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北大校友、教师3+2人获奖
4月28日,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20名女科学家获得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其中,5位北大人榜上有名!其中冯晓娟、段巧红、焦淑红为北大校友,何琼毅、贾桂芳为北大教师。此外,北大校友曹端云入选第八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奖获得者
冯晓娟
1999-200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获学士学位,2005年和2009年分别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2年先后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及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到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工作。2014年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5年获科技部“青年973”项目资助,202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现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组组长;担任中国土壤学会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Global Change Biology、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JGR-Biogeosciences、Journal of Plant Ecology等刊物副主编。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科技奖等奖励。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NAS、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Ecology Letters、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段巧红
2000-200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博士后,山东农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十字花科植物受精机理研究,以第一作者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发表文章。2017年起任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以来,聚焦大白菜自交不亲和及远缘杂交生殖隔离的调控机制,以通讯作者在Nature、Current Biology等发表文章,相关育种新技术授权2项国家发明专利,为蔬菜突破性种质的创制和新品种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焦淑红
2007-201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随后在北京大学和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焦淑红于目前主要从事高能量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和器件集成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先进电池体系的材料设计、界面调控和机理研究,在Nat. Energy, Nat. Commun., Joule,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一系列研究论文。焦淑红教授研究并开发了多种应用于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体系,大幅提升了电池性能。焦淑红教授目前担任《Science China Materials》编委、《物理化学学报》高级编委、《SmartMat》青年编委,以及中国化学会女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等。
何琼毅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量子物理、量子信息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在量子纠缠检测及其相关应用研究中,从两体纠缠到多体纠缠、从定性分类到定量检测、从揭示纠缠性质到开发应用方案,开展了系统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先后在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重要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获得王大珩光学奖中青年科技人员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咨询工作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小组副主任等学术服务。
贾桂芳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聚焦“植物核酸化学生物学”,率先探索RNA化学修饰对作物育种的应用,推动植物RNA化学修饰领域研究,填补植物RNA化学修饰在农业育种的应用,在国际上引领植物RNA化学修饰研究领域。作为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1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已授权3项。
第八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入选者
曹端云
2015-202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博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研究员,长期采用机器学习+多尺度建模+高性能计算的新范式,研究能源材料、物理化学等表界面体系的结构与动力学性质及数据驱动的新材料设计。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NSR、PRL、JACS、AM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受国际最大科研期刊出版社Springer Nature邀请将博士论文出版为英文专著。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博新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博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国家博新计划、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大优秀博士论文等多项荣誉。
图片来源:中国妇女网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于2004年设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莱雅集团设立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在中国的延伸。20年来,奖项规模已从每届5人增加到每届20人,成为面向女性科技工作者并连接国际表彰平台的重要奖项。2014年,奖项首次开设并表彰“未来女科学家计划”,致力于发现和培养处在博士或博士后研究阶段,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女性科技工作者。
巾帼担当彰显信仰底色
女性力量撑起科研“半边天”
来源:中国科普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网、山东大学、北京大学新闻网
信息收集:邱放 岚皓
编辑:邱放
责编:张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