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裁员动作不小 已经上热搜了
有读者来留言说,人在飞书,已经中招了,等待赔偿中,由于涉及的人数不少,赔偿金都是统一标准,上下的空间不大,也就无所谓争取不争取了,已经开始刷题了,准备另谋生路了。
看了眼互联网八卦中心某脉,果然飞书精简优化这件事成了热榜头条。
飞书CEO谢欣在3月26日也发了全员信,宣布适当精简规模,进行新一轮组织调整。
原话是这样的,“我们也发现了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团队规模比较大,但组织不够精干,大家也感受到效率在变低,力量不够聚焦,这不利于业务的长期发展。”
近几年飞书人员规模不断增长。从2021年的超2000人,增长至2022年超8000人。而现在这个数字,在5000人左右。
我算是飞书的高频用户,而且用的很早,18年在字节实习的时候就用这个产品,当时应该还是内部的文档工具,后来不断的加了很多新的功能,最终成为了一个面向外界的产品。
现在日常整理资料也是在使用飞书,并不觉得飞书有多好用,只是几个其它的对手太弱了不禁打,使得可用的选择并不多。如果让写出自己使用飞书时都难受体验,我肯定也是能洋洋洒洒写出一篇文章的。
飞书为什么裁员?我的浅见就是,飞书没有挣到足够的钱,去支撑起如此庞大员工规模。
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钉钉和企业微信,都不简单。
前者基本搞定了大大小小的传统企业、机构机关,后者背靠着日活十亿巨兽,都有自己深且宽的护城河。
工具这东西,一个机构一旦长期的使用后,别管它多挫多难用,切换成本真的是难以想象。操作系统的地位为什么难以撼动,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存在。
如果新产品的体验升级,没有远远超过新旧产品切换所带来的痛感,那大概率新产品的推广是一件极其难的事情,即使已经优秀了不少,还是远远不够,先发优势在有些场景就是核心竞争力。
再者说了,飞书有句口号,先进企业用飞书,请问先进企业多占比是多少,给个百分之一的比例都算高了吧,二八定律永远有效,如果是想赚用户赚市场的钱,接地气是最重要的,是否先进倒是在其次。
再再者说了,有人说飞书很好用,搞定了员工,这句话对了,但也有潜在的意思是说飞书没有搞定老板。
举个例子,在有些企业,老板就是天,说话深不可测的,可能前后都不一样,指望通过飞书详实的会议记录功能,来沟通说老板你之前是这样指示的呀,我们就是按这个推进的呀。你猜此刻有了其他想法的老板会开心的说,对对对你说的对吗。
这事情太复杂了,再生产力上飞书当然是做到了一些先进之处,但在如何巧妙的匹配匹配市场需求上,飞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这篇文章其实是拿飞书写的。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