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外籍院士”为何在中国井喷?

“外籍院士”为何在中国井喷?

8月前

 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来源:知识分子

作者:苏惟楚



图源:pixabay
日前,数十位中国人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European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外籍院士的消息一经公布,引发舆论大量关注,尤其是有网络文章指出,40万可以购买院士资格。

此前《澎湃新闻》指出,在欧洲自然科学院的网站上,出现的中国人名占外籍院士总数近三分之一[1]。根据5月12日《知识分子》最新查询,目前“院士名录”已被删除,而部分高校和机构亦删除宣传稿。而《知识分子》结合此前新闻稿进行了不完全统计,2023年近20位中国人当选该机构“外籍院士”,2024年当选人数增至40余位。

一位“80后”科研人员告诉《知识分子》,数年前,一位自称某科普杂志的编辑(注:知识分子并未在杂志的人员目录中找寻到其名)找到他,询问其“是否有意愿申报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这位科研人员表示自己“不够格”,对方称,“现在所有申报都趋于年轻化”,并报价“70万左右”。


此外,《知识分子》在访谈过程中发现,近年来,多位中国人当选“外籍院士”且人数持续走高的机构不仅欧洲自然科学院一家,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多所机构亦呈井喷状。

为何各式各样的“外籍院士”会在中国井喷?

盛产外籍院士的,
不只欧洲自然科学院一家

去年年底,一位“90后教授当选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Academ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of Ukraine)的消息引发外界关注[2]。多份通稿对乌克兰国家工程院(AINU)的介绍称,“拥有160多位院士及130多名通讯院士,以及50多名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以色列、中国等国的外籍院士”。

然而,《知识分子》在乌克兰国家工程院https://ainu.kpi.ua/)的网站上发现,外籍院士(academician)一列仅有86人,且均为英文拼写的中文人名,绝大部分人名与近年国内宣传稿件相对应[3]

另据乌克兰国家工程院(AINU)官网介绍,自1998年起,该机构加入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联盟(CAETS)。但在CAETS现有的33所成员机构中,并未发现AINU(注:1998年,Ukrain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UAES)曾加入其中,但被标注为不活跃)
 
截图来自AINU官网,中文内容为谷歌翻译

还有与AINU名称上易混淆的乌克兰工程院(Engineering Academy of Ukraine,EAU),37位外籍院士中18位来自中国。另有一个完全根据其官网形式搭建的“乌克兰工程院中国中心”网站,ICP备案主办方是一家中俄物流服务公司[4]
 
上述两家学术组织在名称上与乌克兰最高科学自治组织乌克兰国家科学院(Ukrain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S)多有相近。俄罗斯的情况也有所类似。近年来,多有国人庆祝当选俄罗斯工程院(Russ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 RAE)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Naturwal Sciences  RANS)外籍院士。

《知识分子》向一位长年在俄罗斯进行学术工作的教授求证,“如果非要对标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那么就是俄罗斯科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RAS),这是俄罗斯的国家学术机构。但你不能以此说其他组织是假的。”

这位教授和RAE和RANS的成员亦有往来,“早年间一些中国科学家跟苏联(俄罗斯)关系很好,跟那边的科学家有同学之谊,合作也多。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些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被遴选到这两个学术组织(RAE和RANS)里,是坐镇,也是宣传。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这两个学术组织也逐步壮大,也有成员进入了俄罗斯科学院。”

早前俄罗斯本土学术界对俄罗斯自然科学院(RANS)亦有质疑声。在俄罗斯科学院(RAS)的官网上,刊载了一篇诺奖得主维塔利·拉扎列维奇·金兹堡2009年的访谈,其中直指对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的不满。金茨堡在访谈中强调,“被称为院士很时髦,想一想,RAS和RANS,一字之差……但顺便说一下,RAS院士是有薪水的,每月可以领取20000卢布。”

同时,金茨堡称,“想要成为俄罗斯科学院(RAS)的成员并不容易,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  

就此,金茨堡表示,RANS的性质更像是一个社会组织,但他不愿意称之为学院[5]

名称上的相近使得国内难以分辨学术组织的学术权威和口碑,其中最典型的是欧洲科学院(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近年来也多有国人当选该院院士[6,7]。单从名称上看,它与久负盛名的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相近,后者是欧盟的官方顾问,当选院士有权利在其姓名后添加MAE[8]

而注册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此前曾多次遭到质疑。2002年,Nature发文称,他们无法找到这家学院的出版物、项目或会议的任何记录,也无法证实其背后人员的科学资历。“它声称已招募了约 600 名成员,其中包括 40 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欧洲其他科学组织表示并不知情。” 同时,其将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列为院士和荣誉会员,包括神经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Eric Richard Kandel),但他并不知自己的名字被使用[9]

