要被收购的传闻。
在进入到2024年之后,包括饿了么、银泰在内的诸多非核心资产被爆出要被阿里出售的消息,尤其是饿了么,在一个月之内两次被传即将被抖音纳入麾下。
由于饿了么所处的本地生活赛道纷纷被各路互联网巨头下注布局,使得这个估值约在百亿美元规模、且在竞争中落于美团外卖下风的中腰部互联网公司,其最终归属居然能够撬动同时抖音、阿里以及美团三大互联网巨头的神经。
只靠打车,撑不起本地生活
虽然饿了么的市场份额一再被美团蚕食,但阿里如果失去饿了么,本地生活的故事也就难以为继了。
2021年7月,阿里宣布进行组织架构大调整,将高德、饿了么和飞猪整合为生活服务板块“飞高了”,由阿里本地生活CEO俞永福分管,向时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汇报。
在这之后,高德地图再次进行品牌升级,将“生活服务”明确为公司新战略方向,正式升级为“出门好生活开放服务平台”,试图“用一张地图承载衣食住行”。
来到2023年3月,饿了么到店业务(原“口碑”)与高德的合并案终于靴子落地。此后,阿里旗下所有的本地生活到店将统一整合在高德地图的入口中。
倘若真正失去了饿了么,用户通过高德看到了某个店铺的信息和口碑,接下来就只能开展一些团购等到店服务,但无法点外卖。经过多年的市场教育,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非常习惯通过一部手机去解决所有的吃喝拉撒问题,倘若没有外卖业务的支持,势必会让本地服务的体验大打折扣。
因此,阿里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上再度否认饿了么被收购的传闻,称饿了么是阿里一个重要的“近场”资产。
如果没有饿了么,那么阿里本地生活的“近场”业务,就只剩下网约车服务。以目前网约车的市场格局来看,滴滴的地位依旧不可动摇。根据洞见数据研究院、易观分析等平台公开披露的信息,即便在App下架期间被其他竞争对手瓜分了近20%市场份额,如今的滴滴仍然保有70%左右的市场份额,仍是国内网约车行业的头号玩家。
在去年上半年,高德还因“压榨”司机一度冲上了热搜。去年3月开始高德打车就掀起了第一次降价,在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地开始了调价,部分司机在网上发布吐槽视频表示一块钱一公里的运价直接开始和公交车竞争了。
此前的网约车烧钱大战,是平台通过补、优惠等方式对用户、司机两端进行烧钱,现在随着资本的陆续离场,倘若继续保持低价策略,就只能降低单价的发方式来吸引用户选择。
从用户层面来说,此举无疑降低了出行成本,在出行上会有更多可能性,进而帮助高德打车吸纳更多的用户;从司机的维度来看,每天工作的劳动报酬降低,对高德产生厌恶情绪,变相造成平台的司机流失。
网约车平台是要梳理出行市场的供需关系,要维护住用户与司机两个基本盘,供需两端倘若有一方出现大面积抵触情绪,势必会造成平台的业务波动。
因此,阿里不能将“近场”的所有未来都押宝在滴滴依旧具备统治地位的网约车业务上。饿了么的存在依旧具有丰富用户体验、分摊经营风险的战略级意义。
进入到2018年之后,抖音便开始耕耘本地生活业务,且逐步加码投入,目前已经对美团构成了实质性威胁。
早在2018年,抖音就开始了在本地生活领域业务的试水;2021年底,抖音本地生活业务成为独立一级部门;此后其给自己设立的年度GMV目标,不断地往上跳。
2022年10月,抖音本地生活服务商大会上披露,抖音生活服务已经覆盖全国377个城市,合作门店超过100万家,涉及吃喝玩乐、旅游住宿、个护美发等80多个细分品类。与2021年相比,抖音生活服务平台上的销售商家数增长了22倍,整体交易金额增长30多倍。据相关媒体报道,2022年抖音到店业务的GMV超过700亿。
根据“抖音生活”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数据,2023年抖音生活服务平台总交易额同比增长256%,有超450万家门店在平台获得生意增长。
海通国际研报预计,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总交易额将接近美团的三分之一。
