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手作秦诏文权紫砂壶,家藏底槽清泥料,古拙青铜肌理
宜兴紫砂,始于宋,成于明,盛于清,繁荣于当代。其素面素心、温润如玉的朴雅气质以及优良的宜茶性,历来受到无数爱茶之人的青睐。
康乾盛世之际,乾隆喜茶爱壶,对茶与茶器颇为讲究。
在《弘历中秋赏月行乐图》中,置于茶柜之上的,就有一把紫砂小壶,应为乾隆的御用茶壶。
|《弘历中秋赏月行乐图》局部 清 郎世宁绘
有道是:“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宜兴,古称阳羡,被誉为“中国陶都”。
2006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
为何独独宜兴紫砂名扬四海?
一切都源于特产于宜兴的一种具有特殊团粒结构和双重气孔结构的紫砂泥料(具体有紫泥、朱泥、本山绿泥等多种)。
以此紫砂泥料为原料制作的紫砂壶有着“透气不漏水”的特质,所烹之茗,醇芳隽永。
用以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的色、香、味。
宜兴紫砂壶种类众多,虽惯以朱泥为大宗,但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发茶优势明显的紫泥壶,也是其中非常瞩目的一支。
而紫泥中的稀缺优质矿料——底槽清,相当于“尖子生”般的存在。
宜兴紫砂举世闻名,底槽清功不可没。
底槽清泥,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系。
因紫泥矿是上下叠置、分层积聚的,采矿者俗称为“头槽、二槽、底槽”三类。
底槽清因为砂性重、密度大,沉淀在紫泥矿的最底层,故名。
底槽清质量之佳,深受历代陶人推崇,亦为数百年来经典名器所用之泥料,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对底槽清的钟爱也是世人皆知。
底槽清紫砂壶,砂质感强烈,透气性佳,泡养日久则尽显温润,更显紫砂古朴风韵。
今天,一条生活馆便携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何觅,为大家带来两款以底槽清泥为原料,摹古始皇诏文铜权之型,质感犹如青铜古器的紫砂权壶,现为之发起众筹。
蓝焰 底槽清权壶(高8.1cm 宽10.3cm 容量约150ml)
何觅,高级工艺美术师,紫砂花器的青年领军人物。
出生于紫砂世家的何觅,号兰言斋主,千禧年习紫砂技法至今。
何觅从事紫砂创作十余年,工艺精湛,花素器兼能,其花器贴近自然,具有浓郁的个人风格。
2013年,作品《云龙壶》在上海国际礼品工艺品创意设计展览会中荣获工艺美术金奖。
2014年,作品《松鼠葡萄壶》被中国紫砂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5年,作品《松桩》在中华茶人器皿名家作品评比中荣获金奖。
2016年,作品《清莲湖》被吉林省博物院收藏。
要想打造出那仿古拙青铜之感的紫砂壶,非得以传统粉浆工艺为要。
权壶特意选用拼配底槽清为胎体,外部粉浆了色泽沉稳、颗粒丰富的墨绿泥。
粉浆工艺是紫砂传统装饰手法中特有的一道工序,即采用颜色不同于胎体的紫砂泥料,干透后碾成粉末,再加水调制成浆。
作为粉料外饰,造成内外撞色效果,有一定的色差对比,而又不显突兀。
为了能研制出能稳定复烧的绿焰、蓝焰之色,匠人从泥料抓起,到墨绿泥的选择、配比,烧窑的时间、温度,每一个环节都通过精确的计算与严格的记录,并观察其呈现的不同效果,才最终确定并带来本次众筹的仿青铜紫砂权壶。
如古拙青铜的紫砂权壶
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象征着权易公正、公平。
秦始皇诏文铜权是一个十边形棱柱体的铜质秦权,上细下粗,挺拔方正,从造型到铭文的刻铸都显得严谨规范,应是一件精工细铸的官制标准器。
考察历代流传的秦权实物,虽然大小有别,但形制相似,多为上收下扩的半圆型,或者周身多条棱线装饰的折肩小钮瓜棱式。
此二者大同小异,方圆相称,俱为珍稀的器物。
权壶,壶型摹古秦始皇诏文铜权,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所用称之权为形而得名。
以权做壶,犹如六合在握,稳守金汤,实乃壶之王者。
壶身四平八稳威震四方,呈十边形的棱柱体,上敛下宽。
线形流畅自然,颈、肩、腹、足,顺势而下,比例协调。
整器造型挺拔方正,气度泰然,刚正不阿,柔和中隐隐透出一股刚劲。
每把紫砂权壶皆为匠人手工制作,壶表面的肌理皆如浑然天成,古拙中意象万千。
抚摸壶身,循着肌理摩挲,似乎可以看见匠人制壶时的每一个动作,这便是手作带给人的温度与感动。
沿盖相合,浑然一体。
顶部有一半环形钮,与主体造型紧密呼应。
直流嘴微微垂头,谦逊有加,流而有劲。
环耳形把手,持握舒适,不矫不扬,一提一落,风雅无边。
整器以数根线条勾勒出骨与韵,稳重端庄之中不乏柔和,于雍容雅正中见清新朗健,毫无拖沓之感。
国高工何觅老师工作室“喜壶”出品,底款落“喜壶”,珍藏价值尽显。
将秦朝时代记忆付诸于器,近看泥质古朴内蕴,犹如青铜之韵。
以此壶品茗,亦足以畅叙幽古之情矣。美哉!妙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