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枳为橙
来源: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更让人感到可怕的是,大人眼中年少懵懂的孩子,内心满是阴暗,心狠手辣至极。
邯郸初中生遇害案件还在处理中,那三个魔鬼般初中生的恶行细节正在一点点被揭露,每一步进展都牵动着全网的心。
而就在近日,一则视频中的内容又一次激起了无数人的怒火,引发热议。
3月12日,广东梅州,13岁的男孩李某在放学后,一路尾随一名小女孩。
到了一栋居民楼旁,李某突然抓住女孩往角落处拖,随后对该女孩实施猥亵行为。
这一突如其来的动作吓坏了女孩,由于身高和体重有明显差距,她只能一边大声哭喊呼救,一边用力挣脱。
但李某的举动并未因此停止,他立马又追上去,将女孩连拉到扯拖到一旁的草丛中,强制脱掉了对方的裤子,继续实施恶魔行径。
最后小女孩的哭喊引来路人的关注,李某才停止了猥亵行为。
视频曝光后,女孩撕心裂肺的哭声,令人痛心难过;李某的所作所为,让所有人愤恨不已。
如今,官方已通报调查结果:经检查,该女生身体未受伤害,李某已被依法送至专门学校进行训诫教育。
可就像网友讨论的那样:身体未受伤害,但精神上的伤害通常是一辈子抹不去的阴影。
你永远想象不到,一个孩子做下的恶,将来会引发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恶魔”年少时萌生的邪念,会给被伤害的孩子、受害的家庭造成多少痛苦,带来多少黑暗。
邯郸杀人事件发生后,心理咨询师陈双红表示:
为何这3名初中生杀人后如此冷漠,甚至还在玩手机,没有半点畏惧和慌张?
关键因素在于,他们已经没有了共情能力,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不顾及生命,更没有情感的存在。
究其根本,养废一个孩子,正是源自家庭教育的缺失,性格逐渐扭曲,人性彻底走向恶的一方。
一位教育专家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
“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成效,就像打在食品包装上的标签,是具备“有效期”的。 3岁前,‘最有效’;6岁前,‘有效’;10岁前,‘次有效’;到了12岁以后,父母的权威也就基本‘失效’了。”
真正负责任的父母,不管再忙再累,不会放弃对孩子的严管教育,因为他们知道:
一旦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期,时间久了,孩子心中的邪恶就会生根发芽,相当于亲手挖下了他们人生路上无法填补的深坑,迟早害人害己。
之前看过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家超市里,母亲拿着刚挑选好的蔬菜准备付钱,儿子站在一旁等待。
母子俩准备离开时,超市老板看到男生偷偷往衣服里塞了菜,赶忙拦住了他们。
老板表示男生拿的黄瓜还没付钱,男生立马装作不知情,责备母亲怎么不付钱,还生气地表示不想要了。
母亲听完将所有错都揽在自己身上,赶紧给儿子道歉:“都是妈的错,妈忘了付,不怪你.......”
母亲的纵容和溺爱,让儿子越来越肆无忌惮,逐渐偷盗上瘾。
没过多久,小区经常丢快递,给快递员带来很多麻烦,赔了不少钱。
经过调查监控发现,偷快递的就是那个男生,警方和物业找到了他的家里,并搜到了之前丢失的物品。
面对自己犯下的错,男孩没有半点悔改的意识,一脸不耐烦询问有没有联系母亲。
母亲听闻儿子被抓走,跑到派出所还没了解情况,就开始责备在场的人:“你们怎么能乱抓人,赶紧松开我儿子,凭什么抓他?”
