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切尔诺贝利的真相和谎言

切尔诺贝利的真相和谎言

9月前

文 | 智sir
本文系作者授权转载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北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泄露事故。

略微讽刺的是,核电事故起源于一场测试「安全性能」的试验。

切尔诺贝利核电厂采用的是第二代RBMK型反应堆,每个机组额外配备三台大型柴油发电机,确保在紧急停电的情况下,冷却水泵也可以始终保持开启,防止堆芯过热,避免熔毁。

但这些柴油发电机有一个问题,即从开启到全功率运转,至少需要一分钟的时间。

因此核电厂的管理层想着进行一项安全测试——

在核电厂失去动力后,蒸汽发电机能否把惯性惰转下产生的电力,输送给水泵,来填补柴油发电机启动所需的60秒空窗期。

如果这项测试成功了,不但可以解决安全隐患,让一直受国际诟病的RBMK反应堆正名,还能提高发电量,节省能源,简直一举两得。

这项带有政治任务性质的测试,从1982到1985年间进行了三次,但全部失败了,所以第四次测试非常重要。

停堆测试原本计划在4月24日晚上进行,但由于基辅电网临时要用电,所以只能延后。

既然前期的准备工作都做完了,包括关闭应急供水系统、把反应堆功率降到常规的50%等等,这些程序特别麻烦,而且耗时还贼长,于是工程师们想着偷懒,也不恢复,而是任由反应堆以半功率的状态运行。

他们觉得前后就两天时间,加上控制室有人看着,不会有问题的。

工程师们不知道他们在玩火,当人失去了对核反应堆的敬畏之心时,灾难也就降临。

4月26日凌晨,核电厂接到基辅电网的通知,说可以停堆了。

此时的现场工作人员都轮换好几班了,也许是交接工作没到位,刚顶班的新手操作员甚至以为,停堆测试应该早就结束了。

当副总工程师佳特洛夫让他测试时,新手操作员顿时愣了,自己没有怎么培训过,根本不会操作啊。

但在领导重压下,他还是硬着头皮顶上了,时间是凌晨一点。

测试第一步,是要把反应堆功率保持在700MW,于是他往反应堆里加控制棒,让功率从1600MW降到700MW。

前面已经说过,由于反应堆在50%的功率上运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堆芯聚集了大量衍生物氙-135。

氙-135有个特性,它会不断吸收中子,使得反应堆输出功率持续下降,严重的话甚至会让反应堆无法启堆,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反应堆毒化」。

本来反应堆的运行功率就低,已经产生不了足够的中子来抵消氙-135的影响,而工作人员还要往它头上加控制棒来降低功率,是在火上加油。

于是,氙-135大获全胜,吞噬的中子越来越多,反应堆功率也很快从700MW掉到几十MW。

当时的值班主任阿基莫夫的经验丰富,他判断应该是反应堆被毒化了,于是向副总工程师佳特洛夫建议马上停止测试,等氙-135消耗完了后,再一点点提升功率。

但佳特洛夫根本不理会值班主任的建议,强调上面催得紧,为了完成KPI考核,他以开除两人为要挟,让操作员尽快把功率恢复到700MW,继续原定的测试。

在副总工程师的喝骂声中,年轻的操作员手忙脚乱地运行程序,把211根控制棒一口气拔到只剩6根,远低于红线要求的15根。

经过这一番「神操作」,功率是被拉回来了,但由于反应堆「中毒」,只能提到200MW左右,离测试要求还差500MW。

佳特洛夫竟也不管了,让操作员继续测试。

应该没事吧?才怪。

在一番见招拆招的操作下,仅仅有6根控制棒束缚的反应堆变得极不稳定,大量氙-135被消耗掉,再也没有东西能限制它了。

几分钟后,反应堆功率急剧上升,由三位数一下飙升到四位数,直接去到了5000多MW。

值班主任见势不妙,果断按下了紧急控制按钮。

这是一个紧急刹车的安全装置,只要按下它,机器就会把剩余的全部控制棒插入反应堆里,来抑制反应堆的正反应,让机器迅速停下。

但要命的是,反应堆采用的控制棒十分奇葩,最下端的填充材料竟然是石墨,石墨会加剧反应堆的正反应。

如果反应堆运行稳定,用这种控制棒其实没啥影响。

如果反应堆发疯,那原本用来保命的紧急按钮,就会瞬间变成一个加速引爆器。

当值班主任按下紧急按钮后,反应堆不但没有停下来,反而越来越疯狂,最后直接突破32000MW,是正常功率的10倍。

两秒钟后,随着轰隆一声巨响,4号堆炸了,在堆芯附近的两名工作人员当场死亡。

而灾难就此拉开帷幕。

由于反应堆的厂房屋顶被炸穿,堆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不断释放出含有大量放射性颗粒的烟尘。

