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收拾好行李,随时准备上路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
主题:你必须让自己强大
欢迎您关注留言哟~
随时准备上路
蒙田对死想得很多,也谈得很多。这可以理解,他是这么一个恋生的人,当然就怕死,怕失去他所热爱的生活。我认为蒙田是害怕死的,他在这个问题上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说服自己不害怕,尤其希望自己在死亡到临时不害怕。他用来说服自己的理由,基本上是斯多葛派说过的,他没有说得更好,但也许说得更恳切。他要解决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所以不能骗自己,也会有自相矛盾之处,反映了内心的真实困惑。
1. 羡慕老百姓对生死的态度
哲学家们对死亡问题的谈论,蒙田是很熟悉的,并且经常引用。与此同时,他又抱怨说,哲学敦促我们预先看到和想到死亡,这岂不和医生的做法一样,先把我们弄病了,然后在我们身上表演医术和使用药物,这太不地道。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但不是目的,生命有它自身的目标和意图。我们首先应该知道如何生,而不是知道如何死,如果能够平静地生,也就能够平静地死。他这个说法有点像孔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提及西塞罗大谈蔑视死亡,他说他觉得西塞罗言不由衷,是想让我们相信自己还没有相信的道理。
蒙田羡慕老百姓对生死的态度。他说,他从未见过他家邻近的农民苦思冥想死亡的事情,大自然教导他们到了临终时再想也不迟,在这件事上他们比哲学家洒脱。如果说这是愚钝,他就愿意学这种愚钝,因为它所产生的效果,正是我们想靠哲学达到却又不易达到的。
我认为这里面有性格的原因,不全是有没有文化造成的,知识分子里不思考死亡问题的人也多的是。蒙田是一个内心敏感的人,又喜欢刨根问底地想问题,这样的人就不可能不被死亡问题所困扰。他自己说,他从小对什么都没有像对死想得那么多,即使在放荡的年龄也是这样。美女围绕之中,结伴游玩之时,他也会突然走神,思绪飞到自己要死的那个时刻。既然那种不费心思的愚钝求之不得,他就只好费尽心思来想这件大事了。
2. 随时准备上路
死亡无疑是人生中最扎眼的事。生命的终点是死亡,如果它使我们害怕,我们每走一步就离它近一步,心里怎么能不发慌呢?不过,人们往往有一种自欺的心理,即使看见不断有人死去,总觉得自己离死还远,越是临近死亡,就越容易受希望的欺骗和玩弄。再老的人,只要看到有比自己更老的人,就相信自己还可以撑上许多年。然而,事实上,人在任何年龄都可能死,年轻人和老年人同样都会抛下生命,所以还是早作准备为好。
死亡让人害怕:一是因为陌生,它的面孔很怪异;二是因为意外,好像总是突然降临。那么,对付的办法,一是去熟悉它,让它那怪异的面孔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想象中;二是去习惯它,不把它看成一件意外的事,而是看成一件意料中的事,随时会发生的事。埃及人举办宴会,在热闹达到高潮的时候,就让人抬进一具干尸,作为对宾客的警告。欧洲人把墓园建在教堂附近和城市最热闹的区域,也是为了让人们对死亡见多不怪,习以为常。
对死亡不但要去熟悉它、习惯它,而且最好还有一种主动等候它的心态。“死亡说不定在什么地方等候我们,那就让我们到处都等候它吧。”这就好像你经常去那个港口等候启航,有一天早晨船真的启动了,你不会觉得是被逼上路的。人不能接受死亡,很重要的原因是舍不得离开所爱的人、放下所做的事。因此,为死做准备,一个重要部分是有意识地逐步斩断与尘世的联系。蒙田很早就着手这项工作了,他五十九岁去世,而他三十九岁时就说,虽然他对人生尚有依恋,但已了无牵挂,不断给自己松绑,和每个亲友都告别了一半,对于离开这个世界,没有人比他准备得更充分更坚决了。
一个人为他人度过了大部分岁月,应该把最后一段岁月留给自己,用来处理搬家这件大事。从今以后,要摆脱对人和事的强烈依恋,解除各种束缚性的义务。仍然可以爱这人或那人,但情意不要太密切,以免分离时撕扯下身上的一块肉。仍然可以做这事或那事,但计划不要太长久,蒙田说他的计划最长不超过一年。这是和社会分手的时候了,每天抛弃一点自己拥有的东西,减轻行装。总之,收拾好行李,随时准备上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