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岂止在奥运
从体育强国,到健康中国。
这是2023年6月的一天,下午4点,云南三坝乡白水台小学结束了一天的课程。
回到宿舍,彝族小姑娘达鹫鹫伽嫫(妞妞)放下书包,换上球鞋,来到运动场,准备开始另一项课程——篮球。
12岁的妞妞,球龄已有6年,152厘米的身高,却可以摸到232厘米的高度,28米的篮球场,折返一次,只需8秒。
天赋、刻苦以及最重要的热爱,让妞妞成为了学校“博爱”篮球校队的队员。她格外珍惜这个身份,以及脚下的球鞋、身上的队服,甚至是教练手中的战术板。
她还记得,在一年之前,这些装备都只能在电视里看到。
两小时的训练很快结束了,妞妞来到食堂,除了晚餐,还有每日标配的牛奶,这同样是从一年前开始出现在她生活中的。
对妞妞而言,生活中有篮球,有队友,以及一日三餐的牛奶,意味着可以忘掉一切烦心事。但她还有更大的开心——只等暑假来临,她就要开启一场特别的旅程。
作为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的一天总会被会议、会晤、差旅填满。但2023年7月的这一天,他却特意从忙碌中抽身,接待一群特别的客人。
这群客人,就是妞妞和她的队友们。
从云南到内蒙古,白水台小学的小运动员们不仅走出大山,跨越了整个中国,更是来到了与他们热爱与梦想紧紧连接的地方——无论是篮球装备,还是一日三餐的营养,乃至于博爱篮球队的成立,都来自这家乳业龙头的襄助。
这一天,妞妞和她的队友们在伊利工厂参观了牛奶的智造流程;在敕勒川生态牧场见到了优质奶源是怎样养成的;在乳文化博物馆学习了乳品的历史;还参加了一场特别的“局”。
在伊利总部,潘刚专门冲泡了五杯奶粉,组织了一个“奶局”,来招待远道而来的小客人。
畅游伊利,畅饮牛奶,以及最重要的畅谈梦想,在这一天的伊利之旅过后,白水台小学的小客人们,继续踏上了为热爱上场的寻梦之路。
妞妞的故事,只是众多孩子的缩影——从2022年起,通过伊利集团发起的“伊利营养2030”平台型公益项目,从四川大凉山到云南香格里拉,从内蒙古武川到贵州黔南,27个省的80万儿童,都得到了营养与健康的守护。那些怀有体育梦的孩子,也都在一次次更具体的助力活动中,得以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
从小操场,到大赛场,伊利对于营养、健康、热爱、梦想的助力,二十二年从未止步。
2024年7月26日,第33届奥运会在巴黎埃菲尔铁塔的见证下隆重开幕,在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队伍中,多个优势项目的优秀新生代运动员,还有另一个隐藏身份:“伊利之队”。
作为2024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乳制品合作伙伴,伊利助力体育强国的车轮,再次隆隆转动。
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索契冬奥会、里约奥运会、平昌冬奥会、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再加上本届奥运,伊利与这项人类规模最大的综合型赛事紧密相连,已经历经八届近二十年,近40支奥运队伍、数万名运动员都成为了见证者。
将历程总结成数字,只需寥寥数语,但历程背后,却写满艰辛——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它不仅意味着巨大投入,更需要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作为支持,以及与奥运同辙共轨的“自我超越”精神。
对于伊利而言,这同样是一场漫长的梦想与热爱之旅。
2002年的一天,一群穿着西装的人,从呼和浩特来到了北京。
这支团队,由潘刚带队,他们来到北京奥组委办公地,东二环边上的青蓝大厦。在会议室里,潘刚满脸诚挚地对工作人员说:
“我们来自伊利,希望能为北京奥运会做点事情。”
不过,伊利得到的回馈,却让人难免失望——国家现在还没有启动奥运市场开发,将来有了规则你们再来。
事实上,奥组委的工作人员并不清楚,这支团队得以造访,已是冲破阻力之后。
在伊利集团内部,围绕是否要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管理层会议上曾发生过一场争执。反对的理由很有道理:伊利身处内蒙古,只是一家地方企业,以当时的知名度、销售规模,服务奥运会这样的国际盛会,难度之大,风险之高,几乎超过了能力上限。
但这场争执,最终由潘刚一锤定音:
身为主办国,不能让外国运动员背着牛奶来中国。作为民族企业,我们有能力、更有责任服务好北京奥运会。
在伊利和潘刚的世界里,有许多行动都可以被总结成坚持。比如“对中国奥运盛事,伊利全力支持”的信念;比如一次次敲开北京奥组委的大门;比如对国际奥委会资质考察的完全开放……
这些坚持与努力,最终帮助伊利从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成功牵手北京奥运会。
但要牵手奥运,仅有全力支持的信念是不够的,如何以奥运品质为赛事提供服务,背后需要一整套体系作为匹配。
