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关于社会、企业、学校如何实现多方参与并促进职业教育优质发展的研讨交流活动于2024年6月13日下午在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天工楼的一间智能制造教学实操教室内举行。来自社会公益机构、企业、职业院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的代表以及职校学生等数十位多元化来宾,共同探讨社会力量如何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实践,从而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这场研讨交流活动缘起于博世中国慈善中心“溯教育本源·职业教育共创计划”的招募与实施,该计划是基于博世中国多年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经验,结合博世双元制学徒培养模式,尝试与公益组织的共建、提供博世专业化培训与实训资源、提供课程/讲座/参观等支持。推动实施“未来新工匠职业教育公益培育计划”,创新实现由企业社会责任发起、社会组织参与、企业资源共创的职业教育多方参与的新模式。希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诉求的未来新工匠,为行业培养更多符合需求的技能人才,促进中国制造业的繁荣发展。该项目于2023年由博世中国慈善中心与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职教创新中心三方联合并正式启动,并开始为期一年的职业教育共创实践。本次研讨交流活动正是基于这一年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会议由博世互联工业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贾睿萌先生首先带来《社企校共创下的博世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分享》:“博世正致力于将技术与实际场景相结合,探索如何将运营管理与技术融合,以适应产教融合的新趋势。企业需要的不再是单一技能的人才,而是具备智能化、数字化能力的原生人才。这要求在教育体系中实现学校知识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在数字化时代,博世将更加注重培养具备多维能力的人才。通过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升级。制造业转型需要原生的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变革要从产业中来回到产业中去;职业教育持续发展要有自身升级选代的功能。”来自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职教创新中心的刁文介绍“未来新工匠项目”实践模式与经验:“未来新工匠项目创新实现了企业社会责任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实施,结合企业用人标准和需求,服务相关职业院校和学生的新模式。在本期项目实践中,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职教创新中心结合博世为代表的行业需求和技能标准,联合行业专家,在博世苏州职业培训中心学徒制教学升级需求的基础上,共创《智能制造供料单元初级技能培训》内容。自主研发制造了培训所需实操设备。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实际操作项目,了解和体验符合企业需求的智能制造基础技能。为进入智能制造行业就业提升认知、夯实基础。”来自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的李琦从实施素养技能方面分享项目实践经验:“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环境,我们希望职校生能够具备应对快速变化市场的能力,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前景。他们缺乏外部资源和视角,亟需外部的支持和赋能。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开发了职业发展、沟通表达、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四大类课程,结合博世公司为我们提供的企业案例支持。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沉浸式工作坊、案例分享和实际操作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和实践。并通过微信群等渠道与学生保持紧密的联系,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反馈。希望通过我们的尝试能够让项目受益学生做好进入智能制造行业并成为优秀行业技能人才的准备。”未来新工匠项目参与学生代表,展示智能制造供料单元初级技能培训和素养课程学习成果:“1913年,博世集团创始人罗伯特•博世先生就在德国斯图加特设立了博世第一个独立的职业培训中心,标志着博世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开端。作为一家优秀的具有承担社会责任传统的企业,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博世的资源进行公益尝试。博世中国慈善中心成立于2011年,至今已累计支出超过1.9亿元人民币善款,合作项目遍布中国的城乡,涉及多个公益话题和社会议题。在职业教育领域,我们深感本土公益组织的稀缺。因此,博世中国慈善中心从2022年开始考虑如何将公益组织与企业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创新。我们希望不是简单地将项目推向学校,而是真正理解学校的需求,并与学校共同创造。今天看到职业学校的项目学生在台上表现得非常自信,这让我们对项目的未来充满信心。希望通过未来新工匠项目,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将他们的想法更好地融入实践中。我们也期待项目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使其不仅在苏州,而且能在更广泛的地区产生影响,寻找更创新的方式,让项目惠及更多学生。”博世中国慈善中心主任郑莉惠与博世苏州职业培训中心负责人顾洁为未来新工匠项目受益学生代表颁发证书和纪念品: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职教创新中心负责人刁文、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副理事长任敏作为项目执行方代表,向给予本项目支持的合作伙伴代表:苏州远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顾德仁、博世苏州职业培训中心赵雅、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团委副书记王佑民颁发感谢函:主题1:“如何实现职业教育社、企、校各方的有效实效参与”“今天我看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样态的更多新可能。这种新可能是由像博世这样的知名跨国企业通过公益基金的方式,联合公益组织调动多方力量,共同探索和实践。我们今天如果重新审视产教融合,学校和企业需要首先回归本位,当我们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合作生态,而不是一味希望对方能够承担更多。此外,当下和未来的学校与企业之间需要做到基本的信任和契约遵守。