目前Nature给出的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网站链接已经失效。无独有偶,次年,一家同名组织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EURASC)在布鲁塞尔成立,但在汇集欧洲50多个科学院和学术团体的欧洲科学与人文科学院联合会(ALLEA)中并未找到该组织[10]

“外籍院士”的市场

如前述与俄罗斯学术往来密切的教授所说,“你不能说俄罗斯工程院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就是假的,它们是民间注册的学术组织,也有政府备案,也会组织科研活动,包括遴选成员。但统称为院士也有问题,说是学会或者协会的会士或成员可能更为恰当。

然而,相比“成员”,“院士”名号更具光环,且就此延伸出相关产业。

多位学者告诉《知识分子》,“中国‘外籍院士’的市场早已形成,且运作多年。”

数位院士和杰青告诉《知识分子》,自己曾多次收到邮件,邀请他们申报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并发来申报材料,但未曾提及价格。

“不排除一种可能,这类机构也需要学术权威来为他们背书。可能对于一些学者来说,他们收到邀请后也未必会仔细甄别分辨,申请又不费什么力气。但现在外界不加甄辨,全部称呼当选者为‘野鸡院士’的做法也不完全正确,我建议就事论事,真正该被批评的是学术水平不高又沽名钓誉的人,”一位上海985高校的教授就此事提出他的看法,他收到过两次类似邀请的邮件,“这次看到新闻,我和几个同事聊起来,各自打开邮箱,发现我们都收到过(邮件)。”

欧洲自然科学院中国中心的负责人此前接受《红星新闻》采访称,其院士资格不会进行售卖,也从没有收过申请者的费用[11]

然而据互联网流传,申请外籍院士的费用在40-100万。《知识分子》亦从两位没有关联的科学家处获知,有人通过电话或者微信的形式,告知可以代为申请欧洲自然科学院、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科学院院士,而费用为70万左右。

澎湃新闻此前曝光了一份掮客协议,一家注册于北京房山区的传媒公司收取80万服务费,可帮助参选候选人申请院士[12]。《知识分子》根据上述两位科学家提供的信息进行检索,邀请方是不同的传媒公司,注册地都在北京。

在对一些学术组织及其中国代表机构进行检索时,《知识分子》发现人员的多处重合。

以俄罗斯工程院(RAE)为例,其中国中心的联系电话与非洲科学院中国中心的电话是同一个,指向一家名叫“环球英才网”的机构[13,14]。2024年1月27日,俄罗斯工程院官网发布消息,暂停与丁志峰领导的中国中心合作[15],在此之前,同一时间段内丁志峰在不同场合,分别以俄罗斯工程院中国中心总干事和非洲科学院中国中心的头衔多次参与大学和地方政府组织的活动[16,17]

去年12月,全球英才网董事长、中工联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志峰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目前官网还能查询到名字),此事遭到B站UP主“耿同学讲故事”质疑。谈及为何对丁志峰提出特别关注,“耿同学”告诉《知识分子》,“其他人至少还在大学,或曾经在大学工作,最起码也有一个副教授的职位——这意味着他们有一定的学术成果,但丁志峰格外突出,一篇学术文章都找不到,知网上相关的文章只有两篇新闻稿。”

今年2月,丁志峰一行前往“耿同学”所在的学校。对于那次当面对质,“耿同学”称,“丁志峰本人没有说几句话,都是别人在说。我问他,你怎么证明你的学术能力可以评院士。他的回答云里雾里,就说我去哪里开了会,会上还有什么人。”

其后,“耿同学”添加了一位“副总”的微信,在双方的聊天对话中,对方表示会整理好丁志峰的学术成果发送。“到现在也没有发,那是2月的事情,现在都5月了”。

同时,俄罗斯工程院在中国的代表机构除了丁志峰所在的“中国中心”外,还有一家“中国代表处”,在今年1月,丁志峰尚未和俄罗斯工程院停止合作之前,两家机构以俄罗斯工程院的名义多次参与了政府、高校和科协的活动[18]

与此同时,俄罗斯工程院(RAE)中国代表处副主任焦雪梅还是俄罗斯自然科学院(RANS)中国科学中心的主任,与丁志峰一样,她也以两个不同的头衔出现在多个活动场合[19]