因此,更大的坚持与努力,其实体现在赛事之外。
在伊利成为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之时,伊利刚刚经历了自1999年开始的一轮行业扩容,以品质来塑造品牌,正是彼时乳业新时代的行业主线。
作为今日伊利灵魂人物的潘刚,在1992年就加入了伊利前身——呼和浩特市回民奶制品厂,从生产一线,到质检关卡,从基层工人,到单独执掌业务,独特的经历让他成为资深乳业人,也让他对于行业的理解、对于乳品品质的认识远超常人。
这最终演变成了伊利对于品质的系统化要求。
乳业的一个特点,在于它真正贯穿了一、二、三产业。它的上游环节,是包括了牧草种植、奶牛饲养的农业体系;在它的中游,是涵盖采购、研发、生产、质检多道流程,过滤、杀菌、均质、灌装多道工艺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它的下游,是拥有配送、物流、网点、品牌的营销服务体系;在最终端,则对应着海量的大众消费者。
因此对伊利而言,生产一杯奶的意义并不局限于简单工业,它代表了从农田到餐桌,无数个质量控制的关键点,难度远超其他行业。
但在潘刚看来,这却是最重要的:
“比起品质,代价和困难都算不了什么。”
在成为奥运合作伙伴后的三年里,伊利对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供应链管理能力,进行了一轮完整的升级。这种要求甚至达到了苛刻的程度:
在伊利体系内,有一个著名的质量管理“三条线”——检测中,在国标线的基础上提升50%的标准作为企标线,在企标线的基础上,再提升20%作为内控线。
尽管困难、阻力、与投入相伴始终,但对乳业的理解,对行业的热爱,对全力襄助奥运的信念,以及对奥运会“自我超越”精神的追随,都让潘刚始终坚信:
只有品质之路,才是正确之路。
2008年8月8日,在漫天的绚烂烟花中,北京为世界奉献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而盛会之中,面对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0名运动员、教练员与随队官员,伊利作为唯一一家符合奥运标准的乳制品企业,成为了盛会的营养保障者。
这是比肩金牌的荣誉,是对勇者克难的最好奖励。
2015年的一天,正在差旅途中的潘刚,给刚刚成立的北京冬奥组委写了一封信。
在这封信里,潘刚代表伊利表示,将全力支持2022年北京冬奥会,并向冬奥组委正式提交申请。
相比13年前敲开北京奥组委大门,此时的伊利,早已实现了一个巨大跨越——从年收入不足5亿元的乳品企业,到剑指千亿营收的乳业龙头。
此时的伊利,上拥优质奶源,下掌全国渠道,中建奶源枢纽,对内严抓现代制造与品控标准,真正实现了“纵贯南北、辐射东西”战略布局。如果将伊利放在更细的显微镜下观察,还可以看到一连串不断自我挑战,不断自我超越的纪录:
比如安慕希、金典、伊利纯牛奶、优酸乳四个百亿级单品的现象级成就。
比如,它是中国首家营收过百亿的乳品企业;比如它在只有6万网点的时候,果断牵手上海世博会,与来自全球的消费者进行互动,让企业品牌得以扬帆出海。
比如它为了让奶牛睡眠环境更佳,在行业内首个引入“沙床”替代稻草垫料,保证一天中奶牛躺卧时间超过十小时,成为今日国内奶牛饲养标配。
比如它为了解决乳糖不耐受的全球性难题,专门研发出舒化无乳糖产品;通过解决酸奶浓稠挂壁无法量产、水乳分离的行业工艺世界性难题,成功研发出第一代安慕希常温酸奶。
在伊利本身的跃迁之外,也走过了伦敦、索契两届盛会而历久弥新,除了继续为中国体育健儿提供营养保障之外,伦敦红色双层大巴车身上的东方面孔与中国元素,4部以普通人为主角的奥运微电影,都在向世界讲述着普通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诠释与践行。
这些纪录、成就与现象的背后,既有伊利管理层与整条产业链的努力与智慧,也有它与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发生的紧密联系,既有“自我超越”精神的鼓舞,也有全体伊利人对于健康中国这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对于伊利而言,这是一家巨头的新开端,也是它助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新起点。
两年后,在潘刚的极力推动下,伊利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唯一乳制品合作伙伴。这帮助伊利赢得了新的荣誉——中国唯一一家同时服务夏季奥运和冬季奥运的“双奥企业”。
2022年早春二月,北京再次用现场上空的璀璨烟火、开幕式绚烂的表演,迎来了冬奥赛场上的激烈竞技。武大靖、苏翊鸣两位明星运动员的惊险夺金之旅,既是“更高、更快、更强”奥运精神的演绎,也为伊利自我超越的历程,书写了最好的代言时刻。
但无论是龙头地位,还是夺金时刻,乃至于助力奥运保障,事业背后所付出的代价,都只有亲历者能体会其中辛苦。
在北京冬奥会的保障中,时常需要面对大雪、大风等极端天气。此时既要考虑车辆保温,确保牛奶不因冰冻变质,也要考虑运输效率,赶在运动员抵达前安置产品。
