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拍了部杜甫纪录片,“甘道夫”出镜读诗,网友:时空穿越了!
四年前,BBC最受欢迎的主持人之一、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Michael Wood)来到中国,出镜拍摄了诗歌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
一位英国人为什么想要制作中国诗人的纪录片?近日《中国日报》欧洲分社采访了伍德本人,了解背后的故事。
与中国文化结缘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英国历史学家、作家和主持人迈克尔·伍德一直在世界各地旅行。
他撰写了120多部纪录片,涵盖了亚历山大大帝、西班牙探险家、威廉·莎士比亚的生平等主题,但他最持久的研究和兴趣之一是中国。
正如伍德在纪录片一开始介绍的:
China has the oldest living tradition of poetry in the world, more than 3,000 years old, older than Homer's Iliad and Odyssey.
中国有世界上留存至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其历史超过三千年,比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更古老。
而在那个年代,中国对于西方来说仍是一个遥远的国家。伍德告诉《中国日报》自己对中国文化真正产生兴趣源于一本唐诗集——《晚唐诗选》(Poems of the Late Tang)。
"In 1960s Manchester, China seemed distant and exotic, but my first serious encounter with Chinese culture was the New Penguin translation of Poems of the Late Tang by Arthur Graham. It was a brilliant book, I was captivated by it," he said.
“在20世纪60年代的曼彻斯特,中国是个遥远而奇异的国度。我第一次认真接触中国文化是通过企鹅经典出版的英国汉学家葛瑞汉的《晚唐诗选》。这本书太精彩了,我完全沉迷其中,”他说。
伍德说与中国文化结缘的故事不止于此。后来,他在牛津大学攻读研究生时,曾与一位汉学家合住一间房,这位汉学家经常给他推荐书籍,这让他对中国文学有了更广泛的了解。
霍克斯把他撰写的《杜诗初阶》(A Little Primer of Du Fu)送给伍德,里面包含了杜甫大约30首诗,每首都配有中文原文、音译、字面翻译,然后是文学翻译,还有诗词的赏析。
这本书彻底打开了伍德通往杜甫诗歌世界的大门。
英国人重走杜甫人生路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是西方第一部专题介绍杜甫的纪录片。
视频中常常有跨越中西的对照。比如伍德介绍说,杜甫生活在公元八世纪的大唐时期,与英国古英语叙事史诗《贝奥武夫》同时期。
Du Fu lived in the 8th Century, the age of Beowulf in Britain.
伍德的脚步从河南的杜甫故里到四川的杜甫草堂,从黄河到长江三峡,再到重山叠翠的湖南,从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即使是初次接触杜甫的西方观众,也能从片中感受到几分杜甫诗歌的风格气质。
美国在唐诗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在纪录片中表示,对于杜甫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东方已名声赫赫,而在西方却鲜为人知。这是制作这部专题纪录片的一个主要原因。
We have Dante, Shakespeare and Du Fu. These poets create the very values by which poetry is judged.
我们不仅有但丁,有莎士比亚,还有杜甫。这些诗人都为诗歌评判标准竖起了标杆。
伍德在谈到杜甫一生经历时说,时代动乱导致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这种经历在杜甫后来的作品中留下了印记。
“杜甫不是唯一一个经历困苦并写下这些苦难的诗人,但他是第一个成为他那个时代的声音的诗人,”伍德说出了杜甫之所以被后人铭记的原因。
"He's not the only poet to live through catastrophes and write about them, but he's the first to become the voice of his time."
“他谈到了如何在自然灾害和战乱中幸存,以及作为流民的感受。他写的都是我们在现代世界各地仍然看到的那种场景,因为他自己经历过。他站在百姓的立场上,这是他诗歌的重要内容。”
"He talks about surviving natural disaster and war, and what it's like to be a refugee. He was writing about the sort of scenes we still see all around the world in the modern day because he'd lived them himself. He took the part of the ordinary people, that's a huge part of his story."
今日的杜甫草堂熙熙攘攘。伍德谈到和游客交谈时,他能感受到传统的中国人仍然热爱杜甫,“他们都说杜甫的诗有很多优点,但他最大的力量在于他百姓站在了一起,这让他的影响力恒久不衰”。
本片的另一亮点,是BBC请来英国国宝级演员、《指环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Ian McKellen)爵士朗诵杜甫的诗。
There was also one unexpected bonus reaction to the sight and sound of acclaimed English actor Ian McKellen reading Du Fu's poems.
麦克莱恩曾出演众多莎士比亚剧作,这一次,他用深沉优雅的莎剧腔诠释了《壮游》《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15首杜诗。
在采访中,伍德说自己曾担心过读唐诗这个设计。他说:“我们有点担心让一个英国人朗读一位伟大的中国诗人是否合适,但观众不仅认为他很棒,还认为他看起来非常适合这个角色。”
“拍摄中国题材的影片特别引人入胜”
这部纪录片在中国上映后走红。伍德说中国观众看到外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很感兴趣,非常高兴。
"When it was shown in China, people were really happy that they were being shown so honestly because they're so used to China-bashing."
“当这部作品在中国上映时,人们非常欣慰,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各种对中国的抨击,而这部作品却如此诚实地展示了中国。”
伍德曾制作过《中华的故事》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等与中国相关的纪录片。他说:“在我们的文化中,人们普遍对中国知之甚少——这不是唯一的知识空白,但这是一个特别明显的知识空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我时常回想起伟大的汉学家李克曼的一段文字,他说中国代表了人类思想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如果不了解中国,你对人类的整体认知就会有所偏颇,你就无法分辨哪些是普世价值,哪些是西方才有的现象。”
"The great sinologist Simon Leys wrote a fantastic passage that I often come back to, saying that China is the other pole of the human mind — until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China, your knowledge of humanity is skewed — you won't be able to tell me what are our universal values and what are just Western idiosyncrasies."
伍德曾参加过一些文学活动,在那里他向满屋子从未听说过杜甫的人介绍他,他感到非常愉快,拍纪录片也是如此。他说,能够被邀请去任何外国文化中进行拍摄是一种荣幸,但拍摄关于中国题材的影片总是特别引人入胜。
“有时,对于一些文化的比较,我需要向别人确认是否过于牵强。但他们都明白,这些影片是怀着热爱中国文化和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共情之心制作的。”
编辑:陈月华
记者:Julian Shea
推 荐 阅 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