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宣布倒闭
据央广网援引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26日,银行业监管机构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宣布,宾夕法尼亚州监管机构关闭了总部位于费城的美国共和银行。
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在声明中称,宾夕法尼亚州监管机构指定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为接管人。为保护存款人,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与富尔顿银行达成协议,后者将承担美国共和银行的大部分存款,并收购美国共和银行的大部分资产。美国共和银行的资产约为60亿美元,存款总额约为40亿美元。
据参考消息报道,预计该行倒闭将使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损失6.67亿美元。这是美国今年首次有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承保的银行破产。上一家破产的银行是总部设在艾奥瓦州索克城、于去年11月破产的公民银行。
今年3月,标普全球评级宣布下调五家美国银行的前景,原因是商业地产市场的压力可能会损害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业绩。受此影响,KBW地区银行指数年内一度大跌超13.5%。
美国共和银行资产规模60亿美元
据证券时报报道,刚刚宣布倒闭的美国共和银行成立于1988年,其资产规模小于2023年倒闭的多家美国中型银行。
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31日,美国共和银行拥有的资产规模达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4亿元),存款总规模为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0亿元);与该银行倒闭相关的存款保险基金(DIF)成本估计为6.67亿美元。
富尔顿银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除存款外,美国共和银行还拥有约13亿美元的借款和其他负债。
实际上,美国共和银行的困境在2023年初便已初露端倪。由于成本上涨和盈利压力,该行当时决定缩减人员并停止抵押贷款服务,以便更专注于吸纳消费者存款。
2023年末,该行曾与一个由资深商人乔治·诺克罗斯和名律师菲利普·诺克罗斯等人组成的投资者团体达成交易,然而该交易于今年2月终止。
这笔交易失败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便恢复了查封和出售美国共和银行的行动。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利率的攀升和商业房地产价值的下跌,特别是疫情后空置率急剧上升的办公楼,已经加重了许多地区和社区银行的财务风险。
从市场表现来看,美国共和银行的股票已于2023年8月被纳斯达克摘牌,目前仅在OTC市场交易。该行股价自今年初的2美元一路跌至1美分左右,总市值已低于200万美元。
据最新消息,美国共和银行在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州的32家分支机构将于当地时间周六(4月27日)或下周一作为富尔顿银行分行重新开业。
“美国地区性银行正处于动荡时期”
2023年3月,美国区域性银行危机爆发,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先后关闭,一度引发了美国金融市场的极大恐慌。
CNN指出,总部位于费城的共和第一银行倒闭之际,由于利率上升损害了依赖信贷的行业,美国地区性银行正处于动荡时期。
“Axios新闻网”则指出,美联储的加息动作导致许多银行的资产价值大幅缩水,当其他银行像共和第一银行那样亏损时,也可能面临倒闭。“共和第一银行的规模小到可以倒闭,其所有储户也不会赔钱,但其失败表明,美联储的加息在继续损害银行资产价值”。
美媒的报道也都提到去年那一波令世界震惊的“美国银行危机”,当时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倒闭,分别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和第三大的银行倒闭事件,不仅令银行股承受巨大压力,也让投资者对银行业失去信心,同时这还引发外界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地方性银行能否生存下来的疑虑。
“我们将经历一场比1929年更大、更严重的大萧条。作为证据,银行已经开始倒闭了!”去年3月11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这样表达了他对于硅谷银行等美国银行接连倒闭的看法,他将拜登比作“现代版胡佛”,直指美国面临一场比1929年大萧条更严重的危机。
不过,美国总统拜登当时却表示,他认为美国银行业危机已经平息,他还发表了一份声明,对美国民众和企业“信心喊话”,称美国的银行体系在政府的“果断行动”之下已变得“更加弹性和稳定性”。对于那些管理不善、制造混乱的银行高管,拜登也敦促监管机构和国会严厉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和幕后智囊,已故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副董事长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去年5月就曾警告称,美国商业房地产市场似乎也“暗流涌动”,正酝酿一场“风暴”,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下跌,美国银行业“已充斥着商业房地产不良贷款”。
虽然当时芒格并未明说,但英国《金融时报》就指出,由于一些银行的商业房地产贷款中潜藏风险,因此向来倾向于在金融动荡期支持美国银行业的伯克希尔公司,在这轮银行危机中仍保持观望态度,并未出手注资。
与此同时,除了芒格这位“身经百战”的投资者之外,当时华尔街众多知名大行也都纷纷发出警讯,认为当前美国地区性银行的危机正蔓延到商业地产市场,商业地产可能成为继银行危机后的下一个“暴雷行业”。
(来源:凤凰网财经综合自央广网、证券时报、华夏时报、参考消息、新民晚报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