不过,目前尚未有足够证据显示,“明码标价”的第三方中介与上述学术组织及其中国分支机构的利益关系。

但无可否认,帮助参选国外学术组织的“外籍院士”在中国有相当规模的市场。

《知识分子》了解到,一些第三方机构(以传媒公司、人才培训机构等为注册主体)曾密集向国内各级研究人员、企业家发送邀请。

近两年,民营企业家评选外籍院士的人数也持续增加。其中包括吉林天三奇药业董事长李盛学、飞诺门阵科技创始人沈寓实、广东恒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江富生等。

对于为什么要申请外籍院士,一个“帮助推选外籍院士”的机构是这样宣传的,该平台自称“建立高端人脉和价值分享”:

“能够获得国际声誉和知名度;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提升个人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有利于推动学术研究和发展;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学术资源支持,包括项目资助、研究设备等。”[20]

此外,一些人士也可借以组建院士工作站。过去五年来,各地招才引智,院士工作站被认为能结合院士智慧与地方资源,地方希望借此带动高精尖产业发展。但过程中也有人指出,对院士过度追捧,导致地方政府和企业不考虑自身情况,盲目引入。

以此次事件中的“外籍院士”为例,根据现有规定,“外籍院士”无法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相同规格的待遇,但由于各地对外籍院士工作站认定标准不一,大量外籍院士被引入,其院士头衔来自各类学术权威存在差异的学术组织。

在云南,组建院士工作站的条件认定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茨奖等获得者,对于国境外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需要管委会审议。工作站一个运行周期为3年,院士工作站每年给予60万元,总额180万元的财政经费支持;专家工作站每年给予30万元,总额90万元的财政经费支持。[21]

2023年12月,云南临沧市人民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称,其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专家尚小珂(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达成外籍院士专家工作站签约合作协议,这是该院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2]

根据广西自治区2024年的院士工作站管理服务办法,院士工作站是指“承建单位与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认定参考目录中明确的相关国家的最高学术权威机构会员(其它国家、国际组织院士需获认定为自治区A层次人才)及其科研团队共同组建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23]

《知识分子》查阅了《广西高层次人才认定参考目录》,该目录修订于2023年12月,A层次人才中对于相关国家的最高学术权威机构规定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瑞典、日本等国家的最高学术权威机构会员(比照中国“两院”院士)”,相当于上述层次的其他高层次人才。[24]

就在此前半年,2023年5月,广西新增四家院士工作站,其中就包括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安、郑皆连,以及两位俄罗斯工程院(RAE)院士曹进德、张大伟。[25]

此“院士”非彼“院士”?

多位科学家和研究者们指出,全球范围注册备案的学术机构并不在少数,一些组织“更类似学会或者协会”,这些组织的“外籍院士”,更应该被称为“会员或成员”,不同机构间的学术含金量相差极大,此院士不等于彼院士。

“院士”在中文语境的被滥用,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外科学文化和制度的差异,并且有心人则利用了这种差异。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说,当下一些观点,以学术机构是否为政府所组织为衡量其权威性标准。“只因为其不是政府成立,就说这些学术机构是’野鸡组织’,这个批评方向错了。我们需要意识到,西方的治理体系和中国完全不一样,西方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而不是政府部门。严格来说,菲尔茨奖、图灵奖、诺贝尔奖也都不是官方主办或审定,但我们没办法说它们是‘野鸡奖项’,它们自有其权威和口碑,而不是靠政府背书。”

但在中国,院士、杰青、优青这一顶顶的学术帽子对应着不同级别的研究经费、职称、待遇、福利。

陈志文提出了一个类似的例子,“20多年前,美国教授雇人为自己的实验室干活,类似做一些化验员的工作,这类雇员叫researcher;但英文翻译成中文就成了‘研究员’。在中国,“研究员”和“教授”等同,属于正高级职称。一些researcher回国后,钻了这种空子,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的研究员,拿了正高职称。”

另外,当下一些“外籍院士”之所以盛行,也有部分地方行政机构、高校推波助澜的因素。这些学术机构和当选者以“院士”的名义出现在政府组织的活动上,官方的不加以甄别,则加剧了大众的误解。

“这次的事情也是同样的。地方政府出于招才引智的考虑,事实上,他们对这些‘院士’的含金量搞不清楚,甚至还多次出现地方科协和地方政府为其背书。因为文化问题,我们更相信显性的评价,一切都要量化,还有什么比一个院士头衔更能突出学术地位的呢?我们都知道,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难度很大,那就搞一个欧洲自然科学院,跟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差俩字,鱼目混珠,”陈志文指出。

事实上,即使在科研机构内部,对这些学术组织成员的含金量也无法进行甄别。以苏州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其拥有的省部级人才中,欧洲科学院院士(查证为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被同列一处。

