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大家写给孩子的中华文化入门读物!
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有用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特别多。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成为孩子必学必考的内容。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套由北大教授、文化学者、美学大家叶朗和朱良志,用深厚广博的学识和平易近人的文字,为孩子创作的中国传统文化入门读物——《孩子从这里读懂中国》(全5册)。
5大主题,22个大类,几百个知识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宫殿园林、各地民居、科技发明、创举奇迹、国宝文物、器具服饰……
这套书帮助孩子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游刃有余地畅游,广泛而不泛泛地涉猎,活跃思维,开拓眼界,迅速扩充自己的知识宝库。
这是一部生动有趣的纸上“纪录片”,也是一座包罗万象的家中“博物馆”。一起来探索书中的宝藏,让孩子有常识,学知识,长见识!
《走近琴棋书画》:借由汉字、毛笔、音声、形象,被注入器物的那些古老的情感旨趣,从时间的维度上被逐一阐述。并非技法层面上的钻研,而是览略文化、通晓情趣。
《穿越时光的建筑》:屋檐、阶梯、院落、走廊……无论用以皇权,还是民乐,在建筑的世界中,空间成为一种储存历史和记忆的匣子,被阅读和感悟。
《震惊世界的创举》:中国古代长期以来被视为是“无科学”的,科技是“奇技淫巧”。实际上,在有神论的西方历史上,对科技的抵制有过之而无不及。相反中国,我们不但有技术,而且很高明!
《流淌千年的艺术与美感》:玉石、青铜、瓷器、服饰……是认真仔细过好每一天的先民们,在日常生活中孕育的繁多美丽。
《我们的诗词歌赋》:溯游《诗经》,驰骋《楚辞》;沿时代大河“飞流直下三千尺”,汇入唐诗;在下游宋词的“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这套书帮助孩子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游刃有余地畅游,广泛而不泛泛地涉猎,活跃思维,开拓眼界,迅速扩充自己的知识宝库,让小朋友成为写作文时的小作家,装修时的小设计师,旅游时的小向导。
气势磅礴的紫禁城,宫墙深院后,到底有怎样的意义?
大人不一定答得上,但“小百科”可未必。建筑,同样也是一种语言,只不过是艺术语言,正如音乐、文学、绘画一样。这本书能帮小朋友做的,就是给他介绍基本的“语法”:
朝见皇帝的漫长过程,重重阻隔,直到筋疲力尽才见到皇帝,沿路处处是披甲的宫中禁军,到了殿内,自然腿软跪下了。如此生动的描述后,小朋友肯定就明白皇权的威严就是紫禁城宏大的奥秘。
到了旅游景点,说罢几句“好美”、“好好看”,就欣然回家。
孩子认识了艺术的“语法”后,说不定会发出几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慨叹,给你仔细分析园林的构造、牌匾上的书法。
下次旅游看名胜古迹大概能给你讲不少门道出来呢!
不仅如此,还配有高清古画,给孩子感性认识艺术的机会,就好像真的来到了博物馆,对着其中的文物古董,回望历史的背影。
让著名学者做孩子的引路人
作者叶朗作为中国当代美学家,同样关注教育,曾经多次着重强调过“美育”思想,并且认为孩子的美育、人文教育是心灵的、时代的要求:
“我们的人文艺术教育作为普及教育和素质教育,正是为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巨人提供土壤,提供精神、性格、胸襟、学养等方面的营养,正是在这种普及的人文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培养产生时代所需要的巨人。”
朱良志教授在传统艺术、艺术哲学方面潜心研究,尤其是绘画、书法、园林和中国艺术哲学。他曾言:
“这些年来我在跟学生和教师一些接触中,发现他们不是不喜欢这个东西,而是形势所迫,根本就没有时间。人生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能用美的眼光欣赏一些东西,例如蓝天,白云。”
如此以来,作为纯粹无染的童心,大概是涂抹传统文化天然的纸张。关于传统文化的各种问题都可以由这两位著名学者来解答,通过这些深入浅出的解答,孩子能够获得正确而辩证的历史观,提高人文素养,塑造理性性格。
这套书,有意识地去帮助孩子构建正确的历史观,在启蒙科普的角度上,听听汉民族的故事,听听我们和别人的不同。
就拿书中谈及的“丝路”和“郑和下西洋”做例子:
过去我们为了能确认自己的文化在国际中的位置,把中国文化看成西方的反面:
西方是商业的,而中国是农业的;
西方是海洋文明,中国是大陆文明;
西方开拓而中国固守…….
向大陆方向远望,丝绸之路所影响的区域可以说是幅员辽阔,从东亚远及欧洲。
中国的贸易活动带去了繁荣,而不是坚船利炮。
沿着海岸线向南,郑和下西洋的伟绩至今仍被东南亚、南亚人民所记忆、所怀念。
中国的航海事业是反对霸权和欺凌的,不是殖民主义的。
通过本书,再次反观中国传统文化,孩子则可以通过在历史中遨游,作为世界的“新人”,去重新获得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
孩子或许会在某个未来的时刻,忽然拾起一段历史,用强烈的生命体验,将其拼凑到自己的情感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成长为中国人。
所谓成长,就是反复定位自己。如同一场在棋盘上举棋不定,思忖良久,最终落子无悔的对弈。
那么不妨用这套书,让大家成为孩子的领路人,尝试去领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