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无活可干的IPO律师,要来抢你业务了
作者 | 刘子言
来源 | 智合研究院
2024年,IPO律师有多惨?
业务停摆,团队赋闲的传闻是真是假?
新国九条“1+N”政策,是绝境还是机遇?
律所业务缩减71%,收入仅占同期30%
截至2024年5月底,今年A股市场的IPO发行量仅为38支,与去年同期的134支相比,锐减约71%。在募集资金总额方面,IPO市场从去年同期的1627.51亿元降至269.75亿元。这一显著下降对律所的IPO业务量也产生了直接影响,律所业务量同样减少了71%。
在收入方面,律所的IPO收费总额也从75207.27万元减少至22815.91万元。然而,在IPO总量大幅减少的背景下,律所的平均收费却逆势增长,但仅增加了约39万元。在业务平均收费上,仍然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部分律所单个项目的收费高达约1000万元,而收费较低的律所则不足100万元。
2023、2024年1-5月同期IPO数据对比
数据来源:Wind
整理/制图:智合研究院
在这场变动中,国浩律师事务所以参与8个项目的数量领先,而上海锦天城、北京金杜各参与了4个项目;北京德恒、北京中伦参与了3个项目;北京国枫、北京竞天公诚则参与了2个项目。以上律所的业务量占到总数的68.42%,收费总额占到了80.13%,可见传统大所在IPO项目中仍占主导地位。
2024年1-5月律所IPO业务
信息来源:Wind
整理/制表:智合研究院
IPO终止企业数量猛增83%
受上市政策收紧的影响,企业上市的热情遭遇冷却,而退市现象则逐渐成为市场新常态。具体来看,上会企业数量从去年同期的153家锐减至27家,过会企业也从125家降至23家,减幅分别达到82.4%和81.6%。
与此同时,终止IPO的企业数量呈现出相同的趋势。数据显示,今年1月初至5月底,终止IPO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83.3%,从去年的96家上升至176家。
2023、2024同期IPO数据对比
数据来源:Wind
整理/制图:智合研究院
IPO终止企业数量的上升趋势在过去一年的波动中持续显现,反映出企业上市之路正面临更多挑战。
2023年至今IPO终止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Wind
整理/制图:智合研究院
严控IPO入关口,阶段性收紧?
2023年8月27日,中国证监会针对当时的市场状况,对IPO和再融资的监管安排进行了优化,决定阶段性地调整IPO的节奏。这一举措旨在促进市场资金的合理分配,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
进入2024年,证监会进一步强化了IPO监管。3月15日,证监会正式公布了《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这份文件强调了对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的严格把控,并提出要综合考虑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实施新股发行的逆周期调节机制。
严格把控IPO入口关,是这一系列操作的主要目的。
而这也是今年市场整体行情下行的主要原因。
两个相似周期,IPO或触底反弹?
2014-2023中国公司新IPO上市数量及募集资金
数据来源:Wind
整理/制图:智合研究院
部分行研认为,2014-2023年中国新上市公司数量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2021年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近年来新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年份,而2017年则紧随其后,成为次高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至2017年和2018至2021年这两个时间段,新上市公司的数量呈现出相似的上升趋势。
这种上升趋势并不是一条简单的直线,而是呈现出一种“V”型的波动模式。即在达到一个高点之后,数量有所下降,随后再次上升,达到另一个高点。这种模式表明,在过去八年中,IPO市场经历了两个相似的周期性波动,每个周期大约持续四年。[1]
但根据2024年年1-5月的IPO数量以及资本市场收紧政策来看,资本IPO市场回暖,仍需等待。
那么今年,在IPO几乎腰斩的情况下,律所的A股业务寸步难行。
业务量骤减直接导致了部分律所IPO团队业务停摆,团队赋闲的现状。也间接导致了IPO团队律师大量转向其他业务,或者直接“转行”。
如果问那些离开IPO业务的律师,他们会说压死大所IPO律师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业务骤减和降薪,而是已经看不到的上升途径和遥遥无期的业务“回暖”,于是选择了离开。
而这些吃过前几年注册制浪潮红利的律师,大多不想自降身价去做如今如火如荼的下沉市场。
那IPO律师该往哪走?
或许,新国九条已经预示了方向。
新国九条“1+N”政策,是绝境还是机遇?
