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一国际部到牛津大学,我多了些体会,添了些茫然
很荣幸收到小编的撰稿邀请。其实我思考了很久,却一直都没有动笔,因为自己也并不太清楚应该分享些什么,什么内容又会对同学们有帮助。
在申请季乃至高中生活都快要结束的时刻,我确实多了些体会、却也添了几分茫然,便只好一并记录,分享在这篇文章之中了。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来自北京一所知名的公立国际部,上的是ALevel项目,也有幸在这个申请季收到了牛津大学数学专业的conditional offer。
01 数学学习之旅:从“被迫”到热爱
细细回望自己的学习经历,我对数学的兴趣似乎是从初中乃至高中才真正变得明确和浓厚的。
小学时被迫去上奥数课(海淀区特色),那时对数学的印象是痛苦的——我并不是天资十分聪慧、学习能力极强的那种孩子,也自然无法快速地将成堆的知识塞入脑中并运用于解题之中。
虽说那些题目现在看来应该是“有趣的”,但小时候的我却体会不到一丝思考、解题的乐趣,我也始终厌恶这种畸形加速的教育模式。虽然那时候的一些训练对于之后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帮助,但我仍坚信会有更加适合的引导方式。
到了初中,有了更多知识积累后,我也渐渐从解题中获得了满足感,到后来能够体会运用数学方法去思考一道难题的快乐。我逐渐被数学吸引,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与方向。
到了高中,随着学习的愈发深入与拓展,我也似乎能逐渐感受到数学那种简洁的、逻辑的美。我十分享受通过纸笔将自己的想法直观表达出来并反复试验、验证,在一次次尝试之中去探索新的数学公式、知识、领域。
似乎只有在数学学习中,我才真正感受到了探索、实验的乐趣与自由,也正是这一点使我更加热爱数学。
02对学科的热爱源自何处?
讲了这么多,其实我也无法精确地说出自己对于学科的热爱到底源自何处——好奇心、探索欲、成就感?亦或是都有几分。不过,我想自己能够坚持学习这么长时间,也算是热爱的一种体现吧。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性格也不同,自然也会对不同的学科领域产生热情。而能够产生兴趣的前提便是勇于尝试、勤于探索。至于到底怎样判断最适合的方向,或许也只有自己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在有了一些学习经历和感受后,我们便需要选择自己的方向并坚持不懈地学下去。同时,也要时不时地追问自己,到底为什么喜欢这门学科。
其实在国际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嘈杂环境的影响。当有些同学变得更加功利与轻浮,学习和做事也充满目的性,甚至不择手段,我们更应该守住自己对于学科纯粹的好奇与热爱。踏踏实实地沿着自己的好奇心前进。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为自己在高中阶段很大的成长便是思维更加活跃与批判——无论是哪个方向,“我想提问”都是最为重要的,对于一些有疑惑或是不确定的点一定要勇于问出。
面对一个定理我可能会想它是因为什么成立的?怎么被发现的、思想又源自哪里?为什么这么有效?有没有可能进一步改进与推广..... 当我们面对每一个疑惑都能够学会提出好的问题,也就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这样思考不但会更加有效、有趣,我们也能尽早脱离应试环境下思维的固化,去真正地拥抱、探索这些领域。
同样的,我们应该被心中的好奇所引领,而非用功利性的态度去对待这些本应极为有趣且灵动的学科。
03步履匆匆,但别忘了阅读
其实,国际教育的特质一直赋予着我们进一步探索的自由——实验、科研等等机会无疑是有益的,我们应当勇于尝试、要把握住机会。这些资源便很有可能帮助我们或是深入对学科的理解、或是发现新的兴趣。
同时,阅读也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身边有些同学可能确实走得太急促,目光也太过于被结果所吸引,忽视掉了平时阅读思考的重要性。但在这个价值观、思想观形成的年纪,我想阅读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对于学习理科的同学,在除去一些很专业的textbook之外,我很推荐有关科学史的一些书籍——通过阅读学习科学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理解学科的从何而来又要向哪里去。
当我们努力站到更高的层次,至少心中的目标会更加坚定,也会充满更多热爱和力量。
04英国申请的几点注意事项
讲了这么多之后,我想也是时候讲讲申请了。
因为我主申英国方向,今天便简单讲解一下英国的申请。英国方面的UCAS申请系统上能填写的基本只有以下内容:
1、成绩(AS成绩+预估分)
项目的考试只要跟着课内老师走,踏实地学并且在考试前把近些年的past paper都刷一遍,我觉得基本都是没有问题的。
2、PS
英国申请仅有一篇600字左右的personal statement,在其中阐述对申请专业的兴趣与探索。我的文书基本是通过自己的学习、阅读以及夏校经历等体现我对数学的热爱并展现了我在高中为学科兴趣做的准备。
3、语言成绩、推荐信等一些别的信息。
所以许多大学和专业主要是通过大考成绩+文书决定录不录取的; 同时,很多更加competitive的专业/学校会有入学考试,比如牛津、剑桥有STEP、MAT等等,大部分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也会有自己的笔试。
这些学校的考试便是决定学生能否收到面试的最重要条件,而牛津、剑桥能否成功录取则主要由面试表现来决定,同时也会以一定比重参考笔试成绩。(因为大家都很强,文书、成绩等信息没办法很好地区分申请者水平)
笔试、面试其实就是在考察大家的学术能力——所以,很推荐大家尽早确定自己的方向并积极地拓展学习,也可以打一些学术竞赛。
虽然竞赛除了在文书里面提一下很难展现在申请之中,但参加竞赛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学习更广更深的知识,然后enjoy it! 从中学习到的思维方式和学科素养也将会是决定笔试、面试能否发挥好的重要因素。
05面试:和一流学者讨论的难得机会
我在收到面邀后,便找了学长学姐、学校数学老师、同专业申请同学进行了多场模拟面试。每个人的风格都很不一样,这也帮助我在正式的面试中可以适应教授的风格。
同时,自己也会练习在解题时用英文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我的正式面试一共有3场,2场来自我选择的一院,1场来自随机分配的2院。我的紧张情绪在面试开始后就迅速淡化,因为每一位面试我的教授和研究生都非常非常的nice。
其实,面试中的题目很多都不会那么的难(毕竟时间这么短,而且是面试而非笔试),所以我认为很大程度是在考察申请者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在学术能力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因为这些教授都会是在今后3年里面教你的老师,所以面试的目的也是在看你是否是“teachable”的。
整场面试就像是一场很轻松愉悦的讨论——与面试官交流,根据他们的hints一步一步做出题目,整个过程就是在探索一道很有趣的数学问题。It's just a fun and relaxed conversation.
想想我们可以与一流的学者们探讨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难得且令人兴奋的事情啊!
其实,在很多意义上,我认为申请是与高中的学习非常矛盾的。
作为一个十分“结果导向”的过程,申请季常常使人变得功利、焦虑、与麻木。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也迫使我们很容易忘却自己心中所热爱或是坚持的东西,而过度的专注甚至沉浸于最后的结果,但我想我们应当拿出坚定自己的勇气与魄力,去坚守住初心与纯粹,为了心中的理想上下求索。
《留学字典》原创文章精选
分享·留学圈
数据·申请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