大约有50吨核燃料化作气态喷向大气中,以每小时30000伦琴的数值持续向外扩散,而一般人吸收超过400伦琴就足以致命。

在反应堆爆炸几分钟后,附近的消防队立即赶到。

尽管知道核电厂发生爆炸,可消防员不知道是堆芯炸了,所以只穿着简易防护设备冲进火场,他们一边用水龙头灭火,一边向反应堆屋顶攀爬。

在他们的英勇救援下,不到一个小时,屋顶的火灾就被控制住了。

但由于核辐射影响,没过多久,在场的28名消防员相继出现晕眩恶心、全身乏力等症状,被赶到的救护车送走。

到凌晨3点30分,基辅的消防队几乎全被调了过来。

尽管大家感觉这不像是普通的火灾,却还是奋勇向前,迅速扑灭了反应堆周围烈火,一个消防员倒下了,另一个就接着上,非常惨烈。

在参与灭火的108人里,有28人在随后三个月内死于急性放射病。为了防止核泄漏,这些尸体还要被特殊的金属棺木封存才能掩埋。

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不直接火化?因为尸体是高放射性污染源,火化只会导致周围受到更强的核辐射污染,所以金属棺木就地掩埋,然后水泥浇灌才是最优解。

哪怕在爆炸发生后,副总工程师佳特洛夫也没有检查反应堆情况,他认为是水箱发生了爆炸,并无大碍。

因此他向总工程师和厂长报告,说「反应堆安然无恙」,「一切正常可控」。

两位领导竟然神同步,也没有进一步去核实,就这样「如实」上报给莫斯科。

莫斯科方面收到报告后,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只回了一句「向反应堆注水冷却」。

在层层疏忽中,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进一步加剧了。

对此毫不知情的普里皮亚季镇居民,在严重超量的核辐射下正常上班、学习、聚餐和玩耍,前后长达一天半的时间。

苏联高层的反应其实也不算慢,在看到核电厂每隔一小时发来的报告,还写着「形势依然可控」时,就知道里面有猫腻了。

4月26日上午,苏联成立「应急临时委员会」,由分管能源的苏联副总理谢尔比纳,带着一众官员和科学院的专家们赶往切尔诺贝利。

在没有抵达反应堆之前,专家团都没有往反应堆爆炸的方向联想,因为核电厂的核燃料是低浓缩铀,它不是造原子弹的高浓缩铀,就像低浓度的啤酒不会被点燃一样。

但在经过调查小组的实地考察后,测出了最真实的辐射值,再看到散落一地的石墨,他们不得不接受堆芯爆炸这一最糟糕的事实。

接下来是怎么善后的问题。

空气中的辐射量已经达到正常值的60万倍,而且按照扩散速度,如果苏联不尽快撤离普里皮亚季的居民,整座城镇的居民都要陪葬。

在苏联科学院院士列加索夫、韦利霍夫等专家的劝说下,副总理签署了紧急疏散命令。

4月27日下午,政府的疏散行动正式开始。

乌克兰总理提前准备好了一千多辆大巴和卡车,在普里皮亚季集结待命。

由于只有两个小时收拾行李,居民们被要求轻装上阵,允许带少量的生活必须品。

大部分苏联百姓并不慌乱,他们以为只是小事情,有对夫妇甚至只带了一堆空罐子上车,想顺道拿给住在基辅的母亲。

可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永别,他们将永远离开自己的家园。

顺利疏散居民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该怎么对付4号反应堆。

如果不管,那它会持续释放海量的辐射,将包括苏联在内的整个欧洲大陆都变成无法居住的核污染区域。

苏联科学家们经过反复计算,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是往反应堆里空投硼砂、石灰石、铁砂等混合物。

