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所高校,官宣裁员!
转载:经管之家
正文
北半球炎热的夏天里,不少高校却弥漫出了阵阵的寒气。
不久前,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简称OHSU)宣布,将至少裁员500人,并大幅削减员工福利,以应对不断上涨的员工和供应成本。
这是一所全美顶级的医学院,常年跻身全美医学院排名前十,基础卫生保健科、助产师、医师助理等专业均排名全美前五,在US News 2025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48位。
图 | 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计划裁员
目前,OHSU已经通知了142名员工将不再续约,预计在未来90天内会有额外的永久性裁员,具体情况校方之后会另行补充通知。
生育率持续走低的阴云之下,即便是顶尖的医科大学,似乎也难以逃出这场蔓延全球的裁员风暴。
01
多所高校,宣布裁员
因入学率持续下降带来的财政压力,在美国境内,已经有许多大学被裁员的浪潮击倒。
今年5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联合校区有 383 名员工接受了自愿买断提议,今年夏天将裁员 10%。买断方案包括员工 12 个月的基本工资和 6 个月的医疗保险补贴。宾州州立大学表示,五分之一符合条件的员工接受了这一方案,其中 77% 是职员。
图 |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启自愿离职激励计划
随后的6月,在传媒业界享有盛誉的爱默生学院,在发给教职员工的电子邮件中宣布,将裁员并限制明年的招聘。电子邮件称,这一决定是在学院新生入学押金截止日期之后做出的,并指出新生班级的规模“大大低于我们的预期”。
新罕布什尔大学、皇后学院、扬斯敦州立大学等10余所美国高校,都相继提出或实施了不同规模的裁员计划。
大洋彼岸的英国高校,同样深陷生源不足、资金紧缺的困境。根据英国学生事务办公室(Office for Students)发布的大学年度财务报告,40%的英国大学预计将在2023-2024学年出现财政赤字,其中43所大学连续第三年出现赤字。
图 | 40%的英国大学预计将出现财政赤字
今年5月初,BBC报道称,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将裁减近 200 个工作岗位,并削减一些课程。
图 | 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将裁减近 200 个工作岗位
而据《卫报》更早前报道,今年3、4月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发布了大规模“裁员计划”,此次裁员潮被称为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界遭遇的最大就业冲击。
英国大学与学院联盟(UCU)表示,金史密斯学院裁员规模、速度和强度都前所未有,多个完整课程模块和学位课程都被“撤除”,19个系中的11个系将在2024年9月前实施裁员。受影响的院系包括人类学、英语和创意写作、历史、音乐、心理学、社会学、戏剧和表演以及视觉文化,一些院系员工流失一半。
UCU统计的数据显示,已有 50 多所英国大学和学院进行裁员或削减开支。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利物浦大学、利兹大学、莱斯特大学、布莱顿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等高校均难以幸免。
图 | 多所英国高校遭遇生源和财政危机
在我国台湾省,大学教师的职业环境也不容乐观。据台媒统计,2018至2022学年有6所私立大专校院停办,共270位教职员面临失业,但台湾教育主管机构平台仅协助80人、约3成转职成功,其他7成要自谋出路。
图 | 台湾多所高校停招
而雪崩才刚刚开始。台湾行业工会预估,未来8年间将有超过6000名教师失业,约40所大学“退场”。
02
减员增效,敲响警钟
和英美高校不同,我国高校对教辅人员数量和结构的调整,更多源于提升管理效率的需求。
去年10月,西北工业大学宣布启动机构改革,明确要减机构、减干部、减管理人员。同年底,其官网更新组织机构,多个机构被并入管理。
图 | 西工大召开机构改革工作动员部署会
今年2月,某师范大学曾发布一则通知,其中提到“严格控制新进人员规模,清理整治富余闲散人员,对懒政、怠政、庸政人员调离机关工作岗位……除缺编严重的部门外,机关各部门原则上不得使用编外聘用人员,现有编外聘用人员存量要通过自然减员、调剂等方式逐步压缩”。
今年4月,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宣布,将从部门设置、岗位分类、岗位编制设置、岗位职责四个方面优化学院行政机构,将现行的13个部门整合精简为5个部门。
图 |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召开行政机构优化动员部署会
同月,山西某高校宣布顺利完成内设职能机构“三定改革”。根据学校报道,改革后21个部门实有人员数量减少了18个(缩减编制人员数量8%)。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内机构、人员的冗余在所难免。在全国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不断加快精简机构、减员增效的步伐,为的是不被僵死的条条框框束缚,重新焕发学术活力。
然而,目前仍觉机构臃肿的中国高校身后,同样潜藏着危机。人口负增长、入学率下降的警钟正在敲响。
2023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继2022年首次跌破千万大关之后,再次创下新低。而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两年来,我国幼儿园数量共减少2.04万所,其中2023年减少1.48万所,连续三年在园幼儿数量出现下降。
如今幼儿园正在经历的首轮关停潮,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最终会在15年后蔓延至大学,届时或将有170多所高校面临倒闭危机。
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所说,“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到达普及状态,未来对高校学位的总体需求将减少,对于不少学校而言,生源危机将逐步来临,部分高校未来将面临被撤销的命运”。
图 | 2023年1月,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被撤销建制
而在很多方面,大学的关闭就像企业清算一样:员工拿到遣散费,资产被出售,顾客被告知另寻别处。
对于教师来说,高校的撤并无疑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学生减少,冗余的教师是否会被迫遣散?离开高校之后的教师,又该如何安置?
03
未雨绸缪,转“危”为“机”?
值得讨论的是,天普大学日本分校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杰夫·金斯顿曾直指大学被淘汰的真相——
“世界各地的大学适龄群体数量即将断崖式下跌,因此,激烈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老牌大学提供的学位能带来地位和机会,但二流和三流的学院将面临可怕的前景。”
目前,像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一样为节省资金而进行裁员的顶尖高校,仍是少数。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目前均没有出现任何财政危机的预兆。
同样地,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逼近60%,迈入普及化时代,生源的竞争早已变成了“上好大学”,而不是能不能上大学。
因此,在高校大量裁员、关停之“危”到来前,我们能否未雨绸缪,将其转化为教育发展和变革之“机”?
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或许会像储朝晖认为的那样,未来所有高校都面临整体分层的趋势,一个学校如果在办学方面没有特色,没有优势,与同一层次学校雷同,便可能被淘汰。
面对可以预见的未来,众多省市已经迈出了控制高校规模的第一步。黑龙江、山东、山西等省份在“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中明确,原则上不再增设/支持申报设置新的高等学校。
图 | 揭阳市教育局透露广东高校设置规划
严控下,赣州工业信息职业学院、韶关健康职业学院、普宁大学、湛江大学、揭阳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等多所“新大学”建设被叫停。通过合并整合办学资源,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了许多地市、高校的不二之选。
改变已经开始。对于高校教职人员来说,能做的或许也只有未雨绸缪,做好相应的准备,以迎接未来的不确定性。
榜单使用攻略:
相关阅读:
那些在疫情期间倒闭的美国高校......
10年后大部分美国高校或将倒闭,中国呢?
多所高校官宣“倒闭”,包括168年历史的老校
转载:经管之家,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扫码加入视角&翠鹿公益交流社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