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裸辞北漂,79岁上T台,85岁开飞机,中国“最帅”大爷:没有人能阻止你成功!
作 者:微澜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本文已获授权
你想活出怎样的一生?
有的人25岁就死了,直到75岁才埋葬;
有的人35岁创业失败或被开除,便就此丧失了对生活的勇气和热情,浑浑噩噩度一生;
但这个老头在49岁的时候,把单位给炒了,成为一名“老北漂”,此后下半辈子活出了一个新的传奇人生。
就在前一段时间,上海时装周T台秀上,88岁的王德顺穿着一身东北花衬衫亮相。
头顶白色长发,留着白色长髯,身姿健硕,气宇轩昂,以极具反差的冲击力,点燃全场氛围。
任谁也想不到这是一位耄耋老人,而在这具已逐渐“老朽”的身躯中又藏着一个怎样鲜活的灵魂。
正如一位网友所评价:
“硕健的老人固然罕见,但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是王德顺身上那种不屈的精神,当我们还在抱怨沦为生活的奴隶时,这个老人已经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生活的主人。”
回顾王德顺的一生,你会感动,你会感到惭愧、感到遗憾后悔,但唯独不会丧失对生活的希望。
88岁“宝藏少年”王德顺
王德顺是谁?
白发长须的相貌下,是一身傲人的腱子肉,走起路来精神抖擞,走出了年轻人的大步流星、意气风发。
网友们也直呼其为“中国最帅大爷”“爷爷辈儿的吴彦祖”等,艳羡溢美之词纷至沓来。
这时人们主动去了解王德顺,才发现在这次爆火前,我们和他已经打过多次照面。
他是《功夫之王》中的玉皇大帝,他也是《重返二十岁》中的李大海。
人们后知后觉地惊叹着王德顺饰演了如此多耳熟能详的影视剧,殊不知,无论是T台秀,还是他的影视演艺生涯,都只是他传奇人生的一个小小侧面:
24岁做话剧演员,44岁学英语,49岁开始北漂,创造造型哑剧,50岁进健身房,57岁创造“活雕塑”,65岁学骑马,78岁学驾驶重型摩托车,79岁T台走秀,80岁学年轻人打碟,84岁在滑冰场驰骋,85岁学习开飞机……
时至今日,王德顺依旧没有停下前行和探索的脚步。
王德顺曾在微博上,在微博上乐呵呵地发了一段视频,视频中80多岁的他在什刹海滑冰,王德顺配文道:
“美国人搞了一个调查,把100多岁的人集中在一起,为什么他们会这么长寿啊,调查的结果是:爱玩的人长寿。大家注意,一定要爱玩起来!”
也因此,当有人说王德顺是一夜爆红的时候,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一天到来前,王德顺足足在台下“玩”了60年。
一夜爆火,他早已努力了60年
1936年,王德顺出生于沈阳的一个农村家庭,幼年时家庭贫苦。
父亲是个厨子,家里有9个孩子要养,王德顺排行老二。
在14岁时,王德顺就辍学做了公交售票员,后来又去了沈阳的一家军工厂当电工。
当时沈阳有个工人文化宫,里面有教唱歌的、有教演戏的,还有朗诵,什么兴趣班都有,并且还是免费的。
于是王德顺把文化宫里的兴趣班报了个遍。
可能在外人看来,报这么多班纯属闹着玩,啥折腾。
但王德顺却做到了始终如一,只要一下班就跑到文化宫去学习,靠着那股“认真刻苦”的劲头,王德顺硬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学会了。
老话说得好:“机会向来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没过多久,属于王德顺的机会来了。
1959年,王德顺所在的军工厂组建了一个演出队,不管是朗诵还是唱歌演话剧,王德顺都表现得十分出色,也因此王德顺成功入选。
此后的一年时间里,王德顺跟着演出队到全国各地的军工厂巡回演出,一周换一个地方,在全国进行巡回演出。
一年后,回到沈阳的王德顺偶然看到一块挂着“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的牌子,便走进去问招不招人。
话剧团让他唱歌、跳舞、演小品这些挨个进行展示,凭借之前的经历王德顺信手拈来。
就这样,24岁那年,王德顺进入话剧团开始了自己的话剧生涯。
而这一演就是10年,于王德顺来说,这10年是快乐的10年,10年里他的演技更加精进深刻,并且他还在话剧团中收获了爱情,这是他第一次谈恋爱,也成为了他最后一次。
到了1970年,王德顺从沈阳复员到长春话剧院,但对于话剧的热爱,王德顺始终没有改变,甚至这股热爱一度让王德顺丢掉小命。
年轻时王德顺的照片
