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一级预防,来看中国专家共识!
加强人群心衰筛查,对心衰高危人群及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延缓心衰进展,对于我国心衰整体防控至关重要。关于心衰的一级预防,一起来看《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
建立和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运动、控制体重、保持饮食营养均衡和避免吸烟,有助于降低心衰风险。
预防心力衰竭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和对心室重构的干预需贯穿疾病管理全程。冠心病患者需接受利钠肽检测,需加强血脂、血糖、体重、血压、心脏毒性药物等危险因素的管理,需依据现有指南接受规范治疗,有适应证的患者应进行血运重建。
积极有效的降压治疗与健康生活方式需贯穿高血压患者管理全程,应根据相关指南控制高血压以预防或延缓心衰的发生。
推荐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风险评估和基线利钠肽筛查。对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推荐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可耐受的患者将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可进一步降低心衰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合理控制血糖可有效预防心衰。对于心衰高危人群应优先选择既安全又能减少心衰相关事件的药物。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患者应首先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心衰,包括限制每日总能量摄入、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及改变不良行为方式等。对于BMI≥28.0 kg/m2或BMI≥24.0 kg/m2且伴有≥1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可考虑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治疗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对于BMI≥35.0 kg/m2或BMI≥32.5 kg/m2且伴有≥1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可考虑行减重手术,以达到控制体重和预防心衰事件的目的。
依据现有指南规范治疗房颤,包括控制心室率、节律控制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对于已进入C阶段的房颤患者,早期节律控制可改善症状、生活质量和预后。
对于LVEF≤50%的房颤患者,若无法进行节律控制,且药物治疗后心室率仍很快,则建议行房室结消融术并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此外,在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其他危险因素时,可优先考虑使用降低房颤和心衰风险的药物,如ACEI/ARB 和SGLT‑2抑制剂。
利钠肽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判断仍具有参考价值,但是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合并慢性肾脏病的心衰高危人群在治疗中需特别注意容量管理,需警惕水钠潴留引起心功能失代偿,同时需注意选择兼顾心肾获益的药物。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ACEI/ARB 治疗可预防肾功能恶化和心衰。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建议使用SGLT‑2 抑制剂(达格列净或恩格列净)以降低肾功能下降、心衰住院或心血管死亡风险。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建议使用新型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以降低心衰住院风险。需注意,上述药物在使用前、使用中均需密切监测肾脏功能,上述药物不适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eGFR<20~25ml·min-1·1.73 m-2)。
心脏瓣膜病是引起和促进心衰恶化的常见原因,如不适时干预,会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明显改变,最终进展为心衰。
建议由多学科团队共同决策,综合评估瓣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选择恰当的干预措施(外科手术或经导管介入治疗)和时机。
建议有心肌病家族史者常规进行遗传筛查及咨询。建议在遗传性心肌病患者的一级亲属中进行遗传筛查和咨询,并进行临床评估(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必要时进行干预,以降低此类人群心衰发生、进展和猝死的风险。突变基因携带者可能存在心衰风险,推荐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并长期随访,随访频率视心肌病类型而定,如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的青少年应加强筛查,推荐从12~18岁开始每年评估1次,以预防心衰。
图 有心衰危险因素和临床前心衰患者的治疗推荐
注:心衰心力衰竭,CVD 心血管疾病,SGLT‑2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LVEF 左心室射血分数,ACEI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ICD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参考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及2023年ESC心衰指南的重点更新、2022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衰学会心衰管理指南,括号内数字和字母代表推荐级别,Ⅰ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应用,Ⅱa指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应考虑使用
来源: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 中国心衰中心联盟专家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4, 23(1): 7-18.
>>>直接点击阅读: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