去年11月末发布Q3财报后,美团的股价便一路走低。这份财报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与抖音的竞争,导致美团核心本地商业的经营利润率下降、对Q4外卖业务的增长预期降低,以及新业务亏损没有明显改善。
可以说,基于7亿月活的流量池,除了外卖这种需要“近场”资产支持的业务,抖音已经对美团进行了全方位的追赶。
与此同时,饿了么以及阿里的本地生活业务在阿里集团内部存在边缘化风险。
去年11月,吴泳铭首次作为阿里巴巴集团CEO参加季度财报分析师电话会,当时他便表示,对于核心业务,将保持长期专注力和高强度投入,确保产品始终紧跟用户需求去迭代进化,保持长期生命力和竞争力;对于非核心业务,则将通过多种资本化方式,尽快实现资产价值。
因此,当饿了么要被抖音收购的传闻出现之时,外界普遍看好这次交易,认为饿了么的加入能很大程度弥补抖音在本地生活服务板块配送环节的弱势,持续对美团的业务施压。
早在2022年8月,抖音就曾与饿了么合作,面向平台上的用户提供从内容种草、在线点单到即时配送的本地生活服务时,抖音同期也从深圳试点做起了“小时达”服务。
从当下物流产业的环境来看,除了通达系、顺丰、京东、菜鸟以及极兔等电商物流远场服务下的参与者,在近场履约能力方面,唯二具备竞争优势的便是美团与饿了么。
对于美团而言,饿了么虽然在过去两三年的时间内,相关核心数据在逐步转优,但打法和套路已经相对熟悉,如果来到抖音的体系里,将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
在阿里内部抢夺“即时零售”
以目前阿里更加聚焦电商、云计算等主体业务的趋势来看,饿了么若想继续在阿里体系内保持一定声量,则需要更为新颖的故事。
阿里在2023年的“1+6+N”改革后,集团的定位为投资控股公司,功能多为管理好资产和资金。作为一个“投资控股人”的角色,阿里有必要将“坏资产”抛售或减持来提升集团资产组合的价值。这也是蔡崇信和吴泳铭所擅长的领域。
去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曾对外详细介绍了阿里未来的三个重要优先级方向: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几乎就在吴泳铭对外表述阿里未来业务核心的同时,饿了么即时电商品牌商家大会在去年11月落地。会上,饿了么正式宣布即时零售是平台重点战略方向。
“即时零售”是关于外卖更宏大的叙事,从吃喝日用到买菜买药,可以“外卖购万物”,中国商业联合会的统计显示,过去5年即时零售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5%,大幅超过整个电商行业的8.9%,2023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504亿元,超过外卖市场的万亿规模已经指日可待。
从阿里内部的资源与权重分配上看,即时零售的业务分散在不同业务板块之中,比如盒马鲜生、淘鲜达、饿了么、天猫超市等产品都在即时零售行业的各细分领域占有一定规模,并且这些业务在去年均开始加码“小时达”服务。
饿了么在第一时间就抛出“即时零售”,颇有快速占领舆论高地,形成既成事实的味道。2023年12月22日,吴泳铭发出了一个调令,饿了么原首席运营官谌伟业(花名:处端)调任淘天集团,负责淘宝事业部、淘天商家平台部和淘天客户满意部。
从阿里集团要平衡全局的角度来看,“即时零售”对于其他业务板块是可有可无,不必大张旗鼓地进行,对饿了么以及本地生活业务板块来说,背靠阿里集团的电商以及物流体系,“即时零售”将进一步丰富本地生活业务的“近场”服务能力。
至少,“即时零售”可以帮助阿里的本地生活业务讲个好故事、卖个好价钱去上市。终究,本地生活等业务板块的独立上市,才符合阿里集团的最核心利益。
参考资料:
电商报 《本地生活,抖音志在必得》
雪豹财经社 《从2.6万亿高空跌落,美团回到2018》
金角财经 《当高德打车成为“司机公敌”?》
蓝鲸财经 《抖音、美团再战2024,本地生活万亿市场还有谁》
每日经济新闻 《抖音、美团再战2024,本地生活万亿市场还有谁》
钛媒体 《用低价抢了1800亿生意,抖音“逼疯”美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