王德顺时常扮演话剧《万水千山》的男一号李有国。剧中,受伤的李有国在怀着悲痛心情,鼓励大家继续前行后,需要昏倒,等大家喊“教导员”后,才醒过来。
结果有一次演出,王德顺是真的昏倒了,如果不是同台演员一巴掌把他打醒,可能再也醒不过来了。
当时王德顺还挺高兴,认为自己把斯坦尼的表演体系中学到家了,真正体会到了人物的情感,连昏倒就是真昏过去了。
回家的路上王德顺还乐呵呵,结果到家门口刚把自行车挺好,王德顺就昏倒在雪地里了。
好在被路人发现,及时送往医院。
诊断结果出来后,王德顺直接懵了:是植物神经紊乱,以及窦性心律不齐,心脏病。
医生告诉王德顺:“你不能再这么动情了,再投入得成神经病了。”
为此,王德顺被调去做行政工作,安排大家的演出,整整一年没有演戏。
每天晚上闭上眼睛,王德顺脑海就会浮想起多年前的那个场景:
而睁开眼后,那种不能继续自己所热爱事业的痛苦和空虚又不断涌上心头,让人无所适从。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当时中央戏剧学院的丁扬忠教授来到长春话剧院讲学,专讲布莱希特的理论,王德顺又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救了。
“既然成不了那个角色,为什么要追求成为那个角色呢?”
内在的情感可以变成外部的动作表现出来,而这些动作是可以学习、模仿和外化的。
为此,王德顺去美院当人体模特,还常去聋哑学校,教孩子的时候也观察他们,学习他们的神情动作。
王德顺也逐渐找到了方法,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哑剧《人与蛇》,取材于农夫与蛇的故事。
1983年,在丁扬忠的邀请下,王德顺去中戏参加国际布莱希特研讨会,会上他表演了这部哑剧,十几分钟的表演引起了德国大使馆的注意,并邀请其去德国参加世界哑剧节。
而这成了王德顺离开长春的契机,1985年,王德顺带着10几个编排好的哑剧作品和全家人来到了北京,正式开始北漂。
一开始没有剧院的演出机会,妻子赵爱娟就去北京高校挨个上门问,10几个哑剧下来大约两小时左右的表演,报酬往往只有一两百元。
后面,王德顺的演出渐渐多了起来,而这一演又是10余年。
王德顺一家还被称为“东方吉普赛”,前8年,他们一直在“流浪”,居无定所,直到王德顺攒够钱在北京沙河买了一处80平的房子。
到了1993年,57岁的王德顺再次开创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哑剧表演:活雕塑。
当时,中国美术馆举行了“法国罗丹艺术大展”,王德顺在展馆待了一整天,观察观众如何看待罗丹的雕塑。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女生站在罗丹的青铜时代雕像前面,看了40分钟。
“我站在很远处看她,那时候我知道演活雕塑的时代到了,人们可以接受裸体艺术。”
于是,王德顺找人复制了罗丹的雕塑,把自己全身也涂成青铜色,和雕塑一同诠释了三个不同的爱情故事:
这项特殊的表演,也在国际戏剧节等多个世界级演出中不断出现,王德顺更是被邀请到了意大利大使馆、法国大使馆等使馆进行演出。
保加利亚使馆夫人评价到:你就在那一动不动的,但我竟看了落泪。
1994年,王德顺的“造型哑剧”正式被载入了《图片中国百年史》。
从1984年到1994年,这其中有多少历史人物和事件,值得称道和铭记。
“我并不盼望你的到来……它象征着我的成熟,也预告了我的衰老。好在我并不服老。”
王德顺曾在一次采访中给自己下了两个定义:“孤独的行者”和“追求自由的亡命徒”。
我认为这两个定义再适合王德顺不过了。
很多人看到了王德顺一夜爆火、光鲜亮丽的那面,却不曾看到背后的代价:
在没北漂前,王德顺和妻子创作了一台哑剧《生命》。
哑剧《生命》
这部剧中,他饰演了一个人的一生。
灯光亮起,他穿着一条肉色的三角裤,(从一个袋子滚到地面)宛如从母亲子宫出生婴儿,紧接着他演了婴儿的攀爬,少儿的学步,青年的跑跳,暮年的佝偻,一段生命的历程。
但这台哑剧,被长春剧团的人否了。负责审核的艺术委员会的人对王德顺说,衣不蔽体,有伤风化。
后面,他又排了一个戏《囚》。一个被关进铁笼子里的囚徒,渴望自由,挣脱牢笼,做了场虚妄的美梦。
但是剧团又给否掉了,意见是:你这演的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人都有自由,你要生命自由?坏人怎么能叫他冲出牢笼?思想觉悟有问题。
也正是这两部作品,让王德顺意识到,长春没有哑剧生长的土壤,于是,王德顺在即将步入知天命的年纪,决定辞职前往北京。
“我在这,你什么都不让我演,我不要你给我发的工资不就成了。”
当时,王德顺的好朋友抓着他的衣服劝他:
