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味太重,他也被骂到破防了
最近,有个导演「发疯」了。
高群书这两天在微博上频发微博「怼」网友。
因为他的新片《三叉戟》上映后口碑不如预期。
于是,一边发微博回应差评。
另一边,努力点赞和感谢喜欢这部电影的人。
不难发现,高群书所言的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态度有一种「不是电影不行,而是你们欣赏不到位」的感觉。
所以,这番回应立马引起了反效果。
不少网友吐槽高群书面对差评如此破防,根本就是输不起的表现。
这倒是激起了鱼叔的好奇,想看看这《三叉戟》究竟有什么魔力。
没想到,又工伤了...
《三叉戟》
本片改编自公安作家吕铮的同名小说。
这部作品早在4年前就拍过一部电视剧。
由陈建斌、董勇、郝平主演。
剧集整体质量还不错,豆瓣曾一度被打出8.4的高分。
按理来说,有原著打基础,最起码在内容上应该不会有很大问题。
再加上,高群书导演本人也是有代表作的。
他手中不仅有口碑超高的电影《风声》。
还有豆瓣9.1分的扫黑神剧《征服》。
在内地刑侦反黑题材中,他称得上一声佼佼者。
只是,这两年也不知道他是怎么了。
拿出来的作品各种槽点。
前段时间的一部电视剧《猎冰》,故事和女主姚安娜被全网群嘲,最后得了4.3的成绩。
到了这部《三叉戟》,再次维持烂片的水平:
5.2分。
关于高导的微博,主要有两点中心思想:
一是诉苦。
高导在微博中直言,《三叉戟》拍摄于疫情之前,整个过程困难重重。
而且太穷了。
拍摄时没钱。
投资不到一个亿,导演个人投资都几乎过半。
以至于很多演员都是出于情义,出于对电影的热爱而几乎零片酬出演客串。
宣传也没钱。
推广与商业化都无钱去做,因此好声音出不去,坏声音传千里。
二是抱怨。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网络中对于警察办案生活的质疑。
不少人觉得片中的警察都太假了。
对此,高群书直言:
三叉戟作者,编剧之一是从警24年的现役警察,影片历经公安部门各部门上上下下十几次审查,居然说假。
无语。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个电影,我敢说,三叉戟无一处假。
对于这两点,鱼叔其实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
且不说,放眼全球「成本低但口碑好」的电影从来都不少。
远了,有鱼叔刚和大家聊过的昆汀的《低俗小说》。
它以800万美元(演员片酬500万)的成本,收获全球2亿美元的票房以及超高的口碑评价。
成为影史上著名的低成本高票房的范例之一。
近了,有与《三叉戟》同期上映的电影《朱同在三年级丢了超能力》。
同样是不高的成本,还有极少的排片及极少的宣传。
却看一个喜欢一个。
最主要的是,《三叉戟》的问题实际上根本就不在于警察方面是否真实。
而是整部电影都不合理。
先简单说说故事情节。
片名「三叉戟」指的是三名警察。
「大背头」崔铁军(黄志忠饰)是一名心思缜密,有大局担当的经侦警察。
「大棍子」徐国柱(姜武饰)是负责武力输出和人脉资源的巡警。
「大喷子」潘海江(郭涛饰)则是由刑警转为预审员,伶牙俐齿,善于洞察人心。
因为三人能力出众,20年前一同破获一桩大案而成了警界的传奇组合「三叉戟」。
20年过去,就在老三位临近退休时,他们被临危受命调查一件涉案金额巨大的国内联合国外的金融洗钱大案。
在调查过程中,社会黑恶势力、体系内贪腐、三位警察的过往也逐渐浮出水面。
而且这个案件与20年前那个令他们声名大噪的案件竟也有关系。
「三叉戟」该何去何从,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成了故事的核心线索。
本片的故事逻辑本身其实并不复杂。
但就是硬生生地搞成了一锅粥。
这么说吧,鱼叔感觉自己像看了一部超长的电视剧预告。
里面的每一个情节,都像是从一部电视剧中抽出了一段,然后拼凑在一起。
很多内容都是没头没尾的,叙事顺序更是被剪得稀碎。
像是三人组因为20年前的案子产生了分歧,关系发生了裂痕。
画面中三人站在海边,相互质疑,大棍子甚至还出拳重击大背头。
就当你以为他们要决裂时,下一秒又宛如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大背头第一时间主动去接了受伤的大棍子。
然后,画面又切回海边,大背头开始倾诉自己的计谋。
道理我好像都懂,但剪成这样我又不懂了。
明明并不是那么复杂的剧情,这样一来一回搞得好像多出几条故事线。
同样混乱的还有庞大的出场人物数量。
片中人物个个都像走马观花一般从观众眼前掠过,而且恨不得每个人都有外号。
每当你以为这个人有什么了不起的故事时,就突然下线了。
例如魏晨饰演的警局政委。
