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得给这部暑期大片泼点冷水!
电影《从21世纪安全撤离》里有一种蛤蟆,身上有毒素,舔一舔致幻,尝一尝大概率致命,小概率练成绝世武功。
其实现实中也有这种蛤蟆,很多瘾君子都爱舔。
二次元不是这么玩儿的
可是在内容上,这部电影就实在是太过乏善可陈了。
当年李阳拍《李献计历险记》一炮而红,那部片子好就好在够短,用酷炫的方式把一个简单的故事20分钟讲完。
这一次,导演仍然是用酷炫的方式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但这次要讲一个半小时。结果故事里的这点儿内容就不够用了,只能用酷炫的形式去填充。
但视觉效果这种事,冷不丁一看很惊艳,但全程都这么酷炫也受不了,边际效应递减。我当年看《蜘蛛侠纵横宇宙》,从电影院出来看什么都重影。
而这简单的故事,又是老生常谈:男人至死是少年呗,少年不想长大呗,再弄点儿街霸、干脆面、我爱我家怀个旧,最后再拯救个世界。满满的都是套路。
说实话,自打《老男孩》之后,我就再没被老男人的怀旧感动过。我不知道这样的东西又如何打动年轻观众。他们可是被《黑镜》和“爱死机”喂大的。
《爱、死亡与机器人》早已经为年轻人树立了二次元的新标杆,酷炫的外壳包裹的是同样酷炫的精神内核。那股子酷劲儿从里往外透出来。
《爱,死亡和机器人》剧照
还有去年那部动画《拾荒者统治》,画风酷炫吗?简单的像是简笔画,但它的内容酷炫到了极点,想象力爆棚。
相比之下,《从21世纪安全撤离》就走了个二次元的形式,好像导演想尝试来一段rap,结果一开口是老铁喊麦。
并没有什么少年感
然而即便是老生常谈的热血青春,这部电影也没有拍出那股子中二热血的少年感。
青春的故事,无论是疼痛的还是欢乐的,都是由一个个细节支撑的。简单的口号和符号罗列,并不能让观众热血燃烧起来。
没有细节,观众的感觉就是:尽管二十年后不怎么样,但是1999年貌似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比如单单只是把名字刻在烟囱的顶端,并不能让王诚勇的形象立起来。我们都知道导演想模仿什么,但简单的符号无法复刻那种热血的感觉。
当年芹泽多摩雄把名字写在铃兰高中的顶点,那是我们看着他一拳一拳打出来的。《热血高校》的背景音乐一响起,我整个人都会跟着燃烧起来。
《热血高校》剧照
同样,高喊一句“我们才18岁,有的是时间变成更好的人”也并不会让人感动,因为我并不知道18岁的你们都经历了什么不得了的事儿,早恋?
想想《坏孩子的天空》结尾的那句对话:
“我们完蛋了吗?”
“八嘎,我们还没开始呢!”
《坏孩子的天空》剧照
北野武用一整部电影来支撑这一句对话。这样的青春故事,你没法不感同身受。
没有细节的支撑,口号只会让人感到空洞而不是感动。在这一点上,这部电影做的甚至还不如《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
那也是一部怀旧的电影,电影里有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苦乐交杂的日常。当你沉浸其中,会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这的确是我的童年。
《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剧照
影片在制造奇观的时候也很克制,都与剧情有着紧密关联,不会为了炫技而炫技。那些奇观也因为出自孩子的想象而趣味盎然。
《从21世纪安全撤离》却像是为了酷炫而酷炫,很多时候单纯就是追求形式,并不考虑剧情是否需要。这种不走心的形式主义,让电影失去了想要标榜的少年感。
虽然电影的台词口口声声在说,38岁的身体里有一颗18岁的心。可我分明看到的是18岁的身体里有一颗38岁的心。
当然,张若昀在电影里真的演出了18岁的感觉,但这跟剧情无关,实在是张若昀本人长了一张特别中二的脸。
骨子里透着陈旧的气息
故事不够二次元、没有少年感还不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没道理所有人都要陪着我装深沉、假正经。
但是这部影片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那种赤裸裸的男性凝视却真的会让很多女性观众愤而离席。
影片里主要涉及了三个女性角色,可以说是“各具特色”。
首先是朱颜曼滋扮演的杨艺,读书的时候是校花,全班男生暗恋的对象,但是只喜欢王诚勇。
或者说他被王炸“分配”给了王诚勇,因为“别的女人配不上王诚勇”。
结果这个既不诚实也不勇敢的王诚勇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把杨艺抛弃了。然后杨艺就自暴自弃,最后还吸毒过量死了。合着离开了男人杨艺就活不了了是吧?
而当王诚勇得知杨艺和自己发小泡泡同居之后,又大喊着“杨艺是我的谁也不让”与泡泡打成一团。杨艺就这样成了在兄弟间制造矛盾的工具,当然到最后,兄弟始终还是兄弟,制造矛盾的障碍物就只能黯然退场。
第二个女性角色是钟楚曦扮演的刘连芝,一个勇敢的调查记者,一个武功高强的八极拳传人。本来是妥妥的大女主人设,可导演非要给她安排多舛的命运。
面对抢夺劳动成果的女上司不敢反抗,不敢反抗的原因是因为她需要钱养活国外留学的男友,为了攒钱供养男友她省吃俭用,结果还被男友给甩了。
我不太理解这个设定的意义何在,就为了被王炸拯救吗?她需要被男人拯救吗?结果到最后两个人还要相约未来再相见,恋爱脑还是没治好。
第三个女性角色是温峥嵘主演的大boss“三爷”,当初因为手术事故被开除,一怒之下就去贩卖器官,不如意就犯罪,这是有多不理性?然后因为儿子不接她电话,她就要全世界陪她的儿子意识倒退二十年。
这就是影片里塑造的三个主要女性角色,一个花瓶,一个蠢货,一个疯子,一个正常人没有。
这些女性角色的功能只有一个,服务男性角色:要么成为制造矛盾的工具,要么为男性角色的光辉形象添砖加瓦。
这些女性角色的塑造,成了整部影片里最让人不舒服的部分。可你说导演是故意的吗?显然不是,这就是传统的男性观念的习惯性表达。而这种习惯性表达意味着导演从来没有在如何塑造女性角色这件事上认真思考过。
他的观念或许和他的角色一样停留在了1999年,从未意识到20年后的今天社会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或许他意识到了这个变化却不想接受这个变化,怪不得想从21世纪撤离。
所以,这部电影癫狂的只是表面,它的内核仍然是保守甚至有害的。而真正的癫狂,就像刚刚过去的巴黎奥运会开幕式,那种从骨子里生发出来的进步主义狂野,让人惊艳,也让人惊诧。两者之间的差距又何止20年。
我知道很多人对这部电影寄予了厚望,曾经的《李献计历险记》也让人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人们希望能有一部狂拽酷炫的电影横空出世,填补中国二次元电影没有经典的空白。
但是我不得不泼一盆冷水,显然,这部《从21世纪安全撤离》并不能填补这个空白。
作者丨牛角 永远的新文化报评论员
排版丨Amethyst
责任编辑丨Tony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排版丨Amethyst
责任编辑丨Tony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