2024年4月12日由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其前后配套的措施其实早已预示了律所业务的方向。
新国九条“1+N”政策的着力点覆盖上市入口关、上市监管端、退市监管端以及企业价值端。
上市入口关指企业上市的初始阶段,监管机构需要严格审核和控制,确保只有符合条件、质量优良的企业能够进入资本市场。抓上市标准和审核流程,是这个阶段的重点。
上市监管端指上市后的企业需要持续接受监管,以确保其持续符合上市标准,遵守市场规则,保护投资者利益。这包括定期的财务报告审核、业务运营的监管、信息披露的监督等,以及对违规行为的查处。而打击财务造假行为、加大对股份减持的规制力度以及鼓励分红、鼓励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能力是这部分的重点。
退市监管端指对于不再符合上市条件或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企业,监管机构需要加大退市监管力度,确保不合格的企业能够及时退出市场。这有助于维护市场的清洁度和效率,防止“僵尸企业”占用市场资源。而加强退市标准、大力消减“壳”资源价值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而相关政策并不是空穴来风,近几年打击力度一直在加强。
A股借壳上市热情逐渐消退
A股迎来退市常态化
数据来源:信公股份
整理/制图:智合研究院
企业价值端指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和吸引长期资本的参与,如机构投资者、养老基金等,以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规范量化交易、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新国九条“1+N”政策体系
图片来源:信公股份
根据以上内容可知,广义上的资本市场合规,或许就是新的业务大方向。
新赛道在哪?
从律师转行的角度来看,“资本市场律师的法律技能相对单薄,转化率不高。一个纯资本市场背景的律师较难转换方向做其他领域的业务”[2],一名香港资深猎头讲到。
因此,对于想要转行的IPO律师来说,继续在资本市场其他领域深耕或许是一条出路。
而在目前资本市场的业务中,为上市企业处理分红回购、并购重组等案件的数量,仍在提升。
分析2022、2023同期9-12月上市企业发布分红方案企业数和披露回购预案上市公司的数量,可知这一部分企业需求成倍增长。
2022年9-12月发布分红方案企业数量为65家,披露回购预案的上市公司数量为133。对比之下,2023年同期发布分红方案企业数量为159家,披露回购预案的上市公司数量为452家。
2022、2023同期9-12月分红和回购案件数量增加
数据来源:信公股份
整理制图:智合研究院
分析2023、2024年同期1-5月上市企业重组案件企业公告数量会发现,律所潜在的重组案件业务数量也几乎成倍增长。
截至5月26日,2024年以来已有121家上市公司更新披露了重大重组事件公告,这一数字远超过去年同期的45家,同比增长约169%。
在首次公告定增重组事件的公司数量上,今年也有明显增加,达到13家,而去年同期则为11家。
2023、2024同期1-5月重组案件增加
数据来源:Wind
整理/制图:智合研究院
而在可见的未来,这两类业务也将继续保持增长。
除此之外,处理股份减持、行政处罚、刑事合规、保险资管等需求也将会成为原IPO团队业务的新来源。
减持的规范性也是新政策下不可忽视的一环。律师需指导企业遵守减持规则,防止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市场秩序。
随着监管机构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企业需要专业的法律和财务顾问来处理行政处罚事宜。原IPO团队可以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应对监管调查,制定合规计划,以及在必要时进行危机管理。
面临刑事调查或诉讼时律师可以提供刑事合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合规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内部调查、法律咨询以及代表企业与执法机构沟通等。
而随着保险资金管理规模的扩大和保险产品的多样化,保险资产管理成为一个新的业务领域。原IPO团队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资产管理、投资咨询、风险控制等服务,帮助保险公司优化资产配置,提高投资回报。
而这些业务都要求IPO律师学习更多新的知识,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比如随着新政策的实施,监管机构通常会要求更为精细和具体的合规措施,以确保交易行为不会违反市场规则或操纵市场。这可能需要律师提供算法监管、数据保护、风险管理以及交易监控等工作。
这也预示着这一类律师的工作中,类金融业务比例的增加以及纯法律业务的减少。将来,金融和法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逐步增大。
结语
在上市公司监管力度只增不减的情况下,原IPO团队的律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发现业务新方向。时代带来了IPO业务的红利期,同样也可以带走现存红利,创造新的业务红利期。
新国九条的出台并不意味着IPO业务的绝对寒潮,更多的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寒冬之中,依然有可成为片片火焰的星火。
本文作者
刘子言 智合研究院中级研究员,中国/英国法学学士、美国法学硕士,关注法律服务评价体系,关注法律科技与数据合规 |
参考资料
关注智合
和百万法律人同行
责编 / 吴梦奇Scott
编辑 / 顾文倩Aro
分类 / 原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