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学生带爸妈用餐时遭遇微歧视!究竟是怎么回事...
最近,一位小红书博主的遭遇引起了留学生们的广泛讨论,她疑似在纽约一家很出名的牛排馆遭遇了隐形歧视。
爸妈来纽约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带他们去了一家据说口味和环境都很不错的牛排馆。
点完餐后,我抬头一看,发现我们这区的小桌坐的全是东亚面孔,而前面的区域坐的都是传统印象中的白人。这一瞬间,我感到非常不舒服,仿佛那条走廊成了一道无形的隔离线。
虽然当天的服务和菜品质量都很好,但这种安排让我觉得有些微妙的歧视。我开始怀疑是不是因为我们是亚洲人,所以被安排在这个区域。后来,我在Yelp上看到一些亚裔顾客的差评,他们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有评论说,老板和经理对待亚裔顾客很不礼貌,服务质量明显差于对白人顾客的态度。
有些网友分享了他们的类似经历。有一个人在加州的一家高档餐厅被安排到很偏的位子,周围全是亚洲人。虽然服务员态度不错,但还是让他感到不舒服。另一位网友提到,她在纽约另一家牛排馆也遇到过类似情况,但选择了息事宁人。后来,她学会了在入座前先给服务员塞小费,这样就能得到更好的座位。
我还看到有一位亚裔顾客的经历特别让我感同身受:服务员除了倒水之外,完全没有为他们的餐桌提供任何服务,并提醒他应该给小费。也许因为他是年轻的亚裔,服务员认为他不会支付小费,因此根本没有提供任何服务。他还发现这个要求很冒犯,因为服务员很清楚自己没有提供任何服务(一次也没有问过食物怎么样以及他们是否需要任何东西),但仍然向他要小费。鉴于当时已接近午夜,他确实给了小费,但这次经历非常令人失望。
博主回复说,为了获得更好的服务而花钱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坐头等舱和公务舱,但在餐厅里,如果没有标明高级座位,那顾客就应该被平等对待,保持尊重。即使是穷学生或者有色人种,也应该享有同样的尊重和服务。
有网友认为,餐厅这样安排可能是因为白人顾客的小费更高,服务员更愿意服务他们。但也有网友质疑,这种安排是否对非裔顾客也适用。还有人表示,餐厅可能是根据顾客的社交圈和习惯来安排座位,但博主认为,主动选择和被动安排是两回事,个人的喜好不能代表整个群体。
评论区的讨论非常热烈,很多人表示共鸣,觉得在海外生活的亚裔经常会遇到类似的微妙歧视。微歧视(Microaggression)是指那些不易察觉但存在的细微歧视行为,通常表现在日常语言和行为中,针对特定群体如少数族裔、有色人种、残疾人和女性。这些行为虽然看似无害,但会对受影响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微歧视的例子包括,理所当然地认为有色人种是外国人,问他们“你来自哪里?”或者认为他们没有遭受种族歧视和不平等的经历。还有一些带有刻板印象的言论,例如认为所有亚裔看起来都很相似,或者假设所有少数民族成员都说同一种语言,具有相同的文化价值观。
这种说不上直接的微妙攻击在很多情况下,连歧视者自己都难以察觉,但对于接受者来说,却是一种持续的、隐性的压力。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个人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焦虑和创伤等心理健康问题。
种族问题和微歧视是敏感而复杂的话题,每个人的感受和反应可能不同,但我们应该勇于发声,质疑不公,推动社会进步。通过讨论和交流,我们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
在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后,我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理解。有些人觉得在海外生活的亚裔确实会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微妙的歧视往往最让人难受。你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分享出来也可能被认为是“过于敏感”或“玻璃心”。
然而,我们尊重不同观点的碰撞,这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发起这样的讨论,有争议很正常。但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多一些质疑和发问,少一些检讨和内耗。每一分权力的争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勇于发声,好过甘当鸵鸟。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感受到,生活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面对各种微妙的歧视和不公,我们需要保持敏感和警惕,同时也要勇敢发声,为自己和他人争取应有的尊重和平等待遇。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更加公平和包容,让每个人都能在尊重和理解中共同成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