《知识分子》获知,2021年,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被打一事曝光后,引起舆论声讨之外,科学界亦有声音要求对“外籍院士”的学术权威和含金量进行甄别和公布,但这项工作是否推进,以及是否有结果目前公众并不得知。

陈志文指出,对“外籍院士”的追捧的另一面,在于中国学术界内外对“学术帽子”的热衷追逐,“当然,如果我们现在做不到把‘学术帽子’都摘掉,那起码官方可以向公众科普,这些学术机构是如何注册运作的,他们的学术含金量是怎样的,这个工作你完全可以做,对吧?”(实习生冀思宇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下滑动可浏览) 
[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311489

[2]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661.shtm

[3]https://ainu.kpi.ua/%d1%87%d0%bb%d0%b5%d0%bd%d0%b8-%d0%b0%d0%ba%d0%b0%d0%b4%d0%b5%d0%bc%d1%96%d1%97/

[4]http://www.eaukr.cn/Default.aspx

[5]https://www.ras.ru/digest/showdnews.aspx?id=1e909c48-c1d6-422c-b63d-596d66ee33eb

[6]https://www.agri.sjtu.edu.cn/Data/Preview/7168

[7]https://www.eurasc.eu/members/

[8]http://zhishifenzi.com/depth/depth/6428.html

[9]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419865a

[10]https://allea.org/members/#toggle-id-4

[11]https://finance.sina.cn/tech/2024-05-12/detail-inauyrax6075485.d.html?fromtech=1&from=wap

[12]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311939

[13]https://www.aasciences.cn/index/theaas/about

[14]https://info-rae.cn/

[15]http://www.info-rae.ru/novosti/page/3/

[16]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10097407.shtml

[17]https://international.qlu.edu.cn/_t1951/2024/0321/c6618a239243/page.htm

[18]https://tech.chinadaily.com.cn/a/202212/07/WS63905d4ca3102ada8b225948.html

[19]https://cie.synu.edu.cn/2023/0607/c2593a88884/page.htm

[20]https://mp.weixin.qq.com/s/H7eP9q69DDos5KON9Cxu5w?poc_token=HHZrQ2aj-5X4Jf2Kc7-fngDo39xDh73QRNGEnO7w

[21]https://www.yn.gov.cn/zwgk/zfgb/2019/2019d20q/sjbmwj/201912/t20191212_185546.html

[22]https://mp.weixin.qq.com/s/kgw-det-w1hcR5y0plMYaA

[23]http://kjt.gxzf.gov.cn/xxgk/zcyd/zcfg/t17967630.shtml

[24]http://rst.gxzf.gov.cn/zwgk/xxgkzcfg/fgfxlm/t17781348.shtml

[25]http://kjt.gxzf.gov.cn/dtxx_59340/kjdt/t16532719.shtml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报人刘亚东

相关新闻

40万即可当选!“外籍院士”为何在中国井喷?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40万包过!“水院士”为何层出不穷?户外老牌 Columbia 如何在中国“扭转”颓势?CEO分析缘由CEO专访|销售额破3亿欧元,AMI 如何在中国市场做到“知行合一”?2024美本TOP30录取结果分析,中国学生录取“难”在哪?新加坡爆火“门神”即将在中国出道?请球迷停止打钱,3000万打赏款项将捐出高端对话丨全球肝癌新发病例一半以上在我国,为何肝癌“青睐”中国人?下一个“中国”,怎样才能还在中国?|| 大视野“中国女孩”为何抛弃潘多拉?顶尖大学退出世界排名,中国学生为何陷入“排名信仰”?花40万元买“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中国代表处:不会卖资格,被授予院士的中国人多“很正常”中国经济的“病灶”到底在哪里?美报告称“中国可能在古巴设立监听站”?中方驳斥暴跌千亿!中国“药神”,为何总走歪路?“在中国,掼蛋为什么越来越火?”在中国,“学二代”现象正在蔓延?美国没搞出来的“终极能源”,中国为何成功了?用电还能赚钱:欧洲的“负电价”,为什么不可能在中国出现?中国为何叫中国?3000年前的“何尊”,藏着中国来源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为何电视剧却在不断变“慢”?年赚33亿,却悄悄涨价!中国最自豪土特产,为何“背刺”国人?零丁洋在哪,文天祥为何要“过零丁洋”?“清官梦”在中国是白日梦吗?——写在王现敏开庭一周年之际“减肥神药”在中国获批,每周注射1次减重17%?这类人群不适用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