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纪行之二】一言难尽道古巴
一、今天是昨天的继续
离开哈瓦那,往东南方向,去往圣克拉拉(Santa Clara)。
古巴地形西低东高,东部多革命老区,经济没有西部发达。天上云层又聚集起来,浅灰色的云低低压在黛青色的起伏山峦上。
古巴云尼斯山谷有“小桂林”之称
中途休息时,一道仙人掌铸成的围墙,很有特色,引起了我的注意。围墙外是一条小路,小路通往的地方就是著名的“猪湾”。1961年,这里发生了影响古巴历史走向的猪湾事件(Bay of Pigs Invasion)。
19世纪中期起,古巴人开始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要求独立,先后爆发两次古巴独立战争。
19世纪末,北美新兴强权—美国开始加入争夺殖民地行列,把竞争的矛头指向了日薄西山的西班牙,而西班牙在拉丁美洲所拥有的较大的殖民地—古巴成为美国的首选目标。
1898年美西战争后,西班牙战败,被迫放弃对古巴的殖民统治,承认古巴独立,美国作为占领者以美国方式改造古巴社会,试图使古巴名正言顺并入美国,但最后遭到失败。美于是扶植成立“古巴共和国”, 并在1903年2月,强租关塔那摩和翁达湾给美国作为海军基地。
从空中看哈瓦那
1959年1月1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起义军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卡斯特罗推行土地改革,征收本国和美国大庄园主的土地,并且对美国电报公司、糖厂等企业实行国有化,这损害了美国资本家在古巴的利益,使美国垄断资本失去了在古巴生存的土壤,使古美关系进一步恶化。
1961年,1400名受美国支持的古巴流亡者组建的军队,从哈瓦那以南的猪湾登陆,试图直取哈瓦那。古巴军队和民兵在卡斯特罗胞弟、劳尔·卡斯特罗的指挥下挫败了这次行动。由于担心美国再次进犯,古巴因此与苏联靠近,卡斯特罗宣布开始社会主义革命。这些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让世界处于核战争的边缘,极大地影响了冷战的走势。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最终导致古苏结盟关系解体,随后俄罗斯宣布停止对古巴的一切援助。
哈瓦那市中心建筑上巨大的切•格瓦拉像
圣克拉拉是一座英雄之城,这里有切•格瓦拉陵墓和纪念馆,切的影像随处可见。切•格瓦拉不仅是一个古巴革命主义英雄,今日已成为了世界各地反主流的标志。切•格瓦拉和劳尔·卡斯特罗对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彻底倒向苏联阵营影响很大。
圣克拉拉切•格瓦拉影像随处可见
西恩富戈斯郊外,绵延着数十公里的甘蔗林,颇为壮观,大概还有一个月就到了收获的季节。路边还能看到变电厂和太阳能电站。不远处就是苏联曾部署导弹的地方,当年苏联在古巴的6个导弹基地,只有这里作为核能研究所保留下来。
云尼斯山谷一处 “史前”壁画,是当年卡斯特罗命古巴艺术家按照史前的意境绘制
上世纪90年代后,古巴进入改革开放新阶段,首次提出把经济工作放在优先地位。但古巴依然没有解决经济问题,依旧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物资短缺问题依旧较为严重。
二、计划经济下的古巴民生
从哈瓦那前往云尼斯山谷的路上,中途在距离哈瓦那120公里的一个叫“巴里格那茅屋”的地方稍作休息。休息站公共厕所外有老太太看守,需要付100比索,但没有水冲洗。
休息站外就是农田,突然发现有农民驱赶着牛在犁地。我赶快踩着没过脚脖子的松土,跑过去拍。两头牛被绑在一个犁上,连带着人一起往前拖。