上百架直升机先飞到反应堆上空200米处,再由士兵徒手把80公斤的沙袋扔下去。

飞行员们只来得及做简易的防辐射防护——用铅皮包住座椅,戴上口罩,然后在辐射超过1000伦琴的环境里工作。

这是一场「自杀式」任务。

在短短几天时间内,直升机出动了超过3000架次,往反应堆倒入5000吨特殊沙石,火势总算被慢慢控制,温度也降了下来。

完成任务的飞行员被立即送往医院,最终等待他们的,将是在一系列核辐射感染症状中,痛苦地迎接死亡。

与此同时,悲壮的救灾工作在地面同步进行。

由于4号堆爆炸后的大量残片,全散落在3号堆厂房的屋顶上,如果不尽快清理,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种高辐射强度的环境下,就连当时派出的最先进工作机器人都扛不住,全部短路瘫痪。

所以只能靠人力去收拾了。

三千多名士兵走上房顶,在辐射高达每小时1万伦琴的环境下,把炸开的石墨与核燃料铲进反应堆大坑里。

在2019年上映的剧集《切尔诺贝利》中,这群士兵被形容为「不懂真相的可怜虫」。

事实上,士兵们在出发前就已经得知,这次任务要这比之前去的任何战场都要危险,但他们硬是用最原始的工具,把几吨重的核废料迅速挖走。

另外,为了避免含有大量辐射物质的岩浆入侵地下水系统,上万名矿工被集结到切尔诺贝利。

他们要从三号堆挖出一条150米的地道通往4号堆,然后还要在4号堆下挖掘足够空间,用来安装冷却装置。

由于堆芯下温度超过50摄氏度,工人们无法佩戴呼吸面罩,只能在零防护条件下,没日没夜挖掘。

据统计,有四分之一的矿工在40岁之前因病去世。

到1986年8月,苏联征募了大量「清理人」整理现场,并在4号反应堆上建成「石棺」,封住事故现场。

至此,对四号反应堆的处理,总算告一段落。

但核事故带来的悲剧才刚刚上演。

根据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世卫组织等发布的统计报告,截止2005年,切尔诺贝利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在4000到90000人之间,后续伤亡能去到二十万以上。

因为受到辐射伤害的人太多了。

辐射病不会让人瞬间致命,中间甚至会经历一段回光返照式的好转,然后情况会急转直下,直至器官衰竭而死亡。

除了居住在切尔诺贝利和普里皮亚季的十几万居民,这些辐射烟尘也蔓延到小半个欧洲,其中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所受的污染程度最深,很多人的健康状况终生受到影响,甚至传给了下一代。

「切尔诺贝利事故是一场可怕的战争,你无处可躲,地下、水里、空中都躲不掉。」

这次事故,给苏联造成超过2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差点让摇摇欲坠的苏维埃战车趴窝倒地。

也难怪有人说,切尔诺贝利这一炸,间接把苏联给炸没了。

苏联民众的信任基石被彻底动摇,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民众整天生活在惶惶不可终日里。

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切尔诺贝利的祭祷》中写了一个事例,说在公交车上,一个男孩没有给老人让座,老人说等你老了,别人也不会给你让座,而男孩说他不会老的,因为我们大家都快死了。

伴随而来的,还有让人窒息的地域歧视,参加救援行动的士兵们被归类为「切尔诺贝利人」,像瘟神一样人人避之。

回归切尔诺贝利事故本身,究竟是谁造成了这起悲剧?

1987年初,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厂长布留哈诺夫、总工程师福明、副总工程师佳特洛夫,以及另外三名工作人员,在普里皮亚季接受审判,最后被判3-10年的有期徒刑。

佳特洛夫坚称,在场人员的操作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反应堆,是它的设计缺陷导致了灾难发生。

确实,RBMK反应堆无论堆芯、安全壳还是控制棒设计上,都存在致命缺陷,来自国际核能安全咨询小组(INSAG)的官方报告也给了实锤——

「安全文化的缺乏导致了此次事故,这不仅是切尔诺贝利电厂,更是苏联核电设计,营运,监管的整体结构性问题。」

但实话说,除了客观因素,人为主观因素更加严重。

先是工程师在前期的准备功夫中敷衍了事,然后进行关键测试时,负责主导现场的,竟是煤电厂管理出身、对核电技术不了解的佳特洛夫,而负责操作的工作人员还是一名新手。

哪怕灾难发生后,核电厂高层也没有认证,反而一步步隐瞒,欺上瞒下,让灾难走向无法挽回的程度。

这是一种从上烂到下的苏联风气。

戈尔巴乔夫在接受采访时回忆,当年一群专家整天在他耳边告诉他,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多么可靠,工作过程「跟在家煮茶没啥区别」,就算是建在红场上也一样安全。