做好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坚守信任和契约,就是这样的基础条件,决定学校与企业间融合与合作的质量。”-侯玉杰(苏州百年职业学院校长助理兼未来工匠学院院长) “苏州百年职业学院的未来工匠学院会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如果说期待的产教融合或校企合作模式,我们更期望是基于灵活的机制和教学安排基础上的工学交替模式。例如可以将10周的教学与6周的企业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企业文化和要求,而不仅仅停留在校园内的模拟环境中。前期的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是基础,而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安排教师或辅导员进驻企业,加强管理与指导。这种模式可以更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向,及时响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变化。”-吕亚男(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学院副院长、博士)“在课程设置上,尝试将企业项目融入教学,以提升学生对技术发展的意识和理解。即便学生对某些专业术语只是略知一二,只要具备自学能力,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我们期望能与更多类似博世这样的企业深入合作。在本次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收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希望能延长项目时长,增加课程内容。随着近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无论是设备还是师资,学校都有了不少提升,师资队伍有能力消化企业真实项目并转化为课程内容。我们建议以学校为主进行学生管理,中间可穿插企业现场的参观、讨论或成果展示。这样的安排既能保证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接触真实的企业环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政行校企多方共赢的有效路径。多年以来,尽管实践层面在合作模式、内容、深度上有所改进,但许多问题还是根深蒂固,未得到根本解决。十年前,我到企业调研发现的问题,和我最近到企业调研发现的许多问题还是惊人的相似,仍然是老问题。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又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因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问题或许是未来长时间内,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并解决新老问题。今天,我学习了博世集团的合作项目,深有启发,也有很多收获:1、企业的高度重视是产教融合成功的前提。博世集团从企业社会责任和公益活动角度推进项目合作,应该说是企业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当然,这是博世的特色,可复制性可能不大;2、关注课堂教学是产教融合项目深化的表现。通过学生的展示和分享,我深感博世集团产教融合项目深入了课程和教学领域。课堂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终都要关注课堂。但目前许多产教融合项目对于课堂教学的关注和支持还是太少;3、关注学生发展是产教融合的根本旨归。博世集团的产教融合项目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调研了数百家企业和学校,发现很多时候校企合作忽略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尤其是AI时代,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必要。我们应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诉求。”主题2:“不确定未来的背景下,如何培养未来新工匠”“博世学徒制的学生我总结有三个主要特点:首先,这些学生具有很强的自驱力。学徒制培养的学生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结合个人兴趣点和优劣势来规划职业。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后,自驱力就很强。第二,体现在锐意进取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上。他们不惧怕变化,而是将变化视为挑战和机遇。第三,这些学生更具有主人翁精神,表现在会以部门的立场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的提出改进建议。这种自我意识和责任感是他们与众不同的特质。在博世学徒制的培养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技术是学不完的,我们的培养方案除了技术,更多的会从人才的核心能力培养和习惯塑造来设计。近年来,随着工业互联的快速渗透,在一线技术人员的技能的需求上迭代很快,为此就需要我们能够快速结合业务的需求来调整培训方案和培训平台。以保证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有快速应对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培养方法能力方面,我们采用敏捷项目的培训方式,将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场景融入设计理念。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计划、决策能力,还包括团队合作和分析等职业方法论,来培养和塑造核心职业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作为社会组织,我们致力于深思能够为广大高职学生提供何种支持。比如评估一个学生的未来职业潜力,关键在于其内在因素:内在动力、兴趣、勇气和价值观等信念体系。企业在选拔人才时,首先注重的是个性品质,其次是技能、经验和知识。因此,我们认为社会组织应从内在出发,创造良好的体验式学习机会,以激发高职学生追求更高远梦想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帮助他们抵御来自外部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坚定自己的选择。在此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运用教练技术、社会情感教育,以及榜样的力量(role model)。榜样尤其重要,我们应发现那些通过自我发展和学习过程脱颖而出的学生,并让他们作为榜样来引领他人。此外,我们还将采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包括人生设计、优势提炼、心理学方法等,制作成易于实施且符合当代青年心理状态的方案。结合榜样的力量和知识的力量,我们相信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从内在出发,认真考虑如何提供优质服务。”