古巴的牛是重要生产力,是国家配给的。农业机械因为得不到配件,也缺乏燃油,所以牛成了耕田犁地的主力,可以当一台小型拖拉机使。每一头牛都有户口,农户养牛干活,牛生病了就很紧张,牛死了要上报“销户”。如果杀了牛,那就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罪”。以前当地人判30年,现在也要15-20年,外国人直接驱逐。难怪我听说在古巴吃不到牛肉。
古巴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粮食、糖、油等实行配给制。曾经连火柴、灯管、百货这样的生活用品都要凭证供应。当地人可凭购物本(古巴人叫libreta)从供销社里排队领取按量供应的日常用品,比如每个月每人可以极低的价格买到7磅米、1磅糖、一小袋咖啡、0.25升食用油等食品,但这样的供应量远远不够生活所需。
剩下的食物和日用品,就要从其他地方解决了。古巴除了供销社体系外,现在还有国营商店、私人商店以及外汇商店,货物比起供销社丰富些,但价格昂贵很多,紧俏物品如啤酒、香烟、饮料,也必须看到就得买。
国营商店
私人摊贩和店铺
我在古巴旅行期间,不同城市见到的供销社基本都是一个模样:老式木板格子做成的宽大货架总是空荡荡的,售货员一脸寂寞地坐在柜台后。
供销社
在古巴酒店早餐不容易见到鸡蛋,因为鸡蛋在这里是短缺物资,凭本供应。路上经过一个休息站,我们的导游发现了私人卖鸡蛋的,赶快买了7板。一板30个鸡蛋,2600比索,大概10美元。导游说:碰见就得买,以后不知能不能买到呢。在疫情前,2016年奥巴马访问古巴后,曾经一段时间鸡蛋供应比较充裕,一个比索一个鸡蛋,现在一个鸡蛋要卖将近100比索。私人售卖的鸡蛋可能源自多种渠道,不排除有人凭本买了鸡蛋后再拿出来倒卖。曾见到有人托着一板鸡蛋在私营小店门口叫卖‘huevo, huevo’,价格可能是凭本供应的2到5倍。
哈瓦那老城的教皇大道上有一个大型国营商店,售卖从大米、熟肉、啤酒、黄油到服装、日用百货。这里只用付钱,不用购物本。教皇大道上,我看到了比其他地方都充裕的供给,许多私人小店售卖现烤芝士比萨、简单的汉堡、甜点和饮料,生意很好。
哈瓦那有一个大型国营超市“卡洛斯三世广场”(Plaza Carlos III)。
商场是一个很大的3层楼建筑,中空的结构,没有电梯,沿着盘旋而上的走廊往上,全是小商店,售卖服装、食品、家具、文具、百货,电器,商品品种均比较单一,一层还有一家汉堡店。商场内买东西的人不多。
在商场一层,很多人在排着大队,走过去,才知道这是等候购买被分成一份份的食用油加洗涤剂。一张桌子堵着入口,桌子后坐着一个女售货员,负责登记配额本。商场的一名保安注意到了我手里的相机,示意我这里不许拍照,并一路“陪伴”着我走出商场。
商场的外面有另外一个队伍,是排队买烟的人。一会儿,似乎烟卖完了,人群围着工作人员在争吵。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是售卖食用油加洗涤灵,排着两条队伍,一条有3、40人,一条短队不到10人。我试图跟一个排在短队伍中的黑人小姑娘聊聊,她英语出人意料的好。小姑娘告诉我她叫Anna,25岁,大学上了神学专业,毕业后做艺术设计相关工作,因为她的父亲是个艺术家。Anna告诉我队伍短是因为需要用“credit card”信用卡购买。她说的这个信用卡并非我们常用的信用卡,而是古巴一种特殊的外汇支付工具。
侨汇美元进入古巴后,自动转换成一种叫做MLC(西班牙语:可兑换货币)的支付工具,1MLC 相当于1美元, MLC没有实体货币,存在卡里,可以去专门的外汇商店购买商品。古巴商场里的香水、电器、服装等许多都需要用MLC。外国人在古巴消费,也需要支付MLC。
外汇商店的商品以美元标价
