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通过“老朋友”外交塑造经济未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5月8日,《南华早报》发表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创始院长刘宁荣教授观点文章,以下为文章全文。
面对政治孤立、经济脱钩和技术壁垒,中国决心吸引美国科技巨头和企业,不懈追求成为全球高科技中心的目标。
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劳动节假期前意外访问北京,被誉为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关键时刻。该公司一直在应对需求疲软和激烈竞争的挑战。在获得原则上批准在中国推出其半自动驾驶技术的报道之後,并获得关键数据安全要求的许可后,其股票飙升。
中国总理李强与他的“老朋友”马斯克的会晤意义重大。这一会面可以被视为分水岭,提供了关于中国经济轨迹和计划于7月延期召开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上讨论政策的宝贵见解。
李强总理的意图是坚定的:中国将继续开放其经济,努力成为强大的科技力量,促进与西方国家的合作,加强其经济实力以推动全球进步。
李强总理与马斯克的会晤令人想起1970年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跟毛泽东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这向华盛顿发出信号,中国准备与美国联手对抗苏联。
今天,中国的雄心和战略是克服政治孤立、经济脱钩和美国实施的技术隔离。其重点是吸引美国商业界和科技巨头,在经济冷战中无惧挑战,坚定追求成为全球高科技中心的目标。
通过接受特斯拉的半自动驾驶技术,中国旨在成为创新的先驱和试验场。中国的新经济导向将由高科技推动,重点是先进制造业。这是中国维持长期增长的唯一可行途径。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曾经被嘲笑为模仿者的中国初创企业已经超越了美国同行。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南华早报》母公司)、腾讯和百度在内的众多高科技公司在中国的生态系统中蓬勃发展。
就像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美日竞争一样,中国崛起最终肯定将惠及美国经济。
尽管西方国家采取“去风险化”策略,中国仍希望与西方保持紧密联系,避免脱钩。通过与马斯克和特斯拉等美国商业领袖和科技巨头接触,中国旨在展示其合作承诺,防止完全的经济孤立。
但说服西方接受这一意图并非易事。
中国有利用外国公司进入其市场为自己服务的历史。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庞大的中国市场的潜力不可忽视。例如,特斯拉和苹果大约五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中国。
苹果最近报告称销售好于预期,尽管消费疲软,其iPhone仍是中国最畅销的智能手机之一。至于特斯拉,其全自动驾驶(FSD)技术不仅将在中国竞争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上给它带来竞争优势,还将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优势。
中国的目标是保持其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供应链中心的地位,这需要有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确实,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公司,如英特尔、英伟达、大众和宝马继续在中国拥有重要的利益。
但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中断和变化的地缘政治条件,许多跨国公司采取了“为中国而中国”的策略。这涉及在中国内部进行采购和制造,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并提高效率。
与此同时,他们通过“中外并行”策略分散风险,即在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其他国家进行采购和制造。
马斯克意外访问中国,而取消访问印度,实际上意味着中国抢了印度的风头。
随着供应链在中美竞争中转移,印度正在成为一个替代性的全球供应中心。然而,中国决心通过展示其接受西方先进技术的意愿来吸引和留住跨国公司。
李强总理与马斯克会晤的最重要启示是,中国决心向世界开放其经济并追求增长。然而,保持合理的期望并承认政治控制不太可能很快放松是至关重要的。
即使在2022年底重新开放边境后,中国在说服跨国公司其对全球投资者不可替代方面遇到了困难。中国希望反击负面看法,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保持相关性。
恢复信心将需要更务实的方法来推动其经济,并为国有企业、私营部门和外国公司提供平等机会。预计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将出台更深层次的改革;需要更具体的政策来维持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相关性。
中国将继续对美国商业领袖进行魅力攻势,以影响华盛顿对北京的强硬立场。由于美国缺乏愿意与中国接触的温和政客,中国必须依靠跨国公司的支持来塑造政治格局。
鉴于当前对中国的普遍态度,科技巨头在华盛顿可能会面临敌对的局面。然而,像马斯克、被视为中国“老朋友”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以及苹果CEO蒂姆·库克等有影响力的人物,可能比美国政客更能说服美国公众,认为与中国的合作和竞争将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增长,并惠及全球消费者。通过与这些商业领袖的互动,中国希望展示其对全球合作的承诺,同时继续致力成为全球高科技中心。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中国的“老朋友”外交有望在塑造其经济未来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点击下方港大ICB公众号,右上角添加星标🌟,随时获取最新活动、前沿观点、校友动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