-王佑民(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团委副书记、特色学院教学院长)“当下职业学校学生具有鲜明的特点,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时代,往往发挥作用的不仅是技能培养,品德教育同样重要。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技能,但在企业工作一个月后选择返回,原因包括工作辛苦、收入不高、人际关系紧张等。这提示我们,在培养学生时,除了专业技能,还应关注其心理、生活和情感需求。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我想和学生分享两点:一个是看未来要注重看方向,而不是具体某个路线,方向下是有不同选择路径的;二是要清晰认识和接受自身现状,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故事毕竟还是个案,还是需要一点点成长。”“我们如何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的新工匠?未来的工匠应当是面向未来,能够适应主要趋势变化的,这将引发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养上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我们进行调研,可能会发现对于未来工业应用场景中的技能型人才,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中国,无论是东部、中部、西部或南北地区,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内,工业1.0至4.0可能将并存,尽管它们的比例结构会有所不同。例如,苏州可能正逐渐增加2.0至3.0,甚至3.0至4.0的比例,而一些偏远地区可能仍处于1.0至2.0的阶段。未来的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用工需求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一些不需要太多思考、重复性操作的技能仍然需要。另一方面,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将逐渐增多,这反映了工业场景中用工两极分化的趋势。未来的新工匠是否只需不断掌握技术?技术突破和成本降低是必然的,但我们应该思考,除了技术技能外,是否还有其他素养需要培养。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应尽可能让学生发挥和展现自己。例如,今天的亮点是学生的展示,无论成果如何,我们都看到了学生的潜力。但在未来3.0或更高版本的工业时代,我们可能需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指导机械臂或操作机器完成工程任务,这是人机协同的未来。传统职业教育往往被视为在生产线上重复操作,但这并非全部。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应培养学生具备横向技能,即普适型和复合型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最后,我们需要区分社会问题和教育能解决的问题。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而社会问题如就业选择、经济成本等,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教育应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使他们能够胜任和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做整体评价与总结:“职业教育我们当前喊得很热,但现实是面临非常多的困境。我们一直讲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其实基本上都是两张皮。为什么?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双方缺乏有效合理的机制。那怎样推进呢?我觉得今天“未来新工匠”项目是个好的方式尝试。企业、公益机构和学校一起来进行合作,把很多的工作通过第三方公益机构把它具体落实,包括实施培训、课程建设,甚至直接为学生授课,解决了一部分学校的问题,其实我们很多事情都需要这样的一个第三方的机制。再看我们的未来,今年的高考落下帷幕,各个地方马上要开始中考,众多家庭涉及教育方向的选择。今天我们很多职校生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升学,升大专、升本科,但职校生的目标是升学,不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出路。现在在升学导向的影响下,以及职业教育的口碑,不容易获得公众的认可。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地位,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并不意味着是将学历教育视为主要出路,普通教育化的职业教育路会越来越窄。但是告诉大家,我认为未来的职业教育的出路非常光明,我们今天无论怎么做,当下的形势也很难会让我们的家长转变这个观念,但是未来的现实会教育我们所有的家长,不得不转变。十年后中国职业教育的春天肯定到来。未来面临什么社会?人工智能时代、少子化会推动中国发生一些根本性的转变。我们现在大幅减少的出生人口数,注定影响到未来学校的招生数量,到时所有孩子一个都不落进大学还招不满。当所有人都去读高学历的时候,很多的技能型工作没人愿意做的时候,那意味着什么?再按照目前的教育方式,大家平时不重视技能,只是一味去学高学历,学生只有一段学历,没有高质量技能教育支撑,他怎么去就业?一直以来我们呼吁工学交替的双元制教学,高端制造业需要高端的职业技术人才,高端职业技术人才一定不可能通过职业教育就自身培养出来。因此我们今天所谈的很多职业教育的问题,一定会随着人口少子化、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整个制造业的升级换代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如果我们制造业不发达,你就不要谈未来新工匠,因为不需要工匠,很简单的技能就行。未来职业教育,也一定是缓解社会对中国教育焦虑的重要方面。所以,我认为职业教育的未来还是很光明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我觉得今天我们这样的新项目模式探讨非常好,期待有更多企业有像博世的这种社会责任感,同时有更多的社会公益机构来共同来关注这个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职业学校也要开门办学,通过建立起一个好的产教融合校企活动的机制,来深入的提高我们的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和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
第五届LIFE教育创新大会将于7月18日- 20日,与您相约四川成都。我们真诚地邀请您加入这场充满智慧与灵感的教育创新之旅,和一群人成为同行者,携手并肩在微光中前行,为教育的未来贡献智慧与力量,进而推动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期待在大会上与您相见!报名趁早,早鸟有优惠,限时一个月,数量有限,手慢无!活动议程及嘉宾信息持续更新,敬请关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众号。LIFE早鸟票倒计时两周 | 议程新鲜出炉,LIFE不得不去的7大理由!
LIFE案例 | 高考远非目标,他们在探索一家终身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