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在北京的重点高中,教一门叫”摇滚“的课

在北京的重点高中,教一门叫”摇滚“的课

如果你曾经或现在是北京地下音乐场景的一份子,你肯定听说过老温,他是第一个在北京重点高中开设摇滚课的老师。

老温出生于七十年代的北京,在彩电和收音机里接触摇滚乐。阴差阳错当上了北京八十中的历史老师之后,在2000年,他决定开一门选修课讲摇滚乐。他野心不小,后来逐渐加入了民谣、爵士乐、流行乐甚至电影,以及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做成一部音乐文化史。《摇光滚影——现代影音文化》这门课,一直上到今天。老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许多人,比如小老虎和DJ李源。

老温的得意门生之一——小老虎如今也被写到了他的教材里,这对师徒和别的电波,以及老温班级里的神秘女同学一起,进行了一场“课后谈话”。


在北京一所高中里,

有这么一个老师,有这么一门课

别的电波:老温这个名字可能大家比较陌生,主要是小老虎之前跟我说了一个事儿,跟我久远的记忆对上了。早在 01 年我们的朋友健崔在《通俗歌曲》里写过一篇文章,讲他母校里一位讲摇滚乐的老师。我当时感觉像天方夜谭似的,怎么可能会有老师在正规的学校里头教这些东西?打压还来不及呢。后来小老虎和我说,其实这位老师也是他的启蒙教师,那你能描述一下你印象中的老温是什么样子吗?

小老虎:我其实在很多次回忆中提到过这个瞬间。当时我们学校是做素质教育,在每个礼拜二下午要加一节课。其实大部分选修课也一般,有的老师可能把一些课外的东西带到课里,有的甚至也在选修课给人接着补课。我当时学习很差,所以想找一个不太难的,最好是离题万里的一门课。

当时我高一,老温是高二的老师,所以我是在选修课上第一次遇到他的。第一节课的时候他走进来,头发蓬松还有点卷,戴个眼镜,脸微胖,看起来很和蔼,但是有股神秘的气质。也不知道干嘛,他先把窗帘拉上了,说要给大家看个东西。然后音乐响起,地球出来,是《太空漫游 2001》后来老师说为什么前边什么也没有呢?不是卡碟了,是因为那时候地球还没诞生呢。

我当时整个人就被震撼了。在那节课之前我对音乐是丝毫没兴趣,唯一有过点兴趣就是跟着同学买 SHE 和周杰伦的磁带,和再之前跟着表哥买迈克尔杰克逊的磁带。小学音乐课被老师伤害了,说我走调,然后我就说操,不学了,什么竖笛、口琴考试都是不及格。高中音乐课老师挺好的,但我也基本就叛逆地趴在膝盖上睡觉。李老师从这么一部电影开始,引入那些光怪陆离的 MV ,说起这个立刻跳进我脑海里的是The Cure《lullaby》的MV,有只蜘蛛在墙上,非常哥特、神秘,有点恐怖气质的,乐手们画着烟熏妆。还放过深紫的MV,以及当年华丽摇滚的那部片子。

The Cure《lullaby》MV


温老师的音乐成长史


别的电波:您当初是怎么当上老师的?又怎么想到要开这么一门课的?

老温:我中高考都是保送的,后来上了师范大学,大学的时候有意识地给自己强化了一下应试这方面能力,报考了个研究生。考英语的时候一看作文题人都傻了,居然是个母鸡下蛋的漫画,我准备的所有素材都用不上。然后我就做了一件至今自认为特别牛逼的事儿——把约翰列侬 Working Class Hero 的歌词给默写上去了,结果最后英语离分数线差了两分没考上。于是按部就班到了中学去教书,得以见到这些可爱的同学们。

从小我爸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们家住的那个楼还要烧煤炉子,以前是外国人公寓,后来被几个机关的给分了。他就倒过一些相机、录音机之类的西洋玩意儿。当时我爸把老家的一套房卖了,回北京买了一台 16 英寸的日本原装日立电视机。我眼睛就是看电视看近视了,那个色彩调得特别艳。

后来接触到流行音乐是在收音机和电视机里,当时校园民谣刚刚兴起的时候,空前绝后地搞了一些大学生晚会,当时老狼用的名字还是王阳,他那首《同桌的你》,我是在自己家电视机上看的。那会九几年吧,一到放片子的时候周围的街坊全都跑过来看。所以电视机是当时时代的窗口,一开始接触的东西都比较杂。

别的电波:我们的观众岁数都比较小,上古互联网时期有个论坛叫西祠胡同,听说您在那是个风云人物?

