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数据,成都持续碾压重庆
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作者 | 蓝桥
◎来源 | 搜狐城市(ID:sohucity)已获授权
在上一个十年人口齐齐猛增的成都和重庆,近年走出了截然相反的增长趋势——
2023年,成都常住人口2140.3万人,较2022年增长13.5万人,无限逼近全国人口第三城北京;重庆常住人口3191.4万人,较2022年减少21.9万人,近十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也是去年唯一人口负增长的直辖市。
鼎鼎大名的西南双子星,何以出现如此差异?持续增长的成都,究竟做对了什么?
截然相反的增长趋势
成都和重庆的人口增长趋势,从2021年开始就有了相反的苗头。
在2021年前的十年时间里,成都、重庆都保持着高速增长模式,成都常住人口年均增长60万左右,重庆为30万左右。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成都、重庆人口总量分别较六普增长581.89万人、320.80万人,增量高居全国第三、第七位。
2021年,转折出现。彼时全国人口已经到了零增长的边缘,较2020年仅增长48万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都常住人口增长24.5万,仅次于疫情之后人口大量回流的武汉(120.12万人),高居全国第二。重庆则仅增长3.5万人,排在全国20名开外。
2022年,全国人口迈入负增长时代,成都常住人口增长7.6万,排在全国第12位。重庆则到了零增长的边缘,仅增长0.9万。彼时不少专家、网友预测,2023年重庆或将陷入人口负增长。
不出所料,2023年重庆人口减少21.9万,近十年来首现人口负增长,也成为去年唯一一个人口负增长的直辖市。与其相反的是,成都人口增量逆势回升,较2022年增长13.5万,在已公布数据的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二,人口规模无限逼近如今的人口第三城——北京。
仅看过去三年,成都常住人口增加了45万,放眼全国也是相当亮眼了。这些人口大部分来自机械增长,也就是人口迁移,首要来源就是四川省内城市。
七普数据显示,成都共有外地来蓉人口683.49万,其中省内城市就有534.13万。资阳、南充、内江、眉山、遂宁、德阳和绵阳来蓉人口最多,都在30万人以上。近年成都人口首位度一路提升,2023年已经达到25.58%,相当于每4个四川人中,就有1个成都人。
外省来蓉人口中,重庆的“贡献”一骑绝尘,达到31.99万人。或许2023年重庆减少的人口,就有相当一部分流入了成都。这样的结果,与成都的经济活力和城市流量有着密切关系。
持续旺盛的经济活力
2023年,重庆、成都的经济数据都很亮眼,经济总量分别达到30145.79亿元、22074.7亿元,同比增长6.1%、6.0%,增速在十强城市中高居第一、第二位。
经济数据虽然同样亮眼,但从产业表现来说,成都要更胜一筹。两市的工业支柱都是电子信息,但重庆近年受消费电子周期下行、产业链转移等因素影响较大,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主要产品产量大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现负增长。成都虽然也有影响,但整体产量仍居高位,去年电子信息产业仍保持4.0%的增速,撑起工业脊梁。
服务业占比更高的成都,近年正式提出制造强市战略,重塑产业筋骨。根据规划,成都将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优势产业,以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等10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目前,电子信息产业早已突破万亿,装备制造正在迈向万亿大关。
在最能体现制造业实力的国家级产业集群方面,成都已经拿下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高端能源装备、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等9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在最能体现制造业发展动能的科研创新方面,成都跻身全国第一梯队,集聚7所双一流大学、54家在川“央”字头科研院所和146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研发强度超过广州、重庆等多地。
良好的产业战略和营商环境,极大地提升了成都的市场活力,也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2023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60.2万户,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增至389.1万户,仅次于深圳,高居全国第二。
过去一年,落户成都的大企业、大项目不胜枚举——一汽丰田、沃尔沃、西门子等扩大在蓉投资;奥美德中国西南区总部、CCE集团西南总部、ZION曜土中国总部等落地成都;通威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签约;京东方拟投建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总投资630亿元,创下成都单体工业项目投资之最……
人随产业走。更强的产业活力和营商环境,更多的大企业与大项目,无疑是吸引人口的核心竞争力。
令人艳羡的超级流量
除了产业和营商方面的优势,成都还拥有令无数城市艳羡的超级流量。这些流量不仅是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人口增长的潜在机遇。
首先是消费贸易。2023年,成都成为全国第六个万亿级消费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01.6亿元,同比大增10.0%,增速居十强消费城市第二位。
消费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文旅、赛事和演艺市场的加持。2023年网红城市辈出,淄博、哈尔滨各领风骚,但与老牌网红成都相比还是略逊一筹:去年全年,成都接待游客超过2.8亿人次,同比增长71%,稳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国际赛事、演艺市场的带动,更是不容小觑。去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国际自行车赛、王者荣耀世界冠军杯总决赛等多个重大赛事在蓉举办,多达4500场音乐演出唱响成都,全市体育、文创产业规模分别提升至1100亿元、25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在经济产业和文旅市场等带动下,去年成都交通客流也创下新高。比如汽车——全市汽车保有量突破600万辆,超过北京跃居全国第一。比如地铁——地铁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超过深圳跃居全国第四;地铁客运量21.1亿人次,仅次于北上广深。
再比如航空——双机场全力运转,旅客吞吐量合计7492.4万人次,仅次于京沪;成都成为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第四个年航空旅客量突破7000万人次的城市。
货运表现同样优异。2023年,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过5300列,连接境内外城市130多个,综合运行指标保持全国第一。成都国际航空枢纽货邮吞吐量77万吨,超过郑州跃居全国第六。
以上种种,无不折射出成都产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以及城市能级的稳步提升。人口负增长时代,成都能够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脱颖而出,凭借的就是过人的实力与人气。
放眼未来,成都人口规模还有望超越北京,晋级全国人口第三城。2023年,成都与北京的人口差距已从高峰时期的500多万人收窄到45.5万人。考虑到北京减量发展、主动控制人口,成都人口规模晋级全国第三,恐怕用不了太久。
参考资料:
[1] 各市统计局
[2] 成都,虹吸重庆了!城市财经
[3] 成都常住人口增加13.5万 去年人口增长最多的为什么是这个区?封面新闻
[4] 剑指3万亿!这个超大城市,凭什么?国民经略
[5] 吸引力满满!重大项目“链”出新动能,营商环境拉升“魅力值”.红星新闻
[6] 从三大“流量”看成都经济活力.成都日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