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还没发货,黄牛已经在路上了。怎么哪儿都有他们?
3月28日,小米发布了首款汽车SU7。
发布会结束后,热搜里已经全是“小米”。
我的朋友圈里,也都是“价格卷到20万分水岭”,“27分钟大定破了5万”,“小米汽车一晚收到1亿元定金”...
再到后来,连我的公众号后台,都开始收到很多朋友私信留言:“小米呢?” “我以为你们今天会发小米。” “你们今天怎么还没发小米?”...
祝贺小米。
小米,这次有太多值得写的。之后,我可能也会抽时间专门再聊聊。
但是今天,其中的一条热搜,让我突然很想先和你聊聊一种生意:套利。
这条热搜,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米汽车F码在闲鱼被转卖”。
评论区里有人说:“哎,又是黄牛。连货都还没生产出来,黄牛就又出来了。怎么哪儿都有他们?”
是啊。这个世界,总有那么多抢不到的票,买不到的货,看不到的机会,但从不缺黄牛。
怎么哪儿都有他们?
套利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我抢不到的票,买不到的货,看不到的机会,他们总是能搞定,还从中赚差价?
今天,和你分享。
先说小米汽车。
整场小米汽车发布会,很多人的目光最聚焦的那个点是:价格。
标准版售价21.59万元,PRO版本售价24.59万元,MAX版本售价29.99万元。
这三个价格,是媒体口中的“最大悬念”,是雷军口中的“心血之作”,是专家口中的“定价分水岭”。
但很快,它们也被挂在了二手交易平台里,成为了很多卖家口中的:“挂着看看”,“有要的吗”,“和我私聊”。
他们中有的人,也许是真的“忍痛割爱”,但还有一些人,页面里都是“大量回收已锁订单”,“加价20000出”,“手拉手过户”。
没错。车,还没开始交付,甚至还没开始生产,但黄牛,已经开始在囤货喊价了。
那怎么办?这不会扰乱市场吗?小米不做些什么吗?
看接下来的一个热搜:
“上市不足24小时,小米汽车遭遇上百余名消费者投诉。”
投诉什么?
有人在维权平台上投诉称, 不慎误触了锁定订单,导致5000元的汽车定金,没法退款。
付出去的定金要退款,很难。但有人说,要不慎锁定这次的订单,也很难。
要锁定订单,需要至少完成两件事。
一,需要通过实名制预约。
这需要不慎点开订购页面,不慎选好个人车型,不慎填上真实名字,不慎填好18位数的身份证号,不慎同意购买协议,不慎选择支付定金,不慎完成银行转账,最后不慎点击锁定配置并确认。
集齐8个“不慎”,才能完成实名制预约。
二,需要支付5000元定金。
5000元的真金白银,真的转出去。这可能,是比8个“不慎”的操作更难的事。
我不知道,那几位消费者,能不能顺利退款。
但如果是黄牛,这次肯定不太能顺利囤货。
毕竟,在写这段时,热搜上挂着的,还是:
“小米汽车解答退定金问题:主动锁单不可退,共有三次提示。”
实名制预约。5000元定金。不可退。
每一步,都会给黄牛添麻烦。
但,二手交易平台的网页里,各款小米汽车,依然在上新。
只要,还有人想要限量5000辆的创始版,还有人觉得小米汽车的生产线产量有限,还有粉丝等不及想要抢新尝鲜。
只要,这些人还抢不到,而有人能。
只要,供给还有短缺,供求还不平衡。
他们就会在。
我的同事刷了几屏后,很感叹,说了一句:真是哪儿都有他们。
确实。
中午去吃麦当劳时,他们又出现了。
提问:一份麦当劳套餐多少钱?
一个麦香鸡汉堡、中份薯条、中杯可乐、一份麦乐鸡,原价差不多40多元。
再提问:一套麦当劳套餐的会员价,甚至内部价是多少钱?
还是一个麦香鸡汉堡、中份薯条、中杯可乐、一份麦乐鸡,却可以20多元就能买到。
最后一个提问:那怎么才能不买会员卡,也不用是内部员工,就用20多元买到这样一份套餐?
我知道。去拼多多,去闲鱼,去很多能帮你低价买到东西的地方,买优惠券。
我本来也这么以为。
直到,我的同事,亮出了拼多多上,做“麦当劳代下单”的商家客服给他发的取餐码。
没错,不是优惠券,而是取餐码。
一低头,不是买券,而是直接进到点餐环节。
只要告诉客服你要买的套餐名称和取餐的门店地址,再拍下他制作的付款链接付好钱,一两分钟后,对方就能给你发来一张附有取餐码的图片。
一抬头,不用买单,图片里的取餐码,已经同步在屏幕上了。
40多元的套餐,只需要付20多元,然后,直接取餐就行。
太卷了。都这样去找代下单,还有人去麦当劳官方买会员卡,自己下单吗?麦当劳不管吗?
麦当劳,乃至肯德基、汉堡王...很多会员卡规则里,都写了这么一行字:
该卡仅限本人使用。
但这不妨碍我的那位同事,在拼多多上找到了代下单,比我便宜还比我方便地拿下了那个套餐。
只要,会员卡的价格,乃至内部员工的价格,还比原价低。
只要,还有人不想买会员卡,也拿不到员工价,而有人能。
只要,价格还有差别,供求还不平衡。
他们就会在。
那不然,在就在吧。
毕竟,我也想来一份便宜了将近一半的套餐。
等等。天下的黄牛,并不是一般黄。
有人赚降价的钱,就有人赚加价的钱。
抢不到的演唱会门票
前段时间,你有没有看过一个新闻:
陈奕迅被自己演唱会的黄牛票价格吓出了表情包。
在自己的演唱会上,陈奕迅问台下粉丝,多少钱买的门票。
几个人说:980块。都是原价,他满面微笑。
还有人说:1100块。有点贵了,但他还能继续。
直到有人说:8000块。
8000块?!