伊利冬奥产品供应部的杨新宇,至今都记得那个雪夜。
位于海拔2199米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因为牛奶冷冻设备出现故障,需要连夜赶赴维修。那一天,他在专业装车设备停运,装载工人下班的条件下,与几位同事赤手空拳将设备搬运上车,历经三个小时抵达现场,又在天亮之前抢修完毕。
事后,他只是简单说了一句:
“山路再曲折,再高再冷,给冬奥运动员的保障也不能停。”
2024年4月,伊利发布了自己过去一年的成绩单:
营收1262亿元,归母净利润104.3亿元。除此之外,它还连续四年位居“全球最具价值乳品品牌10强”榜首。
作为中国乳业龙头,留给伊利的目标其实早已明确——全球乳业第一。
要实现这个目标,它的路径也已清晰——让自己三大产业压舱石的作用更扎实;让自己对全产业链的引领与多赢,步入持续的正向循环。
当然,这些路径中,还包括“持续携手奥运、助力体育强国”的信念,以及“国人喝好奶,强健我民族”的使命。
对奥运精神的共同践行,成就了中国奥运军团的冠军时刻,也成就了伊利的龙头地位。这是中国体育事业持续挑战、为国争光的梦想故事,也是一家企业自我超越、全面领先的梦想故事。
但作为伊利的掌舵者,潘刚还希望能让更多人感受到梦想与热爱的力量。
奥运大赛场的根基,在于无数个小操场,奥运冠军的起点,在于无数个怀有梦想的孩子,体育强国的事业,源于健康中国的伟业。
这成为了“伊利营养2030”平台型公益项目的开端。
在云南鲁甸鹊落小学,一群孩子用特制的长吸管喝牛奶,因为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让稀缺牛奶带来的快乐更久。后来,牛奶走进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在云南迪庆格咱乡小学,一位数学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在3000米高原坚持踢球,却总是能夺得全州冠军。后来,孩子们拥有了专业的足球装备与器材。
在四川凉山甘洛县,一群皮肤黝黑的孩子渴望长到一米八,渴望离篮板更近,渴望打进梦想的CBA大舞台,他们的教练,彝族小伙子瓦尔阿木希望“他们拥有翅膀,学会自由翱翔”。
后来,这支“凉山黑鹰队”,不仅得到了身体上的营养支持,也得到了杨鸣、孙悦、翟晓川这些篮球名宿的专业指导……
2024年3月,贵州榕江县八开镇中心校,放假归来的孩子们发现,学校的操场完全变了样:硬邦邦的水泥地,已经绿茵满布,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专业足球场。
四年级的石欣悦写了一封信:
“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们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足球场,让我们每天都能喝到可口的牛奶,还让我们有了足球鞋、足球衣和新足球。”
在这一连串故事背后,都有“伊利营养2030”公益行动的陪伴,它们发生在大山之巅、发生在高原之上,但关于梦想、热爱、营养、健康的主题,却始终不变。
从2017年起,伊利集团“伊利营养2020”及“伊利营养2030”公益行动,就持续通过营养物资捐赠、健康知识科普、梦想关爱守护三大行动,来守护中国孩子的梦想与热爱。截至目前,项目已经累计投入超亿元,有27个省市区的80万孩子,因此受益。
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整整16年的今天,伊利集团的奥运篇章,还在接连展开。现在,让我们回到故事的起点。
2023年,云南白水台小学的孩子们,在伊利的帮助下组建了“博爱篮球校队”。一年后的7月18日,他们迎来了来自伊利的老朋友。
彝族小姑娘妞妞的个子更高了,跑得也更快了,即使和男孩子打篮球混合赛,也丝毫不落下风。更让人惊喜的是,在过去一年里,走出过大山、交到了朋友,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妞妞不再害羞。
还有8天,巴黎奥运会就要开幕了,为了迎接这个时刻,白水台小学的孩子们,也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活动——“梦想村奥会”。
那一天,香格里拉的天空晴日朗照,在小学操场上,一个孩子把接力棒递给了自己的队友,阳光洒在了他的笑脸上。
2008年7月,潘刚成为了奥运圣火在呼和浩特的火炬手,完成了最后一棒的传递。在火炬传递现场,对着镜头,他只说了一句:
“尽管每个火炬手只跑了短短的几十米,但是每个人跑那么一小步,整个国家就跑了一大步。”
华商韬略出品
主编:毕亚军 责编:周怡
美编:宋晓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东方IC,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
◆◆◆
“点赞”是喜欢,“在看分享”是真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