她不仅无视孩子偷盗的事实,还一直埋怨其他人勒红了儿子的手。
然后又对着快递员破口大骂:
“不就是几个破快递吗,我们家好几套房,好几辆车,怎么稀罕偷你的快递。”
这个案例,让人不禁想起《少年法庭》中的一幕:
两个十一岁的少年,在楼顶玩耍时,故意将砖头扔下去,砸死了楼下的孩子。
但两个男孩因为年龄小,逃脱了制裁,走出法庭的那一刻,他们在路过受害人母亲时,还露出了得意的笑。
几年后,一起未成年集体性侵案发生,而嫌疑人之一就是当年扔下砖头的男孩。
谈起这些孩子的恶意,女法官沈恩锡的一句话振聋发聩:
“我们必须教育他们,要是伤害别人,就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如果父母心疼孩子而总是袒护包庇,法律自会介入。”
“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的,12岁时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孩子能不能成才,关键就看12岁前各个阶段有没有管教到位。”
父母给孩子灌输了什么样的三观,孩子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做什么样的事。
你在孩子的三观形成过程中,种下善良的种子,将来自然会长出善意和真诚的果实。
你在孩子的认知观念养成时,纵容错误的恶习,终有一天将其引向无法回头的深渊。
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家庭中长大,决定了他长大后会走上什么样的路。
放任孩子的“天性”
西方有首民谣里这样写道: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父母若是不把孩子成长路上犯下的小错当回事,将来迟早会带来大祸端。
如果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不舍得严管,不愿意立规矩,将来他就会有挨不完的巴掌和受不完的教训。
作家东野圭吾在书里讲到过一个故事:
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男孩,平日里喜欢看一些不健康的读物。
他的母亲发觉儿子的习惯后,认为这是人的天性,有欲望很正常,便任由孩子继续阅读。
后来,这个男孩越来越目中无人,在外经常打人、作恶。
他的母亲得知后,依然没把这些问题放在心上,总觉得只要儿子不受惩罚,就不算什么大事。
于是,男孩的思想中积攒了不少邪恶的念头,像吹气球一般,越来越大,逐渐不受控制。
后来,心狠手辣的他性侵了一个7岁的女孩,还极其残忍的杀了女孩。
恶行暴露后,男孩的父亲督促他立即去自首,可母亲却不愿让儿子接受处罚,还责备父亲态度太恶劣,伤到了孩子的自尊。
可人在做,天在看,不管什么人,都要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母亲的掩护,能逃避一时,却包庇不了儿子一世,警察找上门后,男孩的未来也就此终结。
人在小时候只顾着满足自己的欲望,全然无视规矩法度,长大后终将被欲望所带来的深渊吞噬。
人在年少时总是走在悬崖边,挑战旁人的底线,迟早会迎来脚下踩空的那一天。
很认同《我与地坛》的书评里,有位读者写的一段话:
“一个人十三四岁的夏天,在路上捡到一支真枪。因为年少无知,天不怕地不怕,他扣下扳机。
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
他认为自己开了空枪,后来他三十岁,或者更老,走在路上,听到背后有隐隐约约的风声。
他停下来,转过身去,子弹正中眉心。”
所有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逃避多少责任,未来就会酿成多少大祸,背负多少罪孽。
幸运的是,小的漏洞可以弥补,小的错误也可以纠正。
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真相是,人总是习惯把那些不起眼的小错误放在一旁,然后越堆越多,压垮自己屋檐的同时,也毁掉别人的家庭。
别再一味地指望孩子自觉,更不要在该立规矩的年龄,放任孩子的天性。
对孩子放纵不管,不如立好规矩,让他明白为人处世的尺度和原则;
给孩子留下万贯家财,不如培养好家风,重视教育的作用,陪伴孩子走向正确的路。
守规矩,是人一生的修行,懂规矩,是孩子不可或缺的一堂课。
有管、有教、有罚,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
夏洛特·梅森说过一段很深刻的话:
“很多父母总是终日奔忙,从来无暇顾及孩子。
当他们终于有一天想要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教育过程中,及时的管,正确的教,适当的罚,是成就一个孩子必不可少的因素。
董卿曾在回忆成长经历时讲到,她小时候十分不理解父亲的严苛。
后来长大了才慢慢明白,正是因为有父亲对自己方方面面的严格要求,才让她越来越优秀,明白人生的道路该怎样走。
年少的孩子或许会因为父母的“放任不管”偷着乐,可当他走向社会,遭受了现实的“毒打”,内心只会有数不尽的怨恨。
在该管孩子的时候用心一点,在该教孩子的时候耐心一点,在该罚孩子的时候狠心一点,才会一步步托举孩子奔向光明的未来。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在教育路上,树立好“三管、三不惯”的规矩:
(1)管好孩子的欲望,不惯恶习:
前行的路上,总要面临数不清的考验,不管是名利的诱惑、金钱的取舍,还是情感的得失。
父母务必教会孩子,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人被欲望所裹挟,终将寸步难行。
不要纵容孩子的坏习惯,遇到问题立即纠正,别让恶习埋下深根。
永远别让贪欲的念头在心底自由生长,沉淀内心,才能步步稳妥。
(2)管好孩子的人品,不惯恶行:
学历不一定代表人品,成绩也不一定代表德行。
想要做成事,先要学做人。
告诉孩子,万事德为先,若是修不好人品,终究走不了太远。
无论到了什么年龄,都要守好自己的根基,永远别丢掉做人的底线。
(3)管好孩子的性格,不惯恶念: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一张白纸,性格和三观的养成,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父母。
你在上面书写暴力、蛮横,便会收获残暴作恶;
你在上面书写积极、乐观,便会收获乐观向上;
你在上面书写善良、厚道,便会收获善良无私。
父母的引导,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家庭的教育,决定着孩子的命运。
▽
罗翔教授曾在毕业典礼上,送给学生们这样一段寄语,也将这段话送给每个正在成长的孩子。
“愿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当下储存足够美好的记忆,去对抗人生不期而遇的苦楚;
愿我们在记忆中,能够储存足够多的美善,能够与邪恶相对抗,而不和它同流合污;
更愿我们在记忆中,有更多的美好,让我们平静从容地走向人生终点;
真心祝愿各位同学,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一生平安!”
点个“在看”,与所有父母共勉。
资源领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