身为「保护伞」,他本该是三位主角最大的障碍。
结果,其作用除了和韩庚进行了一场尴尬对戏外,就只剩下金融案boss黄老板(金士杰饰)口中「他帮忙拖三天」而已。
整部电影废戏一堆,看得人心累。
故事难看,人物也不会好。
「三叉戟」的老三位与其说是警察,还不如说是行走江湖之人。
声音一个比一个大,做事儿一个比一个莽,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一般。
三位主角在片中除了领奖就没有穿过警服拿过枪。
总是戴着蛤蟆墨镜,要么穿着皮风衣,然后手持铁棍嗷一嗓子就上去械斗。
在他们身上我很难感受到一点人民警察的不易。
反倒是宛如小马哥一般,充满超雄气息的个人英雄主义疯狂溢出。
至于片中的女性角色更是让我坐立难安。
因为她们的存在完全是被用来凸显男性魅力的作用。
片中一共主要有三个女性角色。
黄小蕾饰演的妻子,是等待被拯救的形象。
何杜娟饰演的女秘书,是被男人踩在脚下或用开水烫的玩物。
陈都灵饰演的女孩,则是被迫出卖肉体来色诱他者的筹码和构建冲突的「红颜祸水」。
在她为数不多的出场中,要么是被男人玩弄,要么就是自己的性爱视频被故意泄露而自杀。
这说一句恶臭,不算过分吧。
另外还有一点。
本片还极尽夸大视觉上的奇观化。
《三叉戟》邀请了韩国电影《黄海》《极限逃生》的动作指导团队。
并聘请了十几名韩国动作演员,是中国电影中聘用韩国动作演员最多的电影。
因此片中充满了大量血腥暴力的场景。
可以说,在审查允许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直观展现出来。
但,真的不好看啊。
当然,依旧有一些人表示喜欢这部电影。
他们在高导的微博下应和他的不易,同时也提到了删减带来的影响。
将这种观点与高群书的回应放在一起看,其实就能发现,内娱现在早已形成了一种风气:
合理甩锅。
剧情乱,怪审核与删减。
毕竟我得能上映才行啊。
人物假,怪观众不是专业的。
因为「老警察看了都说真实」。
如果这些都怪不着了,现在还有一种方式来逃避,叫做「撤档」。
种种借口,很容易就让这些创作者们主观忽略真正的问题所在。
就像《三叉戟》中我觉得最离谱的片段。
大背头与大棍子去追捕一个穷凶极恶的杀人犯,此人手底下还带着一群杀人不眨眼的小弟。
两人既没有枪,人数又抵不过,却还要上去硬刚。
这就算了,因为支援一直未到,两人也受了伤,眼看就要被一刀捅死。
一群和他们同样年龄的老司机们,因为压抑不住心中对于正义的一腔热血,手持铁棍大喊着冲了上去。
场面很燃,打斗也很激情,但这背后的逻辑真的合理吗?
如果将这种高涨的情绪拉出戏外,再看看高群书的微博。
你会发现,高导无论戏里戏外都仿佛陷入了一种对过去荣光的沉迷,从而透露出高高在上的说教爹味儿。
其实,不少人在看完本片后都给出「观感很像《老炮儿》」的评价。
就像刚才提到的对打桥段,就和《老炮儿》中六爷冰面「茬架」的感觉很像。
而且两者都是一个关于「爹宇宙」的故事。
《三叉戟》中有一句台词:
永远不要忘记,警察就是你爹,是你爷爷。
这话完全奠定了《三叉戟》的核心基调。
三位老炮儿年轻时威风凛凛,老了更是以一当百。
如此巨大重要的案子,年轻人不行,还得他们老三位来。
你要说他们因为办案经验丰富,我可以理解。
但也用不着将年轻警察描绘过于「青瓜蛋子」吧。
在他们三位大杀四方之时,跟着他们的小刑警找个线人都会被砸脑袋。
要是办事办得好了,也必须说上一句「师父教得好」。
无处不在彰显「父辈们的荣光」。
而且片中的人物关系也是充满了年轻人与老人的对立。
欧豪饰演的耿小青是20年前被大棍子击毙的嫌疑人的儿子。
也是整个故事最终的boss。
本来他已经手刃了黄老板这个干爹,要去找大背头等人复仇了。
他大叫着:
那些老屁股们霸占这个世界太久了。
但最终无论如何发疯卖狠,还是被「老屁股」们利落收拾了。
为何?
因为姜还是老的辣嘛。
你仔细想想,这种书写是不是与高群书在微博上怼人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样的?
但《三叉戟》和《老炮儿》还是不同。
甭管再怎么说六爷如何生猛,但在他倒在裂纹的冰面上时,他的时代就过去了。
可在《三叉戟》中,高群书不愿放手。
因为他让大背头他们放弃了退休。
让本该往上走的徒弟们退后了一步,大喊着「师傅」后继续衬托爹们的故事。
他电影中高放着崔健的那首《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他将这首新世代畅想未来的歌曲变成了老家伙们的赞歌。
可他没想到。
最终竟只落了个一地鸡毛。
老家伙们的荣光,终究只能在虚构的电影世界里不合理地膨胀。
戏外,再怎么嘴硬,也还是烂片一部。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助理编辑:旺达的托马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