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信心指数断崖式下跌,中产债务已经失控,这一回,大家心态都崩了……
今天看了下消费者信心指数,近一两年经历断崖式下跌后,已经是该指数从成立以来的史上最低值。
该数据由统计局发布,历史上的历次危机导致的信心指数下跌,我都用红框标出来了,无论是SRAS,次贷还是新冠武汉封城,其信心指数都比现在要高。
现在的信心指数,已是该数据有史以来的最低。该指数主要反映消费者对当下和未来六个月的家庭收入和就业的预期。可以说是消费者对于经济最真实的体感。
然后,我们来看实际的消费数据,也就是零售总额,对比近十个月和疫情前的10个月,我们也能发现,消费总额增速从7~8%下降到了2%~3%(2023年四季度同比增速一度冲高是因为一年前的2022四季度是疫情放开在家咳嗽的时期,2023四季度按两年复合增速也只有3%左右)。
可以说,无论是心态上的信心指数,还是实际反映到数据上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数据都创下了历史新低。
我们知道,消费是所有公司营收的最终源头。无论一家公司的客户是个人消费者还是公司,其收入在其产业链上的最终来源,只能是个人消费者。
比如卖光刻机的公司,客户是芯片制造公司,芯片制造公司的客户是芯片设计公司或手机厂商,而手机厂商的客户则是个人消费者。这整个产业链收入的源头,都需要消费者来买单。
所以,当消费者信心指数跌入历史新低,开始缩减消费时,会影响到所有产业链上公司的营收增速,而公司营收的减少又会进一步影响到打工人收入,导致更低的消费者信心。形成自我强化的通缩螺旋。
而要让经济好起来,就必须要打破这种通缩螺旋。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打破这样的通缩螺旋呢?
操盘手一定比你更加重视这个事情。
所以,如果我们能对可能要到来的政策做出一定提前量的预判,我们就能在资产配置上提前应对,获取相对于对手盘的信息优势。然后在未来的投资和资产配置中取得先发优势和利益最大化。
所以,我前面描述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历史最低,并非要吐槽什么,而是要为我们接下来的分析做一下铺垫。
我们现在开始。
我们还是先回忆下费雪方程式。
货币数量 * 货币流通速度 = 产品价格 * 产品产量
我们的目的,是要走出通缩,也就是上述公式中的产品价格,要上升。
要达成这个目的,仅从公式出发,我们有三个办法。
1 减少产品产量(公式右侧)。
2 提升货币数量(公式左侧)。
3 提升货币流通速度 (公式左侧)。
首先1肯定不可能,因为我们的产能旺盛,甚至可以说是产能过剩,一旦有新增需求,第一时间就会爆产能。
2就是提升M2的增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放水。我们过去分析过多次,用以下央行行长的话来说,就是不再设立M2增长目标,而是改为和名义经济增速相匹配。名义经济增速近几个季度都只有4%左右。
过去,货币政策曾对M2、社会融资规模等金融总量增速设有具体的目标数值,近年来已淡出量化目标,转为“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等定性描述。
也就是没有所谓的放水,提升货币数量也不太可能。
那么唯一剩下的,就只能是提升货币流通速度了。而我们知道,制约货币流通速度的,一般就是两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贫富差距大,少数富人占据了过多的存款。
比如一个售价10000元的高级VR设备,如果财富分配比较平均,那么14亿人里面可能有1亿人能买得起,就能创造10000亿销售额,但如果贫富差距过大导致只有1000万人能买得起,那么销售额就会减少到1000亿。
因为一个富人也不会买10个VR设备。
第二个因素:居民信心不足,倾向于多存款以对抗风险。
而要改善居民信心,首当其冲就是要改善他们的收入状况。
可是,现在中产背负的债务较重,收入跟不上,债务有失控风险,从跌入史上最低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看,心态也有些崩溃。指望靠中产来率先消费,是完全指望不上的。
所以,政策方向也就比较明晰了,也就是拿富人的钱,来给中产创造收入,改善他们的收入预期,最终促使中产也愿意消费,最终走出通缩螺旋。
只是,富人的钱,怎么拿?
肯定不能抢。
既然不能抢,那就只能是借。
由于在当下通缩环境,所有的资产价格,都有下跌倾向,所以富人的钱,大部分也都作为存款在银行里。以招行的客户为例,是2%的金葵花用户,占据了81.5%的财富。剩下98%的用户只占不到20%的财富。
即使其他银行也有自己的高净值,考虑到招行的体量和特别的针对富人的优质服务,即使全银行体系高净值人群再扩大10倍,二八现象在整个银行体系也是成立的。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财政通过政府信用把富人的钱借过来,然后定向投入市场,把钱通过特定项目流入到普通居民手中,给他们创造收入。
比如,置换地方债,给公务员发工资,又比如,做政府的救灾基建项目,来给承包工程的公司发订单,然后钱再作为工资发放到这家公司的打工人手中。
这样,就把从富人手里筹集到的钱,通过扩大支出刺激市场的方式,回流到普通人手中。提升普通人的收入预期,提升他们的消费欲望,慢慢走出通缩。
经过这个循环,富人新增了债权,政府新增了债务,普通人则通过劳动获得了新增的收入。然后降低自己的债务。
也就是,通过这个循环,普通人的债务就转移到了政府手中。
那么,富人愿意把钱借给政府吗?
从数据来看,瓶颈在财政而不在富人。
也就是说,只要财政发国债筹钱,市场就会抢购。现在的问题不是政府发的债没人买,而是抢的人太多。
这个结论,可以从国债的收益率中得到。
如果发的债没人买,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其实际收益率就会上升。
而如果发的债买的人太多,供不应求,债券价格就会上涨,其实际收益率就会下降。
而现在的市场现状是,买得人太多,使得国债价格不断试探和突破央行所认可的2.5%收益率的下限。
甚至,急得央行都发声,声称要卖出国债以平抑市场需求。
当然,作为专业的投资客,我们都知道,你就算是嘴炮要卖国债,你也得有足够的国债可以卖啊。
而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看到,央行是根本没有多少国债可以卖的。所以央行最后还是得让财政来卖国债。并且行长也表态了。
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
所以最终的结论指向,依然是可以创造国债供给的财政。也就是财政必须多发债,才能平抑富人的国债买入需求。
到这里,就完美闭环了。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央行根本没必要搞QE,也没有必要去买入国债投放货币,毕竟国债现在不是没人买,而是根本不够买。存量资金就已经足够财政部来筹资了。
综上,我们预判未来会沿着紧货币,但宽财政的方式来刺激市场,重点在于盘活货币存量,提升存量货币的使用效率,提升货币流通速度来尽力让市场走出通缩。
至于该路径是否能有效果,我们只能是且走且看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