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辞职,才是最明智的?
好的辞职理由有很多。也许你想拿到更高的薪水,需要远离一位有毒的老板,或者准备换个职业。几年前我离开了曾经梦寐以求的岗位,因为那条不归之路已经让我筋疲力尽。
不过辞职可能很吓人,因为它突出了你必然会失去的东西:已经与同事培养的良好关系、熟悉的老板与组织带来的舒适感、财务稳定性,有时甚至是坚韧不拔、适应力强、无比忠诚的自我感觉。几本新书提供了权衡辞职利弊的相关建议,并敦促我们问问自己会得到什么,而不是失去什么。
在《退出》(Quit)一书中,顾问和前扑克冠军安妮·杜克(Annie Duke)提醒我们,良好的决策总是需要考虑坐以待毙的代价。继续走在一条没有结果的道路上——无论你已经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都不会带来真正的进步。“与普遍的看法相反,”她写道,“退出会让你更快抵达理想。”
如何确定自己做出了正确决定?无法确定,但是你可以做出有根据的猜测。和玩扑克一样,“坚持或退出”是一种概率游戏。
杜克建议,可以通过评估每个行动过程的预期值,从定量的角度看待看似定性的决定。首先,要构想出一个系统,对留在当前工作和接受新工作的可能结果及其利弊进行评分,(利用假设情景进行测试时,我使用了一个简单的1到10的计分范围。)然后估计每种结果的发生概率。将概率乘以结果得分,可以得到每种结果的预期值,再将其相加。
如果这样有点过于量化,那么可以扪心自问:六个月后,我在现在的工作中感到幸福的几率有多高?在新工作中快乐的几率呢?许多人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会明确地说“零分”,而对第二个问题却说“我不知道”——这就意味着有可能高于零分,这样的话,似乎更容易做出选择。
在离开梦寐以求的工作前,我做了类似计算。在没有做好下一步规划的情况下选择跳槽让我格外紧张,但是我也清楚,做一些不同的事大概率会让我更加快乐。所以我辞职了。结果证明我的估计是正确的,我找到了一份更有创造力、更有满足感的工作,大大改善了我的心理健康状态。
在线营销教育家艾米·波特菲尔德(Amy Porterfield)辞去了公司的工作以获得创业自由,并在《两周通知》(Two Weeks Notice)中解释了事情的原委。多年来努力帮助他人实现愿景后,她发现了自己所说的“为什么要辞职”的答案:“我不想让别人指手画脚地告诉我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或者怎么做。再也不想了。”
如果你也想辞职创业,波特菲尔德的创业综合手册会有所帮助。她提供了大量具体指导,既包括操控局面的实际操作,比如确定理想客户,拉好电子邮件列表,也包括产生收益等小问题。她从一开始就告诉了你如何找到自己的“为什么”——这意味着是否需要离开目前的工作——以及如何提出辞职。
曾在社会影响研究机构担任CEO的艾莉莎·费尔南德斯·米兰达(Alisha Fernandez Miranda)从公司离职后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在《我的假设年》(My What If Year)中,她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决定在成功稳定的职业生涯中休息一下,继而投入到一系列实习工作中的。尽管她已经拥有了波特菲尔德渴望得到的创业自由,但是她认为自己需要更冒险一点。如她所说,“我已经陷入了一种自己不想过的生活。如果不把一枚即将爆炸的手榴弹扔进我精心建造的世界里,我就找不到逃离这种生活的方法。”
在朋友的鼓励和家人的支持下,米兰达花了12个多月的时间为百老汇的两部电影、一家初创的健身公司、佳士得拍卖行和苏格兰的一家豪华酒店工作。在她的书中,你可以看到杜克的预期值计算的另一个版本。是的,确实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她的事业岌岌可危,一年没有固定收入,也没有时间做日常家务。但是她也意识到,维持现状往往伴随着巨大代价,她要通过改变现状来获得更大益处。她写道:“也许我不需要以取得的成就和取得成就的速度来定义自己,而是要看什么给我带来了快乐和幸福、什么激发了我的热情。”
不是所有人都能为了没有薪水的工作暂停职业生涯,但是对其他途径进行一些低风险探索,例如志愿服务、培养新爱好、参加培训班等,可以为我们提供新视角,帮助我们确定是否值得换份工作或职业。
过去几年的疫情剧变和其他事件,促使着许多人重新考虑工作,以及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中,重要的是什么。“大辞职潮”(Great Resignation)确实已经到来,还是仅仅是劳动力的洗牌?尽管这个问题存在一定争论,但确实有成千上万的人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这也许有助于消除关于辞职的一些指责。它不应再被视为失败或无力摆脱现状的象征。相反,让我们称之为风险评估(calculated risk-taking),甚至“勇敢”。面对全球经济前景黯淡等不确定因素,我们在继续评估优先事项时应该记得,获得更多的方法往往不是坚持,而是放弃。
霍利·鲍尔·福赛斯(Holly Bauer Forsyth)| 文
霍利·鲍尔·福赛斯是《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的高级编辑。
陈战 | 译 刘隽 | 校 孙燕 | 编辑
推荐阅读
敢于展示弱点的领导者,你就踏实跟着吧
工作不快乐,你需要放飞自我了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联系方式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哈评中文网,获取更多精品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