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8岁,用高考作文写癌症那些事儿!| 菠萝博士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当家人患癌,要不要告知真相?
面对癌症,患者和家属虽然是战友,但想法经常并不完全一致。到底应该怎么治疗?激进还是保守?最后要不要送进ICU抢救?双方思考角度或许不同。我经常看到患者和家属之间为了“照顾对方感受”而互相欺骗,家属不敢告诉患者得了癌症,患者不敢告诉家属他/她其实已经知道了真相。大家都挺累的。
我原则上支持告知患者真相,当然,并不是简单粗暴地说:“你得癌症了,晚期,生存率30%,你把银行密码先告诉我吧!”
大家可以采用逐步揭示的方法:先提供一点儿信息,观察反应,如果还正常,再逐步告知更多细节,减少心理冲击。
我支持和患者坦诚交流,告知真相,因为首先透明的交流有利于建立彼此的信任,避免把精力用在猜疑上,其次,我相信每个患者都有权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包括癌症的诊断、治疗方案和预后。这是尊重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生命基本权利。最后,知道真相也有助于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
有时候,同样面对一种副作用很大,但只提高10%生存率的疗法,大家选择会截然不同。有人会选择放弃,因为每一天的生活质量都很重要,他不愿意痛苦地活着,但也有人会选择拼一把,因为他的女儿马上要结婚了,他想亲眼看到她披上婚纱,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没有坦诚的交流,亲属是非常难帮忙做出“正确选择”的。
当然,坦诚交流的前提是了解患者的心理承受水平。不同患者对待癌症和生命的态度差异很大,对于对癌症不了解,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患者,真相可能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免疫力和治疗效果。我亲眼见过本来挺健康,体检筛查出癌症后就吃不下睡不着,2个月就瘦掉几十斤,很快离世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况,科普教育和心理咨询等专业辅助是很重要的。
总之,尊重患者知情权是现代医疗伦理的基本原则,但在癌症科普知识和生命教育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具体实施时要慎重考虑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家属和医生可以共同努力,以温和、同理和专业的态度,帮助患者理解和接受自己的健康状况,并提供持续的支持和关怀。
在缤纷的世界中,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都会面对别人对我们的定义。我们要认真对待“被定义”,明辨是非,去芜存真,为自己的提升助力;也要勇于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彰显风华,用自己的方式前进。以上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不被定义,癌症之外自有广阔天地
当一个人被诊断“癌症”,几乎不可避免立刻被贴上一系列标签:患者?倒霉的人?
但癌症患者不能被这些标签所定义。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丰富多彩的个性和身份,患者当然也是如此。他们绝不仅仅是“与癌症斗争”的病人和勇士,更是朋友、家人、恋人、同事。
癌症不能改变,更不能剥夺人的兴趣和爱好。治疗中的他们,依然是热爱旅行的探险者、酷爱烹饪的美食家、或者痴迷音乐的爱好者。康复后的他们,依然是那个喜欢跳广场舞的大妈,那个热爱打游戏的小伙,那个追星追到机场接机的粉丝,又或者只是喜欢每天躺在床上刷短视频,喜欢喝奶茶吃薯片的普通人。
癌症只是他们生活的一小部分,远不是全部。
有人在与病痛斗争,接受治疗的同时,继续着自己学业、工作和生活的目标。癌症并没有阻挡他们追求梦想的脚步,相反,许多人因为癌症更加珍惜时间,努力实现未完成的目标。我见过患有癌症的艺术家在家里继续创作精彩的作品,也见过化疗中的年轻人在病房准备演讲的稿子。我已经读过至少三本癌症患者写的书了。他们用文字记录着自己的心路历程,也记录着自己的生活。
有的癌症患者具有常人都少见的乐观积极态度。有人在病房里拍搞笑视频成了网红。谁能想到,病房里也能拍出爆笑大片?还有人组织病友们一起开“闪亮比赛”,投票看谁的光头更好看。这样的人你会贴什么标签呢?苦中作乐吗?并不是,他们是“情绪感染者“。他们用幽默和乐观打败阴霾,用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医院里那些低落的人。
癌症患者,是我见过活得最真实、最精彩的一群人。每个人都不一样,没有任何共同标签可以描述他们。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他们只是一群更加勇敢,更加努力生活的人。
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血液中的癌症密码
液体活检,英文名叫Liquid Biopsy,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就是从你的血液中寻找癌症的蛛丝马迹。它能帮助我们探索很多以前的未知之境,比如回答:你身体里到底有没有癌细胞?
对于健康人,它能用于筛查癌症,防患于未然;对于患者,它能帮助监控治疗效果,提前发现复发,早干预早治愈。
传统的活检需要动刀子、取组织样本,想想都疼。而液体活检呢?通常只需要抽一管血(偶尔还可以用口水和尿)就能获取大量信息,是不是瞬间感觉轻松了许多?