老温:对,在大西洋驿站。

别的电波:没上去过,那算是一个音乐类的专版吧。

老温:对,西祠胡同是一个很综合性的网站,你可以在里面做各种类型对板块,比如文学类的,电影类的,当时我们要上一个教师培训的课程,就利用这个机会接触到了互联网,把这个板块的建立当成课程作业交了。

当时只是想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每个板块都有导语,我把《加州饭店》那首歌的歌词改了,把所有“加州饭店”改成了“大西洋驿站”,这词一出来很多喜欢的人一看就懂了,当时结交的很多全国各地的朋友到现在还有联系。“老温”这个名字就是一个河南的朋友给起的,因为我的网名是 Vincent80 ,就是梵高的英文名嘛。

别的电波:那我想再往前追溯一下,您第一次接触到所谓“西方的糟粕”是通过什么途径?

老温:我父亲也买了双卡录音机,主要听电台,当时都是自己用磁带录,所以彼此之间可以互相换着听。挺庆幸的是,我最早听的欧美音乐就是披头士,是我一个同学的,一张叫love songs的拼盘,其实叫这个名的拼盘不止一张,但那张特别好,差不多二十首歌,全都是披头士最柔和的歌曲。


是什么促使温老师开设这门课程?


别的电波:刚才您说的这些相当于摇滚课的前史,所以后来什么促使您要把这些东西变成一门课?

老温:老师都有一种责任感,就是希望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都分享和传递给学生。而且大学的时候我有一段经历,当时接触到打口带,疯狂地爱上了,但当时一个月国家发的补助是三十多,后来涨到一百多,但是一盘磁带尖货能卖到五六十,有的甚至一百多。后来就“以贩养吸”,只能自己翻山越岭去海淀,找一个把打口和服装一起运过来的潮汕哥们进货。当时都没什么交通工具,只能步行,第一次去差点迷路,路灯也没有,走了快一个小时,到那一看遍地踩的全是九寸钉,披头士满地都是,当时觉得这什么破玩意儿,根本就不看,挑的都是流行乐。

后来逐渐发现大家听音乐总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态度,包括现在每个人也都有鄙视链,对吧?这东西其实挺可怕的,所以我想即使这些孩子听完课没喜欢上我讲的这些东西,但他至少掌握了一种态度。现在我所有课件封面都是乔治·迈克尔的《听无偏见》(Listen without Prejudice)。

专辑封面原图是一张写实摄影,照片上面可能得有几十万、上百万人。然后当时做专辑的时候,乔治·迈克尔跟他的制作人就商量以后,然后取了其中的一个一部分,然后变成了那个专辑的封面,我觉得那个感觉特别好,尤其是他的这个标题。

别的电波:您还记得当时上的第一节课是什么内容?是用什么方式把这群十五六岁的小孩带入音乐的世界?

老温:好多细节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了,非常可怕。但是我能记得一些自己从最开始坚持做到现在的事儿。我网名是 vincent80 嘛,每次第一节课不管讲什么内容,我放的第一首歌都是唐·麦克莱恩的 Vincent ,然后会问这首歌谁听过。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很新鲜,后来某部偶像剧里用了这首歌,举手的人就多了,现在再问又没什么人知道了。

我认为这门课存在的意义,就是把好的音乐文化传递下去,想要去了解它,单纯听是不够的,背后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个人信息,很有魅力。当年《通俗歌曲》采访我写的文章标题是《讲台上的摇滚拓荒者》,这个定位我到现在还认可,我愿意当这个角色。

当时就这两个重要的刊物嘛,另一个是《我爱摇滚乐》,他们也做了一个专访,当年那个编辑也是我最早在QQ上建立联系的朋友,他们的标题非常肉麻,叫《校园里最纯净的灵魂》。

别的电波:老师说这个我就想起来,刚才老虎说一上来放《太空漫游》的震撼,有点下马威的意思,《摇滚校园》里最开始杰克布莱克给那帮学生上的第一节课也有点那个意思,他直接让学生演深紫的 Smoke on the water ,用这种非常直接的方式让他们进入摇滚乐的世界。除了《太空漫游》之外,您还用过什么方式?学生们是什么感受?

