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拒绝”华为!选择与美国英伟达合作,网友:这是在与虎谋皮
3月19日,英伟达宣布,全球销量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将采用他们最新一代的车载芯片Drive Thor,用于提升自动驾驶功能。
英伟达副总裁夏皮罗表示:“明年,Drive Thor将搭载于比亚迪的汽车中。”
此前,小鹏、理想、极氪等车企就宣布与英伟达进行合作。这次“老大哥”比亚迪的加入,让不少人感到了担忧。一些人直言:和英伟达合作就是在“与虎谋皮”,也有人表示疑惑,为何不采用华为芯片。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跃居国际前列,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高达491万辆,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然而,在这辉煌的成就背后,仍潜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特别是在核心技术方面,我们仍面临着被“卡脖子”的困境,特别是在车载芯片这一关键环节,对国际供应链的依赖程度相当高。
据统计,制造一辆新能源汽车所需的芯片数量平均为1500个,成本占到汽车总成本的8%,几乎是传统燃油车的两倍之多。长期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大部分芯片都是依赖进口,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伟达,而华为、黑芝麻等国产车载芯片的占有率不足15%,且技术水平还较为落后。
除了技术水平外,比亚迪选择与英伟达合作,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希望能借助英伟达提升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目前,比亚迪正在大力拓展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有了英伟达的加持,更能得到海外消费者的信任。
其实,比亚迪这种本土化策略早就被许多品牌使用过。例如大家熟知的肯德基,在中国使用的是当地的供应链,推出了炸串、鸡腿饭等适合中国人口味的餐食。而海外健康品牌Bioagen,进入中国市场后,发现并迅速推出了适合中国生物科技。
尽管与英伟达等知名企业合作有诸多好处,但我们同样不能掉以轻心,警惕被“温水煮青蛙”,实现国产替代也同样非常重要。
在车载芯片领域,我们离英伟达还有一段距离。可喜的是,在一些细分领域,我们已经成功超越了英伟达,例如NOA智能驾驶芯片,国产占有率已跃升至49%,超越了英伟达的45%,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此外,地平线公司的J5芯片已迈出重要一步,初步应用于热门车型理想L8,为国产芯片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应用树立了典范。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掉以轻心。从整体来看,市场份额仍显不足。作为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更应积极与这些初创车载芯片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逐步减少对国际巨头的依赖。
中国,这片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土地,完全有能力孕育出属于自己的“英伟达”。我们期待着更多国产芯片企业的崛起,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智能新连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