一瞬间,陈奕迅的眼睛瞪到最大,半晌自嘲了一句:
“以后我自己炒黄牛算了,发达了”。
980块。8000块。
辛苦唱歌的是陈奕迅,疯狂赚钱的是黄牛党。
太可恶了。
更可恶的是,你明明什么都知道,却还是灭不掉他们。
因为,你怎么蹲怎么点都抢不到的票,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总能搞到。
并且,还什么票都有。外场,内场,VIP,随你挑,随你买,只要你加价。
为什么他们能搞到?
因为,他们看到的门票交易,和你看到的不一样。
你看到的门票交易里,有4方:
明星,购票平台,黄牛,你。
明星,可能会问候关心你,但他不卖票,帮不了你。
购票平台,会卖你票。只是价格虽然不会加,但票量总共就那么多。但凡需要抢的票,总会有人抢不到。
黄牛,也会卖你票。只是要加价。
你,一旦抢不到,只能加价买。
简直就是,心软的妈,没用的爸,嚣张的黄牛,和破碎的你。
黄牛眼里的,门票交易,也有4方:
明星,主办方,市场,你。
明星,赚的是出场费,不卖票。那谁卖票?主办方。
主办方,主要办两件事,帮明星搭台子开演唱会,卖演唱会的票。卖得越多越赚钱。怎么卖?交给市场。
市场,不止一级。有购票平台,也有其它票务代理。给谁?
当然要给购票平台。平台才能接触到最广大的消费者啊。
可以。但是,全给平台,价格定低了,没钱赚,价格定高了,又没人买,甚至还会被监管约谈。利益没法最大化,还有风险,怎么办?
分出一部分票,给票务代理。比如,给黄牛。
黄牛叫价灵活,意味着能消化很多门票销售风险。问的人少,他能少喊一个零,确保多卖。问的人多,他能多喊一个零,确保多赚。
叫得太高?约谈几个购票平台容易,约谈所有黄牛难。
发现了吗?你以为,你抢不到的票,黄牛总能抢到。
实际上,很多黄牛从一开始就没和你一起在购票平台上抢,而是在更上游的主办方那里直接得到大量配给,降维打击。
难怪。但是,管控不易,也得管控啊。
那就管。比如,实名制。
小米汽车可以实名制,演唱会门票当然也可以实名制。
可是,演唱会门票,是有日期限制的,演唱会结束还没卖掉,就砸在手里了。
一旦实名制,一人一票,那要是谁买了不想去,或有事去不了,就不能选择私下转让,只会直接退票。
不退?消费者会维权。
退?票又要重新卖。尤其,当退票发生在临近演唱会日期时,主办方把票砸在手里的概率会被拉得更高。
主办方,怎么会愿意。
那怎么办?
把实名制,变得弱一点。
购买时,还是要身份证号,一人一票。但是,在关于门票的规则里,还可以多开条缝隙缓冲。
比如,允许转卖一次。
比如,进场验票,但不验身份证。
那,黄牛不是又有机会了吗?
只要,主办方还需要有人帮他分担销售门票的风险,提高销售门票的收益,并因此把门票按不同的额度,分配给市场里不同的角色。
只要,还有人在买不到门票时,愿意出高价,甚至出比原价多出一个零的高价,来交易门票。
只要,供给还是存在配给,供求还不平衡。
他们就会在。
转让小米汽车,代下单麦当劳套餐,代理演唱会门票。
供给短缺。差别价格。供给配给。
发现了吗?
所谓套利,套的是藏在价格差里,很多人都还没反应过来的利润。
比如,买不到的限量车,看不到的价格差,抢不到的门票。
这种利润,还有另一个名字:红利。
什么是红利?短暂的供求失衡。
套利的底层逻辑,不是粗暴的“套”,也不是简单的“利”,而是“供求失衡”。
哪里的供求还不平衡,哪里就有差价。
这,是市场。
而哪里有差价,哪里就有赚差价的人。
这,是人性。
很多东西都会变,但市场和人性,不会。
那黄牛,乃至所有套利的生意,岂不都是无懈可击的商业模式?
不。供求失衡,注定会存在,但也注定不会长久。
一方面,供求失衡时,被套利的人会痛,然后会去找到规则里的缝隙,缝补它,让套利者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反应过来后,套利的人也会多,规则的缝隙里会越来越挤,套利者的生存空间也会变得更小。
直到有一天,套利的人无缝隙可钻,无差价可赚,甚至,库存砸在手上,石头砸在脚上,不得不收拾行李,匆匆离场。
但,离场不等于退场,还可能是转场。
套利的人,还会去找下一个地方,吃下一块蛋糕。
下一个地方是哪里?
哪儿供求还不平衡,他们就在哪儿。
套利的人,没有明天。
但今天,总还是会有套利的人。
观点 / 刘润
主笔 / 尤安
编辑 / 二蔓
版面 / 黄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202篇原创文章
推荐阅读:
《企业即人:人盘活了,事就对了》
《人人都可以成为有运营思维的操盘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