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增先心病风险!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科学声明,指出生命早期的环境暴露,如空气污染、重金属和内分泌调节化学物质(如酚类和邻苯二甲酸盐)等,与先天性心脏病、川崎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声明指出,儿童是对环境毒物和污染物特别敏感,避免接触污染物应作为优化儿童心血管健康的一项关键战略。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孕妇在怀孕期间过热和发烧与胎儿畸形有关,最常见的是神经管缺陷和先心病。
一项回顾性队列分析发现,暴露于大于30°C的温度的天数与心脏缺陷风险显著增加有关,与房间隔缺陷的关联最强。
美国研究也显示,春夏长时间(3~11天)暴露于极端高温,与先心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对于儿童心血管健康和先心病,空气污染与极端高温之间有相互作用。
比如,极端高温增加干旱,而与之有关的野火增加,又导致更多的环境污染物,如臭氧和烟雾。
有证据表明,暴露于极端高温和空气污染均与先心病有关,与单一因素相比,暴露于两种因素对先心病发病的影响更大。
空气污染包括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与心血管疾病和炎症疾病(如哮喘)有关。
川崎病是中等动脉的血管炎,可表现为冠脉扩张或心肌功能障碍。
而空气污染与氧化应激和炎症有关,可使遗传易感儿童易患川崎病。
有研究发现,儿童暴露于环境污染与川崎病风险呈正相关。儿童时期的川崎病与产前暴露于环境、工业空气污染正相关。
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环境毒物,对心血管有不良影响,部分归因于其可损伤重要器官的自由基。
铅可升高血压,血铅水平每增加一倍,收缩压就会升高,高血压风险会增加50%。
产前铅暴露也与新生儿血压有关,可能机制包括一氧化氮信号受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改变,促进炎症,诱导内皮损伤或血管纤维化,增加了小动脉水平的阻力。
苯酚、邻苯二甲酸酯、多环芳烃和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是食品添加剂、塑料和制造业中普遍使用的化合物,成为干扰内分泌的化学物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化学物质与心血管疾病直接关系。
93%~99%的人至少暴露于一种化合物。婴儿和儿童可能通过经胎盘和母乳、塑料玩具或喂养器具以及食品添加剂或包装而暴露于这些化合物。
在关键发育时期,暴露于这些化学物质使儿童易受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改变的影响,导致不可逆转地结构和功能异常。
酚类物质,包括双酚A及其新出现的替代品如双酚S,是内分泌学会认定的干扰内分泌的化学物质。
FDA要求婴儿塑料奶瓶和杯子中禁止含双酚A,但罐装食品、 纸制品和其他可摄入、可吸入或可透皮吸收来源的密封剂中仍可能使用双酚类物质。
邻苯二甲酸盐主要见于日常护理品、化妆品或食品包装材料。邻苯二甲酸酯可增加氧化应激,从而损害血管顺应性,升高血压。尿邻苯二甲酸盐与血压升高风险增加20%相关。
产前暴露于较高的母体血清邻苯二甲酸盐与成年后较高的收缩压和较低的舒张压有关。
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被用作食品添加剂,水和食物来源的污染仍然存在。半衰期长达9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大量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积累。
青年人接触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与LDL-C升高有关,而与甘油三酯和HDL-C的关系则更为复杂。
关于早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在青少年和年轻人中的横断面研究发现,全氟辛烷磺酸与颈动脉增厚有关,另有研究发现,干扰内分泌的化学物质与肱动脉扩张增加有关,而与脉搏波速度无关。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