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高管变动频繁,主业仍稳定运转
图/pixabay
文 | 《财经》记者 赵天宇
编 | 孙爱民
云南白药高层变动不止。
2024年5月24日,云南白药披露,董事陈发树、路红东、陈焱辉退出董事会。其中,路红东仍担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而陈发树、陈焱辉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云南白药披露的信息显示,从2023年3月6日至今,已经有七名高层辞职,涉及董事长、高级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首席运营官等职务。
此次退出董事会的陈发树、陈焱辉是父子。到此次退出,陈发树在云南白药董事会任职总计不到五年,历任联席董事长、董事。
虽然不再任职,陈发树的影响没有褪去。他曾为福建首富,也参与过云南白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
至今,陈发树及其控制下的新华都,与云南省国有股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仍并列为云南白药的第一大股东。
从1993年作为云南第一股上市,至今,云南白药在资本市场浮沉三十载。经历过混改,带上陈氏烙印,2019年后,云南白药的公司治理形成了无控股股东、也没有实际控制人的局面。
自陈氏父子退出董事会消息公布,5月27日、28日两个交易日,云南白药股价表现平稳。
虽然发生人事变动,但云南白药董事会的董事背景格局未变。
路红东退出后,新提名的郭昕,依然是来自云南省国资方的推荐;游光辉、上官常川来自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荐,意即顶上陈发树父子二人的董事会席位。
2019年8月21日,陈发树开始担任云南白药的联席董事长,任期三年满后,担任董事,直至此次退出。
5月26日,《经济观察报》发文称,早在去年下半年,陈发树就被云南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带走,其子陈焱辉则避走海外。云南白药及新华都表示对陈发树的境况不知情。
目前,云南白药的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独立董事4人、非独立董事7人。其中,非独立董事由国资方2人、新华都2人、高管团队2人、云南合和1人组成。
目前,张文学担任董事长,他曾任云天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与云南白药类似,云天化也是云南省国企改革的代表企业之一;董明担任首席执行官、总裁,过往履历主要在华为,2021年加入云南白药。这两位董事即出自云南白药高管团队。
董事会中,云南国资方背景有2人,谢云山和此次被提名的郭昕。新华都背景也是2人,即此次推荐的游光辉、上官常川。
还有一位董事,李泓燊,来自云南白药第三大股东云南合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经历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从2019年后,云南白药至今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
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不罕见,尤其是涉及到国企混改。比如格力电器也是经历混改后,至今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一位同样经历过国资混改的药企负责人告诉《财经》,一个多元化的董事会有它的好处,固然有可能在重大议题上,大家认识不一致时,需要更多的讨论、争论、妥协来达成共识;但董事会成员们各自有自己的视角和资源,重大决策时,能做更加周全的考量,这也是有价值的一面。
云南白药的现任董事长为张文学,从今年2月23日开始担任该职务。
此前,云南白药有过“王明辉时代”。王明辉1999年进入云南白药,于2004年担任董事长,到2023年宣布离开,执掌云南白药有近20年的时间。
2022年11月7日,王明辉连任该公司董事长,原本任期为三年,然而仅4个月后,2023年3月7日,“因个人原因”,他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及控股子公司的一切职务。
即便陈氏父子退出了云南白药董事会,作为股东,他们对云南白药的影响难以消弭。
2016年至2017年,云南省启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新华都实控人,陈发树斥资253.7亿元入局,持有云南白药控股股东云南白药控股有限公司45%的股权,与云南省国资委并列为第一大股东。其后,双方持股经历过调整,但新华都及其一致行动人与云南国资方并列第一大股东的治理结构,至今未变。
陈发树给云南白药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炒股。
2021年、2022年,云南白药利用闲置自有资金,开展过一系列证券投资。当时公告披露,公司董事会授权董事长、联席董事长,牵头组建投资执行团队,制定执行具体投资运作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投资个股的比例及退出的止损线,收益目标等。彼时,联席董事长即为陈发树,直至2022年11月7日届满离任。
也是在那两年,云南白药因炒股巨亏。2021年云南白药因权益投资失利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高达19.29亿元,亏掉了前三年赚来的大部分投资收益。同年其净利润同比下降49.15%,创下上市以来的最大降幅。
这是不少投资者评价陈带领云南白药“不务正业”的根源。
2022年,云南白药的证券投资亏损仍在继续,当年年报显示,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超过6亿元,原因就是持有的证券、基金单位净值变化。
随着陈发树父子逐渐淡出董事会,云南白药对炒股也不再执着了。
今年1月16日,云南白药方面在与阿布扎比投资局人士的调研沟通中提到,“在进一步聚焦主业、谨慎投资的原则下,公司已于2023年三季度退出全部二级市场证券投资,并计划于2024年不再开展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业务。”
虽然公司高层变动频繁,但这不影响云南白药的主业稳定运转。
云南白药2023年年报显示,营业收入391.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7.19%;净利润40.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41%。
登陆资本市场30年来,云南白药年年分红,截至2022年度,累计现金分红金额超过207亿元。
2024年第一季度,云南白药实现营业总收入107.74亿元,同比增长2.49%;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同比增长12.12%。
目前,云南白药的主营业务分为药品、健康品、中药资源、药品流通四个部分。
药品业务,即以云南白药相关产品为主。2023年,药品事业群主营收入 64.81亿元,同比增长8.16%。白药系列核心产品亦有增长态势,毛利率达到70.6%。
其中,云南白药气雾剂销售收入贡献超过17亿元;云南白药创可贴、云南白药膏等产品,销售收入过亿。
云南白药牙膏,则归在公司的健康品范畴里。据尼尔森零售研究,在口腔护理领域,云南白药牙膏占国内市场份额24.6%。2023年健康品实现营业收入64.22亿元,与药品业务的收入贡献处在同等规模。
这家拥有12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也在寻找新故事——核药。
2021年,八部门联合制定的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的文件——《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掀起一轮核药市场的热潮。
次年,云南白药就开始布局以核药为中心的创新药开发。从中药到核药,研发的跨度无法弥合,云南白药选择了外部合作的方式。2022年9月,该公司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签订协议,引进了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靶向核药相关专利。
2023年2月,云南白药与北京大学联合成立的“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启用。
今年5月,INR101注射液获批可以开展临床试验,这是一款化学1类放射性诊断类药物,适用于前列腺癌患者PSMA阳性病灶的PET成像。
另一方面,云南白药还在尝试与华为合作,2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致力于中医药行业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应用,打造中医药行业大模型。
这两个方向的尝试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当下,能给云南白药带来如牙膏一般业绩强心针的产品并未出现。5月21日,在投资者调研活动中,云南白药方面亦表示,未来希望定位于成为大健康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有所为有所不为”。
责编|张雨菲
题图|视觉中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