“你傻呀你,你都50岁了,再有10年你就退休了,退休了你有养老金,有医疗保险,后半辈子不愁了,你现在就走,你活不活了你。”
但王德顺没有听劝,拉着老婆拽着孩子就上北京了。
“什么叫亡命徒,不顾死活就叫亡命徒。”
在北京最难的时候,王德顺一家住在“沾点边”的亲戚家里,后面“真亲戚”来了,王德顺一家就“搬”出来了,那晚没地方去,王德顺一家四口在王府井的地下通道里,睡了一宿。
哑剧这条路是难走的,这不仅体现在生活的窘迫上,还体现在整个国内没有多少人对哑剧有所研究。
可以说,王德顺相当于这条路上的独行者,在世界舞台上为国内的后来者蹚出了一条路。
事实上,无论是哑剧、活雕塑,还是演戏、走秀,甚至人生,到最后其内在是相通的:
那就是你必须足够努力,才有可能呈现出一场足够精彩的演出。
曾经为了让活雕塑呈现最佳的演出效果,王德顺先是走进了健身房,每天坚持健身两三个小时,三年时间里从未间断,也因此王德顺真把如同古希腊雕塑般的身形给练出来了。
紧接着又解决了另一个难题——呼吸。
在为意大利大使馆表演时,大使馆的文化参赞看完王德顺的表演后,惊讶地问他:
“长达1个半小时的演出,我留意到你的腹部一直完全静止,没有呼吸地起伏,你是怎么做到的?”
王德顺把参赞的一只手放在自己肚子上,另一只手放后背上,参赞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他一直都是在用后背呼吸。
“我绝不能让我的雕像在舞台上喘气!”
同样在演戏上,在78岁的年纪,王德顺在剧组学起了开重型摩托。
当时有一场戏,他按照导演要求骑着转了一圈,一开始没问题,但一脚油门下去,没控制住,直接冲着摄像机去了。
王德顺当机立断,把车推出去,人也朝着另一个方向飞出去了。
但王德顺爬起来后第一句话是:“先别上医院,把这个镜头拍完再说。”
到拍完戏后,王德顺去医院检查,才生出了一股劫后余生的庆幸,脑袋没事,也没有骨折。
而为了圆儿时的梦,王德顺还在85岁学开飞机。
不可否认,作为一个85岁的老人,王德顺学起来没有年轻人快。
年轻人一晚上能背下来的资料,王德顺要花个4、5天时间,甚至更长。
那么王德顺每天就花上至少8小时的时间上理论课,恶补飞行原理、空气动力学、气象学等学科,回宿舍还看书消化。
坐上飞机进行实操,在各种复杂的操作仪表中控制飞行,每一秒都需要他高度集中、快速反应。
王德顺回答道:“不是所有事情都有为什么,这只是我的天性。”
就像曾在一次演讲中,王德顺满怀感情地念起了白桦的《船》:
只要我还有一根完整的龙骨,绝不驶进避风的港湾;
把生命放在征途上,让勇敢来决定道路的宽窄、长短。
……
即使它们终于把我撕碎,变成一些残破地木片;
我不会沉沦,绝不!
我还会在浪尖上飞旋。
后来者还会在残片上认出我,未来的诗人会喟然长叹:
“这里有一个幸福的灵魂,它曾经是一艘前进着的航船。”
结语:没有谁能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
再回过头来看王德顺的一生:
岁月没有带走王德顺的生命力,尽管他的银发长须与衰老相伴,但取而代之的是仍显精神奕奕的气质。
王德顺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年龄并非衡量价值的标准,只要拥有足够的勇气与决心,每个人都能缔造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
就像罗翔曾引用爱比克泰德的一句话:“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绎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
有人22岁就毕业,但等了5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了CEO,却在50岁去世;
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
或许人生就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尝到什么味道。
但请记得在命运给我们安排的、只属于我们的那个时区里,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白昼将尽,当怒斥光阴的易逝。
正如王德顺在80岁时的演讲中说的:
“相信我,人的潜能是可以挖掘出来的。
当你说太晚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它可能是你退却的借口,没有谁能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