这侧面反映出,当时的苏联已经病入膏肓,教条主义,腐败风气和官僚主义盛行,切尔诺贝利灾难的发生几乎是必然。

但不可否认,苏联人在事故中表现出了惊人勇气和奉献精神。

除了参与救灾的人员,根据俄罗斯官方统计,在灾变后的几年内,还有大约50万名「清理人」参与污染物的清除工作,且都承受了大量高剂量辐射。

可以说,他们用血汗、健康甚至生命,才换来切尔诺贝利往外30公里内的辐射污染值下降。

如果没有这些勇士,整个欧洲也许都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但另一方面,西方媒体却把他们蔑称为「生物机器人」,呈现一部分真实的,隐瞒一部分真实。

美国探索频道05年制作了一部叫《抢救切尔诺贝利》的纪录片,里面有一段视频,讲的是瓦连京将军在给士兵们动员,并亲自带队救援四号反应堆。

瓦连京大将在动员时说:「上面是死神,但没什么可怕的。」

而探索频道给出的字幕是:「上面没什么可怕的。」

号称还原历史真相的《切尔诺贝利》,更是对许多事实进行「艺术改造」,比如把「清理人」描写成受金钱驱动的群体,把苏联疏散普里皮亚季民众的时间,故意延迟到4月28日。

正如这部剧强调的,「我们听多了谎言,便不能分辨真相」。

但什么是谎言?哪些才是真相?

欧美在关心三十年前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续状况的时候,却对日本往太平洋外排放的核污水视而不见,同样隐瞒一部分事实,呈现一部分真实。

灾难就是灾难,我无意粉饰或者遮掩什么,只想说明一点:

同样是七级事故,切尔诺贝利事件已经成为了历史名词,彻底杜绝后续的泄露隐患,而福岛核电站的堆芯至今还在持续熔融。

日本政府直接往大海排放核污水,后果让全世界一起来承担,反正挨骂了,也不过是鞠躬道歉就好了。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智先生(ID:zhixs10),作者智sir。


缓缓说(huanhuanshuo520):一个有趣有用又有温度的公众号,这里会有不正经的胡扯,会有无趣的深刻,也会有热气腾腾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缓缓说

相关新闻

被切尔诺贝利核辐射38年后,这里的狼群进化出了“超能力”....俄军超稀有装甲运兵车被乌军击中,曾参与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救援关于企业转型的五大真相和一个谎言波士顿Steward Health Care破产!出售六家医院 关闭多切斯特和艾尔的医院亚裔女孩雇凶枪杀父母,父亲劫后余生揭真相,谎言和阴谋终酿家庭悲剧亚裔女孩雇凶枪杀父母,父亲劫后余生揭出真相,谎言和阴谋终酿家庭悲剧渡十娘|美国点滴:在旧金山看波提切利的线条观点 I 随着川普的胜利,利兹·切尼和反MAGA共和党选民面临选择切尔内绍夫:俄罗斯的老百姓从没活得这么爽过从撒切尔夫人时代到现在,英国首相府唐宁街10号有哪些有趣的变迁?大局:俄罗斯向东看,意义很不寻常!两年前精准预测俄坞战局和今日中俄关系的这段视频评论员,今天再次做预判和忠告:切勿错判错估形势~突发:西雅图大片无家可归者避难所被烧毁;皮尔斯县一名70多岁的妇女被卡车撞死;民调显示华州州长候选人佛格森领先雷切特奥运会直播现场一个失误,戳穿了杀猪盘最大的谎言原来,“不想爱了”才是成年人的谎言$118 纽约海陆空网红打卡1日游:中央车站+公共图书馆+中央公园+DUMBO区+高线公园+切尔西市场+罗斯福岛+悬浮公园NR1玫瑰的陷阱,独立女性的谎言Nature重磅:大模型的谎言如何“破”?牛津团队提出新方法,无需人工监督或特定领域知识看完杭州女老板暴富发家“秘诀”,我终于明白“完美女性”是彻底的谎言…加州-撒切尔学校 The Thacher School一场旅游,暴露了我们家庭最深的谎言2024伦敦切尔西花展来啦!看展购票保姆级指南不容错过伦敦开花了!2024切尔西免费花展来了,只到26日,快冲!一个传播了半个世纪的谎言:中国贫穷是因为人口多造成的?英国5月活动解锁!漫展/彩色跑/切尔西花展/世界巡演/美食节等....走起!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