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某地的事情,不吐不快

某地的事情,不吐不快

7月前


1345个字 阅读时长:4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太惨了。

这个话题有风险,但同样作为一个家长,我看到消息,心中如有块垒,不吐不快。

昨天,某地小学生车祸,一番操作,令人不解。

特别是遇难孩子家长,一直蒙在鼓里,没有人联系她,通过群里信息才知道孩子出事,这太残忍了,也是我最不能理解的地方。

按照人之常情,人死为大,甚至在一些影视剧中,哪怕执行事关国家利益的重大任务,一旦亲人去世,往往冒着任务失败的风险告诉他。

亲人的知情权和任务的成败,哪个重要?

主流价值观告诉我们,人更重要。

但近年来,实际的情况有些变化。

去年东北某地体育馆屋顶倒塌,孩子家长也是不知情,五六个小时都被蒙在鼓里,看着家长们克制悲痛在医院讨说法的时候,工作人员表现得很无奈。

我觉得人同此心,相关工作人员也有孩子,也不是铁石心肠,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恐怕也是一样的举动,那么这种情况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我忍住不快,试着去理解背后发生的原因。

想了几个:

1、舆论传播发生了变化

社交体和短视频之前,传统媒体是很发达的,在地方和公众之间可以起到一个沟通和缓冲的作用。

信息传播相对滞后和可控,信息也更加准确,舆情不会一发不可收拾。

众所周知,随着社交媒体特别是低门槛的短视频成为主流信息渠道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信息源,一切都变了

地方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毫无招架之力。

这种问题是双向的,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更加快速,更加多元,另一方面,各种谣言和情绪化的内容也出现了,对地方形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以至于这几年大家都流行一句话;

等一个蓝底白字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

地方选择的一个是压,减缓舆论发酵,另一个就拖等待舆论遗忘。

所以,考虑到今天大家放假,等到舆论发酵期过去,地方也做好应对预案,也调查清楚原因,不会处于被动的时候,家长才被告知实情。

这显然是不符合公众的期望的,但为什么各地都选择这么做?

2、科层制的行为模式

这块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也很好理解。

地方的行为主要有两个出发点:

向下考核+向上负责

上面对地方考核很严格,要为老百姓服务,要发展经济,要维护治安,甚至同级单位还要评比竞赛。

这种考核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基层待过的人就能知道我想说什么:

很多时候成了考核的工具人

你可能对发生的事情感同身受,但是行为的结果就是工具性的,是一种冰冷的理性。

而当这种工具性是向上负责的时候,就会更加理性,甚至显得没有人情味。

综上两点:

你觉得这一切发生,还有什么奇怪吗?

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

从地方层面是无解的,必须国家层面来推动。

也是两方面:

1、社交媒体特别是短视频,一定要加大虚假信息的处罚力度,太多人为了流量故意造假。

2、制定通报机制,如果出现伤亡情况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家属,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及原因。

我还是相信,在灾难面前,人是能感同身受的,是机制束缚了人,那就从机制着手去改善。

当然,可悲的是在机制面前,我也不知道这篇文章能存在多久

不能做工具人。

就这样。

另外,最近还有一位巨佬辜朝明,提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未来十年,中国没有犯错空间。

辜朝明去年在中国大火,他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一度被用于解释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而且他公开呼吁的财政充当最后贷款人的做法,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也都一一应验。

这一次他也对楼市表达了看法,认为中国没有犯错空间,应该出手救楼市,为什么这么说?

可以点击继续阅读未来十年,中国没有犯错空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中产先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