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世界,同一次看见
两年多前,跟一位在字节工作的读者聊过一次天,当时他讲,抖音上有那么多中国大陆老百姓创作的优秀作品,中国人生活的千姿百态,如果能让tiktok上的老外看看该多好。
确实,tiktok和抖音是两个app,虽然属于同一家公司。长期以来,只有靠搬运,或者部分创作者去海外注册账号运营,才能让本土在海外被直接“看见”。
“看见”是件非常重要的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类社会的历次舆论变革都对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不同时代,都诞生属于不同时代的企业家、政治家、思想家。在前互联网时代,电视和报刊的影响力非常大,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从编辑、记者和专栏作者那里获得的,不同观点的碰撞,其实是来自少数人的争论。
直到,人人视频时代的到来。
Youtube和Tiktok是改变一切的关键。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不再只是通过传统媒体,更不只是通过文字描绘的想象。这个过程,非常的祛魅。
在曾经的宣传里,犹太人是弱者,是被屠戮者,以色列是弱者和被屠戮者的家园,直到,全世界,一起看见,以色列轰炸下的加沙,看到那些屏幕里的加沙儿童。不是通过“文明世界”的媒体,而是通过被轰炸者的手机拍摄。
在曾经的宣传里,印度,是后起之秀,是马上要取代中国大陆的未来国家。直到,人们看见,原来印度大多数城市还没有自来水,还在用铝锅做饭;直到人们看见,原来53度的城市,即便有空调,晚上也整夜停电,当温度下降到42度时,当地人感觉“凉爽”很多。
在曾经的宣传里,非洲既落后,又是一片热土,自然风光无限,但现代工业几乎不存在。直到人们看见,中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在一间会议室里,用蹩脚的高中英语给黑人兄弟们开会,布置工作。土得掉渣,又想多看几眼。
在曾经的宣传里,中国是一个“既在持续崩溃又在不断强大”的矛盾国家,究竟是在崩溃还是在强大,取决于部分国家不同时期的政策需要。但无论是哪种认知,传递的信息都是,去中国大陆对西方人很危险。直到,过去半年来,免签政策开始发挥作用。
是的,光有app没用,光有搬运也没用,得让人来,不只是让商务人士来、让政客来,还得让老百姓来,而且时间不应该短。不是每个老外都富裕,韩国朋友来了,对餐前西瓜充满了兴趣;爱尔兰朋友来了,感觉是在穷游,天天吃路边摊;英国一家子来了,还没待够,就去韩国了。还有坐硬座去新疆的,为了流量也很拼,现在还有多少中国城市人愿意坐几天几夜的硬座?共同的特点,高消费场所似乎都没去。老百姓有老百姓的快乐,这个年代,全球的流量密码都不是炫富,大家喜欢比的是,谁的短板更高。
免签时间太短了,还应该放宽一些,既然15天都允许,索性给1个月好了,毕竟都是国际航线,时差就要倒几天,人家也不是商务人士,国际机票是自费的,没有公司报销,可能要找转机航班、红眼航班,等等。人家来了是纯消费,不管消费多与少,来了都是客。更重要的,还有不少Youtube和Tiktok的博主,他们的探索能力极强,毕竟连没有自来水的印度和非洲都能深入一大圈。他们的关注点跟本地人完全不同,他们知道外国人的兴趣点在哪里,能让海外更多的人“一起看见”。比如,他们经常去拍中国大陆城市的桥下,去看看到底有没有流浪汉,这就是一个中国本土博主想不到也干不出的事。
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不只是资本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更是人的全球化,交往的全球化。人类的大规模跨国旅行,并不是发生在很早之前。曾经的跨国旅行都是与贸易、政治相关,是少数人才能负担的。老百姓的跨国旅行,尤其是横跨欧亚美非的洲际旅行,其实是二战后才大规模出现的。为什么曾经的东亚学生非常羡慕欧美,除了学习到知识外,更重要的是眼见为实的物质世界,城市面貌、高速公路、信息设施、繁忙航路和居住环境。为什么1980年代之后的欧美对日本赞赏有加,还是因为,城市面貌、磁悬浮列车、信息设施、繁忙航路和居住环境。
美国滞胀的年代,并不影响外部“看见者”的正面评价,因为在当年,“看见者”连纽约地铁都认为是先进的;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也没有影响外部“看见看”的正面评价,因为在这三十年里,日本的风貌和文化一直对世界充满吸引力。正如来中国大陆旅游的欧洲人,他看不到城投债、也感受不到房贷压力、更不懂什么是鸡娃,他们见到的,是本土老百姓习以为常的各种现实。正如你去人家家门口会自己傻开心,人家来到你家门口,也会傻开心,这就是人类。
但从各种意外发现,本土的人们会发现到商机。基建过剩了,但基建已经创造出的环境,仍会有它的意义。
这种跨国交流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传递意外的积极情绪,尤其当本土情绪不高的时候。如果我们还处在一个冬天,那么这个冬天是随时可能出现亮色的。对不那么理想主义偏执的人而言,这个时代,仍然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在高度依赖外贸的国家中,能够转型依赖内需的非常少,甚至日本和德国都难以成功。中国仍然有机会。一个成功的内需型国家,一定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国家。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以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