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退薪的一些消息~
今天下午要去参加一个会议,所以提前写点东西,周末没特殊情况就不更新了。
最近,业内盛传公募退薪消息,涉及的是某央企旗下公募基金,消息称,本周五前(28 日)上交首笔退薪,8 月中旬全部退款完成。
其实,相关消息,我早在4月11日就写过,突发!公募限薪350万,相关央企旗下金融机构限薪,是非常确定的事情,而且不止是该央企旗下基金公司,也包括其他金融机构。
里面写到:
从券商到公募,确实已经开始限薪,这将是公募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薪酬改革。
券商限薪已经逐步开始了,2023年券商董监高的薪资集中在100万至300万元区间,年薪超过500万的券商董监高还剩下17位。
而这次公募退薪,目前只是少数公司行为,而并非管理层统一组织,非央企公募目前暂未听到内部任何的风声和动静。
与之有关的信息是,国家审计署此前入驻了12家公募进行现场审计检查,重点关注费用支出等问题。这里面就包括高管和基金经理年薪是否过高,用车是否超标,费用控制等情况。
可以看到,最近一两年,金融行业的口碑急转直下,以“三中一华”为代表的券商也经历着一次次的裁员降薪,从社会艳羡的对象,到最近口诛笔伐的小作文频出。
这不止是因为公募近三年主动权益亏损,也不是因为新股IPO频繁破发,而是因为顶层制度变化。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近日就表示,一个典型的变化就是2018年之后,降低全社会金融化程度。
姚洋的理解是,通过美国的现实案例就会发现,美国产业空心化的根源就是过度金融化,过去MIT(麻省理工)毕业生最想到GE(通用电气)做总工程师,但现在MIT毕业生第一理想的工作地是华尔街,而不是去硅谷。正是这种金融化导致的产业空心化,才让我们看到,2018年后开始强力去杠杆,这个选择转向是十分确定的。
去杠杆之后的深度调整就包括金融业,当前已经看到,金融业正处于强力监管之下,成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是加强监管的表现之一。
“当下硕士毕业生去金融行业工作,起薪可能是四五十万,但如果到一个高科技行业去,起薪也是这么高。因此他表示,这意味着金融业与高科技行业的薪资水平,“的的确确已经拉平了”。
“金融业降薪不是惩罚性的,而是为了降低金融业吸引力,转向发展制造业。”姚洋表示。
还有一份流传的文件表示:“不对标美国金融模式,金融就是服务业,为实体经济服务,为高科技服务,不鼓励把金融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地方也同样。
强调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不会鼓励很多金融创新。
金融高薪酬不合理,金融专业知识与很多自然科学比较,不可能定价这么高,甚至不是专业技术。”
所以,从这方面背景来看,金融业限薪,只是开始,还不是结束。
无论是以上的内容,还是央企退金令,还是银行不让卖私募的消息,都在说明有关方面正在降低金融业吸引力,限制金融创新,将更多社会资源投向科技和制造业。
金融行业在进入收缩周期,那么,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遭遇,可以参考过去几年地产、教培行业的故事,但金融行业有稀缺牌照加持,且多是国企背景,生存不是问题,只是高薪受限,因此相对来说要好很多。
最后我说下,在现在的大背景下,金融业已经被各种渠道频繁小作文了,知名基金经理压力也很大,所以我自己肯定不会落井下石,尽量雪中送炭吧,都不容易。。
很多人问我自己看好什么产品,我今年也说过很多次了,电力方面的ETF,有三个原因:
1、红利,管理层鼓励红利方向,电力公司分红多;
2、涨价,现在地难卖,地方政府缺钱,那么对电力的补贴减少,带来电力公司涨价预期;
3、成长,例如美国近一年电力公司的涨幅很大,富国银行称,随着人工智能革命的兴起、美国半导体和电池制造的扩张以及汽车行业的电动化,到2030年,美国电力需求将增长20%。那么,中国是否与之类似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