老温:对他们来说更多的可能还是新鲜感。音乐展示的方式也很重要,比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教材里没有,我就把它融入到电影里讲,就会更加丰富。当时能想到的所有经典,包括到现在也是经典,都给他们播过,比如披头士、鲍勃迪伦、滚石等等。当时上课条件粗糙,就背个书包,拿了便携式的录音机在下面放卡带,因为电脑有的时候不好用,也没有精美的PPT,最开始还是拉文档给他们看,更多的是靠自己说。

但我觉得记忆才是最珍贵的,讲的是一个氛围。当时有个语文老师听了我一节课,那天放了崔健的《浪子归》,下课之后他找我借走了CD。结果过了一天他就还给我了,说在家听完全没有在课上听的感觉。所以就像小老虎说的,我到教室第一句话就是灯光师把灯关上,对吧?一定要有点仪式感的。


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

最“摇滚乐”的时刻


神秘女同学:我对温老师的初印象和小老虎这些上选修课认识他的人不太一样,他是我的班主任,我印象中大多都是他严肃的一面。

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在第一节课上先立规矩,他说,自由不是你漫无边际地可以做任何事,而是有一个框框的。然后他就给我们立了一些规矩,说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事情的话,我愿意给你最大的自由。当时我们就觉得,哇这老师好帅!后来拿着卷子到老师办公室去的时候,就看到老师经典的照片墙,有 Beatles ,不穿衣服的 Jim Morrison 什么的,都是黑白,贴得很有艺术感。

老温:因为我们打印机只有黑白的。

神秘女同学:别人桌子上都是卷子练习册,他那都是 CD 。我还记得我们以前做历史笔记,老师要求每一页最右边折出两厘米做课外拓展。比如我们今天讲一战二战的内容,老师会在上课前几分钟放一首反战的歌曲,作为引言,然后和大家讲歌曲背后的故事,还会让大家记课后可以去了解的相关书影音。我现在觉得右边那两厘米可能比左边的内容对我影响大。

别的电波:诶,老温请家长吗?

老温:这必须干过,毕竟从业时间几十年了,这也是我履职必须的要求,但大部分的时候不行。我给你举一个小例子,我做班主任的时候一般在学校待得比较晚。有一个小男生过不去了,高三的时候嘛,肯定也遇到事了。然后我说你来我办公室,当时正好其他老师都下班了。那会刚开完运动会,墙角摆了一堆空的矿泉水瓶。我说我给你五分钟,你对它们随便干什么都可以,同时我把我电脑音响开到最大,放了一首 Pantera 的歌,把门关上就出去了。里面乒乒乓乓一顿,歌放完了我就进去,问他你好点没,他说好多了,我说行,你把这旮旯给我打扫干净。后来这个孩子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一个学法律的大学。

别的电波:他后来听金属乐了吗?

老温:大概率是没有听。之前我还有一个学生和小老虎差不多一届,各种影响之下吧,他有点老干部作风,比较古板,肯定不是装的,反正好多同学和他有沟通上的困难。后来他也考上了一所著名法律院校,他大概大三的时候给我寄了一封信回来,那时候还是手写的信,他说自己大学之后认识了更多朋友,了解了更多事之后开始听那些我当年介绍的乐队,那时才能更多地理解这些东西。我当年种下这些种子,不见得能立刻就发芽,可能需要很多时间,以及环境的改变。

别的电波:我觉得老温的存在首先解释了老师到底是什么,其次是到底什么是摇滚乐这件事,我在音乐行业差不多做了十年的时候最迷茫的一个点在于,为什么大家谈的摇滚乐和我的理解偏差这么大?就连很多行内人都对摇滚有特别窄化的认识。老温带给我们的定义是:摇滚乐就是某种行动,某种提供力量的东西,某种提供视野的东西,而不是某一种特定的曲风。老温提供给我们的是摇滚的行为方式,一种生活态度。

别的电波:这些学生(老虎算一个)后面有没有在音乐或者某个领域有所建树,而且是明确受到了您的影响?

神秘女同学:我们其实有个群,里面都是老师的学生,不只是老虎这种台前的,还有一些相关的幕后或者文化类工作的人,人数超出我的想象。

小老虎:多少人?好几十,快一百了吧。

别的电波:那您肯定非常欣慰。

老温:欣慰是有的,当然一般我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提一些建议,因为有些孩子只是冲动,而有些孩子真的具备这方面素质。这些年来随着物质水平提高,很多孩子都有一定音乐基础了,其实爱好发展起来对他们来说也不难。但我也不想看到哪个孩子因为特别喜欢摇滚乐,走火入魔,后半生穷困潦倒,对吧?