肿瘤液体活检的原理很简单——在我们的血液中,不光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还可能会有一些“神秘访客”溜进来,比如掉下来的肿瘤细胞、或者死去肿瘤细胞的DNA片段等。液体活检的任务就是通过分析基因和蛋白质等信息,搜索血液里面有没有这些坏蛋,从而判断你体内有没有癌症。
用于健康人筛查的时候,还最好告诉你肿瘤长在哪里。最恐怖的事儿,就是告诉你身上有癌症,但不知道在哪儿。是不是很吓人!?
液体活检就像是一部侦探破案剧,首先是到收集的血液样本中,寻找那些可疑的癌细胞信息。很像侦探拿着放大镜在犯罪现场寻找蛛丝马迹,颇有点大海捞针的味道。
如果发现了可疑证据,侦探要做详细的分析,比如对可能的癌细胞DNA进行测序,就像侦探在分析嫌疑犯的指纹,试图找出它们的身份。最后,侦探会汇总所有的线索和分析结果,做出判断:是误会,还是真有罪犯?
有了液体活检,以前的盲盒终于打开。防癌的未知之境终于向我们敞开了大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AI时代,问题不会消失
随着人工智能(AI)在癌症研究和治疗中的火速上位,不少我们曾经摸不着头脑的问题逐渐迎刃而解,比如AI已经可以帮医生分析乳腺X光片或肺部CT扫描,识别连医生都可能漏掉的早期微小癌变。皮肤上有颗痣?别担心,拍个照片,AI就能告诉你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要不要去医院。还有个性化治疗、新药开发、患者管理、知识共享等各个领域,AI都会颠覆我们的认知,极大推动癌症领域的发展。
但我并不认为问题会越来越少,因为人类最大的特质,就是好奇,以及喜欢吵架。所以新问题肯定会像韭菜一样不断冒出来。
而且大家别忘了,还有很多AI自己本身带来的问题。
个人数据隐私怎么保护?想象一下,每个人基因数据被上传。你刚在超市买了瓶酒,结账的时候超市AI突然喊道:“嘿,老王,你有基因突变,喝酒脸红,致癌风险比别人高十倍。你还是吃西兰花吧!”这是不是有点惊悚。你是要命,还是要隐私?更何况,黑客们肯定很爱玩“偷菜”游戏,不过他们偷的不是菜,而是你的医疗数据。你可能会说,那就装防火墙啊!但谁来给防火墙付费呢?你愿意多交税吗?
还有谁来负责的问题呢?如果AI 给出的诊断错了,把你的癌症说成了重感冒。在你临死之前,是该找AI开发者、医院,还是那个按下“用AI 开始诊断”按钮的医生呢?这事儿比《甄嬛传》的剧情还复杂。
这只是一些小例子,很多癌症的问题会被解决,但也同时会出现更多问题。AI的创新融入社会的道路不会平坦,我们期待AI带我们飞,但也要做好颠簸准备。这一路,我们的问题可多了去了。
个人成长需要打开视野,人际交往需要打开心扉,科技创新需要打开思路……打开,发现新的自己;打开,带来新的气象。每一次“打开”,都有一段故事。请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乌云背后,希望之门等待被打开
每个孩子的笑脸都像阳光下的向日葵般灿烂。当你听到医生说:“孩子被确诊为癌症”的时候,你一定心碎了,阳光似乎被乌云遮蔽。但请你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这只是暂时的,乌云背后,有一扇希望之门等待被打开。
拿到诊断结果,你的心一定如同被石头压住。但此刻,我们需要勇敢。我们告诉孩子:“你是个小勇士,这是一场冒险,我们会一起打败‘怪兽’!”孩子可能不完全理解,但他们会感受到你的信心和勇气。在孩子打怪兽的过程中,家庭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彼此的每一个拥抱,每一句鼓励,都是无价的支持。孩子会知道,他们并不孤单,整个家庭都是他们的坚强后盾。
治疗癌症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路程,但我们要让它充满希望。每一次化疗,是“超级英雄训练营”,每一次放疗,是“宇航员探险”。我们告诉孩子:“这是都是战胜体内小怪兽,让你变得更强大的秘密武器。”
医生、护士、社工都是孩子的战友,我们可以一起把医院变成“冒险乐园”。在治疗的间隙,孩子们可以戴上自己喜欢的服装,带上最爱的玩具,让每一天都充满期待,充满童趣。志愿者会定期来到医院,他们的陪伴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的笑声和温暖的抚慰。
尽管在与癌症斗争,我们还是可以为孩子创造美好记忆,比如病房里的生日会、节日活动,让孩子有事情可以期待。孩子每一次疗程结束,每个小小的胜利,都值得庆祝。也许可以一起画张画,记录下这段勇敢的旅程。让孩子感受到,每一步都是在向胜利迈进。
每一天的坚持,都是向希望和未来迈进了一步。我们陪伴家长,用专业点燃希望,用爱和勇气,照亮每一个勇敢孩子的前进之路。
等到乌云散去,阳光灿烂,孩子们的笑脸再次绽放,希望之门一定会为孩子们打开。
_________
上期文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