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90后造机器人,融了十几亿
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邱处机
作者 | 邱鑫浩
推荐人 | JIANG
2023年ChatGPT 4 的问世,不但引发全球AI大模型的军备竞赛,也意外激活了另外一个火热赛道——人形机器人,后者是具身智能的一个场景应用。
宇树科技创始人 王兴兴
过去一年,不但华为、小米、三星、谷歌、亚马逊等巨头都在抢滩布局人形机器人,还有一大批创业公司争相涌现,拿到大笔融资。
其中一位90后创始人,就是宇树科技的老板王兴兴。
相比其他名校背景的创始人,王兴兴的求学经历略显平庸。但过去几年,他却累计拿到了十几亿元的融资,成为90后征战硬科技的代表之一。
“我虽然才34岁,但已经拥有20多年的机械设计经验了。”王兴兴略带自我调侃的语气,似乎说明了一切。
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上帝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可能也会给你关上一扇窗户。这句话放在王兴兴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1990年出生于宁波的王兴兴是个典型的偏才。他逻辑思维能力很好,理综科是强项,但在语言方面的天赋却是一塌糊涂。
用王兴兴的话来说,从小到大,他的英语几乎一直挂科,高中三年的英语考试只及格了三次,语文这门学科也考得一般,所以最后本科只考到了浙江理工大学。
后面即使努力改进,但王兴兴还是因为英语太差,考研落榜浙江大学,被调剂到了上海大学。
王兴兴曾经一度因为学校背景,在那些名校学生面前感到自卑,最后还是机器人帮他找回了自信。
其实从小开始,王兴兴便着迷一切和科技有关的东西。他不但在小学时就看遍国内引进的前沿航空航天、生物化学等科技题材的纪录片,还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些零部件,然后动手做电动玩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009年,刚上大一的王兴兴就迷上了机器人制造,19岁的他独自一人做出了一个双足人形机器人。
研究生阶段,王兴兴再创佳绩。他独自一人,从底层电机驱动板、整机机械结构到整机运动控制算法,开发出一款低成本高性能纯电驱动的四足机器人XDog。
凭借只需要一两万元的研发成本和完善的功能,王兴兴的XDog拿到2015年上海机器人大赛的二等奖,在科技圈小火了一把。
“很多时候就是灵感涌现,你在想一件事情,突然觉得那个东西不错,可以把他们相互结合一下,或者有什么创新点。方法我觉得也很简单,你每天 24 小时一直想就行了。现在比较忙,读书那会很简单,你睡觉时间多想想,突然就会有灵感了。”关于XDog的制造灵感,王兴兴在接受《晚点LatePost》采访时表示。
XDog的脱颖而出,不但让王兴兴找回了自信,基本可以和那些MIT的硕士、博士玩到一起,还奠定了未来创业的基础。
02
性价比之王
其实王兴兴一开始并没有获得投资人青睐。那场比赛后,他加了几个投资人微信,想拉点投资创业,但没有伯乐愿意投他。
直到2016年6月,XDog在国内外的媒体上和机器人圈都火了一把,王兴兴才拿到北京一个天使投资人的200万元投资,那时他刚在大疆干了三个月。
两相权衡下,王兴兴还是选择独自创业,成立了宇树科技,专门研发低成本高性能的四足机器人。
彼时的四足机器人主要有三种客户。一是纯消费者,买来玩的,或者做一些简单的教育编程;二是教育科研机构,买来做科研、教学和发表论文;三是行业应用,比如说电网巡检,一些发电厂、化工厂的巡检。
一般创业公司会聚焦一个场景发力,但宇树科技却把所有场景都做了。“这是个小众行业,我希望把这个行业能赚的钱全赚了。”王兴兴在接受《晚点LatePost》采访时谈到。
宇树突围的方法有两个。
在成本上,王兴兴延续自己的风格,把四足机器人的价格从一开始的几十万元,降到了现在的1万元起。
在王兴兴看来,除了大规模量产,对于整个生产链路和工艺的设计,是降低机器人成本最关键的要素。
另外,宇树科技也一直在做产业整合,这些年已经实现了电机、锂电池包、无线通信、视觉模组、3D激光雷达的自研和生产。“我们每年都会进一步,能自研的全部自研。”王兴兴坦言。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宇树机器人的生产成本。
在性能上,经过几年的摸索,王兴兴也逐渐建立了一套客观的指标衡量体系。比如机器人的稳定性,适应各种复杂地形的运动能力,续航能力、使用的便利性等等。
“做产品就是一件很理性的事情,你要证明在这个市场,你的产品相对于别的产品有竞争力。”王兴兴分享了自己踩过几次坑后的心得。
凭借性价比,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不但收获不少客户的青睐,还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登上央视春晚和冬奥会开幕式的表演舞台,一时风头无两。
截至目前,宇树科技已经成为全球四足机器人出货量最多的公司,占比超过60%,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获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四足机器人公司。
王兴兴很喜欢大疆这家公司,后者目前也是全球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霸主,王兴兴正一步步向自己的榜样靠近。
03
顺势而为
王兴兴时常研究自己关注的公司,思考它们能够做大做强的原因,其中雷军所说的“顺势而为”对他影响很深。
而这两年的一个大势就是人形机器人。
过去一年,除了特斯拉、本田、丰田、华为、小米、三星、谷歌、亚马逊等巨头在人形机器人抢滩布局,很多创业公司也不断涌现,比如智元机器人、逐际动力、星动纪元等。
据高盛预测,到2035年,仿人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40亿美元。如此规模的市场可以填补48%到126%的劳动力缺口,以及高达53%的老年护理缺口。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兴兴其实并不相信人形机器人会成为主流,连当时整个圈子都持悲观态度。而让他做出改变的,是ChatGPT4的出现。王兴兴越来越相信AI技术,能让机器人变得更像人类。
基于过去在机器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去年宇树科技仅3个全职员工,便在半年内做出第一款人形机器人H1,售价9万美元,是国内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
宇树科技凭此,也顺势完成了最新一轮近10亿元的B2轮融资。
H1
过去半年,秉承之前一切从简的设计理念,宇树科技在人形机器人上面又有了很大突破。就其5月13日发布的新款人形机器人 G1而言,相比H1,性能上有了明显提升。
G1不但身体和双腿能旋转近 360°,还可以 “缓慢” 地完成鲤鱼打挺,手部也从圆疙瘩变成了有三根指头的灵巧手,能舞棍、开可乐、砸核桃。
另外在价格上,G1也比H1便宜超 80%,入门款降到了9.9 万元人民币,宇树科技再次成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热门话题。
G1
在王兴兴看来,通用机器人最重要的还是智能,人能做的事情它要能做,人不能做的事它也甚至能做。
不过目前AI技术和硬件的结合还处于早期,王兴兴认为,现在还没有到达技术临界点,最快也需要3到5年。
虽然困难重重,但发展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不但资本在下赌注,工业和信息化部去年10月也印发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当你做的事符合主旋律,好的资源就会向你倾斜。”王兴兴悟出了一个道理。
加入《首席访谈》栏目组
往期首席
推荐阅读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