神秘女同学:我有一个问题,举手。您年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做一个职业摇滚人?

老温:当然有,大学的时候我们一群男男女女一晚上不睡觉,住大通铺,看着老式电视机里的录像带,就想组一个乐队。当时给我安排的角色是鼓手,但因为考研就没参与,后来这个团体也自生自灭了。俗话说人生道路漫长,但是关键的就那几步。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比如赵宏,他能把这个做到出类拔萃,而且现在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元。这是我最欣慰的,我没有资格去预设别人的人生,但是我给他提供的是一扇窗口,一种可能性。

神秘女同学:温老师一直是一个特别低调和神秘的班主任,所以一直到毕业之前他都不允许我们加他的校内网。直到我们毕业晚会那一天,在全班起哄之下,温老师终于拿起吉他,给我们唱了一首歌。

老温:是当年做校园民谣专辑的时候打动制作人的那首歌,沈庆的《青春》,音乐人已经离世了。当时音也不准,弹得也比较差,但是我觉得对于那代孩子来说,这就是他们听到的最好的版本。

《青春》歌词

神秘女同学:肯定就是我们的青春。

小老虎:希望万一有些老师,或者即将成为老师的人听到了这一期电波,也能像温老师一样,把自己生命中热爱的东西展示给学生。

别的电波:对,希望以后老温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多。老师你来句下课行吗?

老温:一般情况下我从来不下课,我的最后一句话一般就是:今儿就讲到这吧。

别的电波:那行,今儿就讲到这吧。

这篇文章是别的电波播客内容的缩略图文版,
如想收听完整内容,

👇可以点击下图,收听本期别的电波播客👇

别的电波 是 BIE别的 旗下一档基于城市青年文化,探讨青年流行文化的谈话类音频节目。「挖掘旧时代的流行文化宝藏,用我们的眼光再次审视,连接过去与未来。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s等泛用性播客平台搜索 别的电波,找到我们。


//文字整理、编辑:丽丽王
//设计: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BIE别的

相关新闻

李嘉诚在北京的“最后一舞”在学校没有的“兴趣班”上实现超车!我坚持给孩子报这门课的原因是...一年学费50万,他们咬牙把孩子送进开在北京的“美高”,3年后真香了……新加坡人在北京的“第一捞”咱的老北京布鞋,在海外“起死回生”了土味or奢华?华人富豪花$5000万打造中式豪宅,被称为“南半球的东方奇迹”,将在月底一折拍卖…高中家长,陷在孩子“生涯规划”的迷雾中......夜空奇观!“一生难得一见”的恒星爆炸将在今年夏天登场,比新星亮几十亿倍!24家巨头突然集结,准备在中美差距最小的这一领域“搞”点事惊喜开盒!扒一扒美国课堂必备的“六一礼物”3个金奖、n个实践...拿到24Fall牛津offer的他们,刷新了课外背提“卷”门极限?“980元的票屏幕都看不到”“一晚上都没找到林俊杰在哪儿”,演唱会突发状况,有观众大喊退票!之前刚被官方点名北京第一批吃“国际教育螃蟹”的孩子,在400亩校园当农民,玩遍所有体育项目,8年后怎么样了?那个在街头卖米粉的“北大硕士”张天一,被董明珠骂浪费资源,过去10年如今怎么样了人们在Aldi捡到一份“残忍的清单”,全网大吃一惊!「限量」香门永存!勇敢的人已经在吃香菜面了!每口都是好吃到无语,冲!收入赶不上房价!在美买房“像玩一场赢不了的游戏” 美男:让我想吐太过分,“天价虫草”内幕被曝光,这个叫赠伊的女人在全国火了!跟娃说“认真听讲”是最没用的,3大听课要点教给孩子“把熊孩子压在祠堂跪了一下午!”网友一战成名的经历好爽!五·一「补贴」大放价!你错过的Lintcode 5折福利!解锁九章课程全部题集!妈妈在女儿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抑郁”的残酷一面……哈佛毕业后在豪门做家教,我从私立学校窥见富人“鸡娃”的名利场“天价虫草”内幕被曝光!这个叫赠伊的妹子在全国火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