官方汇率1美元兑120古巴比索(CUP),黑市价格1美元当时兑255比索。
中国的信用卡只能用四大国有银行的卡,私有银行由于制裁原因不能使用。
古巴比索购买力不强。一瓶矿泉水,国营点卖50比索,小店可能卖到110。一袋面包在国营店卖150比索、公交车2比索。古巴公务员月薪约为7、8000比索,猪肉450比索一磅,这样算来一个月工资还买不到一条猪腿。奔驰车GLC200,售价5万欧元。警察是古巴的高收入人群,月薪2、3万比索,目的是高薪养廉吧。
古巴人才流失严重,流动方向首选美国。前不久有研究人员做过一项调查:很多出租车司机原来都是教师和医生。医生一个月只有30美元工资。西恩富戈斯25岁的酒店服务员Amanda告诉我,她上24小时班休一天,月薪2500比索(应该还有些小费收入,酒店属于高收入)。她丈夫是学医的,钱太少,就也到了酒店工作。她反复说“I am so sad”(我很悲哀)。说到未来,她告诉我不打算生孩子。
我们一路经过不少加油站,但都是空荡荡的,因为没有油。导游说车子经常是剩下一半油就要去碰运气排队加油了。古巴燃油短缺,我们坐的大巴车是国家的,由于古巴旅游业是第一创汇产业,旅游大巴有专门的保供油。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为国民提供了强大的社会保障。1959年,古巴在推翻巴蒂斯塔独裁统治之后,便着手实行全民免费医疗。这决定一发出便震惊了世界。全民免费医疗一直坚持到今天仍在施行。不仅医药费,家属陪护的住宿和用餐也是国家承担。古巴的医疗体系完备,分工清晰。从家庭医生、社区医院、综合性医院到专科医院,医患关系良好。
古巴还施行九年义务教育。古巴人整体感觉素质高,社会安定。
古巴对妇女的保护意识也是很高的。古巴是世界上第一个签署《消除妇女歧视公约》的国家。在这样一个“欠发达”的国家,其性别不平等指数(GII)显示这里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很少。
而体现古巴社会状况最重要的一条是其贫富差距小,大家的收入和生活水准都差不多,彼此没有什么攀比之心,也许就是因此,古巴人显得比较轻松悠闲,生活压力小。
古巴是世界上公认的长寿国家。男性平均寿命75岁,女性78岁,排名世界前五。
古巴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90%的古巴人信奉天主教,此外还有东正教、非洲宗教等。在首都哈瓦纳有40多家教堂。
海明威在古巴生活了20多年,古巴是他的第二故乡。
我坐在哈瓦那老城小巷中的“五分钱酒馆”里,品着古巴特产的莫吉托鸡尾酒。酒馆布置老派、内敛却又讲究,墙上贴满了著名食客的照片,狭小的空间里挤满了欧美游客。海明威喜欢在这里喝mojito, 许多国家领导人曾来此用餐。
在“五分钱酒馆”,我终于吃到了好吃的古巴龙虾。
究竟哪一个古巴更真实呢?是国营供销社门前举着粮本,抱怨“我快活不下去了”的中年妇女,还是在教皇大道对着我的镜头大方摆出pose的红发女孩?是举手投足间带着优雅和礼貌的酒店餐厅侍应生,或许是国营商店里“押送”着我离开的保安?
今日的古巴仿佛带着半个世纪的风雨飘然而至,在莺歌燕舞的改革开放外表下,向外国游客敞开怀抱的古巴,仍有许多它不愿示人的地方。
当我向朋友介绍古巴时,很多人问我,古巴是不是很像50年前的中国?
也像也不像。物资的匮乏和计划经济下的配给制似乎重现了6、70年代的中国。但若论思想解放程度、社会开放程度,古巴人却远比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领先。今日的古巴,虽然仍处于这个全球化世界的边缘,古巴人已经表露出的前行的决心和开放的胸怀, 让每一个亲历过这个国度的人都不能不印象深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