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自: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ID:iamdesign
2014年,一个身穿苏格兰裙的中年男人出现在荧幕上。
制作出爆火7年的综艺《奇葩说》,前三季播放量超过17亿。创立的公司米未传媒,在5个月的时候,就估值20亿。很多评价称他是“犬儒”,做的是「娱乐至死」的内容。回看30岁那年,他怀揣知识分子的理想,带着锐利的眼神审视社会。穿着西装,一脸严肃地坐在《有话好说》这档节目里,讨论艾滋病儿童、买凶杀人的政法委书记、脏乱差的北京打工子弟小学,包括性少数群体。他有着自己的坚持:“这些话题往往会帮你去更深地看到这个社会基层的毛细血管里面的那些细微像素。”浸染12年后,他扔下一句:“能做的事情都做完了,该玩点新的了。”就走出了央视的大门。他脱下西装,穿上五颜六色衣服,剃掉两侧的头发,成为90后口中,最“骚浪贱”的中年男人。至此,马东开始游走在娱乐至死和文化底线之间,小心翼翼的走着钢丝。节目里,他率先当起了“奇葩”,自我介绍是:变态的MM马。第一季的海选导师会面里,所有人要穿苏格兰裙,他就真的穿了白色的丝袜。为了上镜好看,割掉眼袋,还自我调侃:“眼袋简直就是我的人生障碍。”在第二季的时候,他曾公开承诺要在节目期间,减肥成功,不成功就裸奔。没人想到他会真的兑现。第三季开播前,他身穿肉色衣服,跑去外面“裸奔”了一圈。
他毫不在意形象,现场随机调侃,尽显“抠”的本色,把嘉宾现场一张随手画的简笔画,列为节目财产:
还一本正经的贡献了最多的“哔”声,让来的嘉宾直呼:尺度好大。
一改往日严肃的学者形象,马东不再言辞尖锐的探究社会,反而在节目里,花式念起了广告。“秋裤就是那种你永远不会穿,但是你老惦记着,你要是去冷的地方,可能需要一条秋裤。”“甭管我内心有多少委屈,我都告诉自己,我爱行不行,你一路躺赢。”马东坦诚地回了一句:“发自内心的,因为想的是钱。”
细细探究一下,就会发现,他在打着娱乐的旗号搞文化。花式广告的背后,是马东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多年积累的语言经验。《奇葩说》娱乐的背后,也折射着他对社会一直保持着的审视。
“我们都是在好与不好之间,去寻找最适合我们自己的。也许最后找到的,对其他人来说,都是不好的,但刚好就适合我们自己。”“真正的自由意志,是个人选择,而不仅仅是对别人选择的尊重。”“敏感就是缺乏安全,就是保持警惕,就是对别人的善意和恶意,保持一种“砰”跳起来的东西。”“你有一个比你自己大的东西,你的整个质感就不太一样,如果你是你世界里面最大的那个东西,你其实就变小了。”“人生就是矛盾的。即便决定了往东走,心里也会想着西边。虽然决定了人生是往北去的,但南方的温暖,永远有着巨大的吸引。”“不要拿辩论赛,当成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它恰恰是一个换角度思考问题的过程。”他对《奇葩说》辩题的挑选标准,依旧与当年那个知识分子的自己相似:“能够代入所有人生活当中的矛盾,或者所思所想。辩论虽然各有立场,但生活很多时候,两种状态都会有。”
节目上,那个稍显浮夸的MM马只是他打开新世界的方式,而马东则一直都是他的内核。“真正的怎么都行,是无论外界的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你还是要做你自己该做的事情。”“其实生活到哪儿都一样,你在哪儿就招那个地方的基因,都是你,只是刷了不同糖浆的你。”“如果有一天,你不接受修正了,从生命的文化意义上,你已经不呼吸了,那就是我们常说的,死于25岁,葬于75岁。”《一年一度喜剧人大赛》里,他一直在探寻什么喜剧的作用。“你会看到你自己身上那个东西,这就是喜剧那面镜子的效应。”“内容产品能够提供给人们最终端的东西,就是让你感到快乐。”“很多语言和细节来自于普通人——肯定不是‘精英’的生活。”他从不认为每个时代都追求过精致,始终都是在拥抱95%的大众。只是他在用当下时代的土壤,播种适合生长的内容种子,并收获为有营养的食物。马东曾形容自己:“是一个身段柔软的人,可以盛满任何一个容器。”小时候,他头顶马季儿子的光环,却从心里觉得星二代的光环没什么用,反而一度觉得很困扰。经常他正在走路,就被拦下来,要求当众来一段相声。每次碰到这类事情时,马东心里都憋着一股气:“凭什么?父亲会说相声,儿子就一定会吗?”还没完全满18岁,他就因为不想再被叫做“小马季”,拿着父亲给的三万,去了澳洲学IT,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平时有课的时候,一大早先去办公室里做清洁工,然后上学,晚上再到餐馆里干活。
到周末了,他什么工都做,甚至是糅皮子,去洗袋鼠的睾丸袋。就这么打拼了8年,拿到永久居住证,马东却觉得:这地儿没什么可待了。有一年,他的父亲到澳洲演出,他专门请假陪在身边,到处游玩时,看到其他人的生活,每天就是玩儿,并不像自己一样单调窘迫,从1号就知道30号要干什么。回国后,马东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从IT转行到电视行业。进入湖南台当主持人的那年,他30岁。15年的时间,从湖南台转战央视,从主持人到节目制片、春晚导演,当人人艳羡他捧着“金饭碗”时,马东再一次从零开始。签约爱奇艺,转战新媒体。短短两年后,他就又清零,创办米未,成为内容创业者。如今,在《奇葩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成功之后,他又渐渐隐去。一个最懂说话的人,在舞台上,放下身段,将话语权交给摇滚乐队。《乐队的夏天》开播后,马东被传最多的名场面,就是被乐队怼到冷场。
面对这些,他一脸无奈,但始终微笑,调侃自己:人怂志短言轻。
任由台上的乐队折腾,就这样,折腾出了又一爆款综艺《乐队的夏天》,给90后、00后们创造出了另一片精神净土。“决定要好好跳舞,而且跳一辈子,那你就在中间跳,没事老跑台边上跳,掉下去你赖谁。你那个不叫跳舞,叫杂技。君子不立危墙,你没事把自己搁到马路边上干吗?”他站在其中,任由时代的洪流裹挟,一边走一边摸索着内容的边界、娱乐的意义。努力用娱乐解构着社会之下的价值观、人生的追求、生活的不易。而镜头之外,马东保留着他的另一面,当着内容手艺人。将他的文化底蕴,细拆慢熬进商业这个饭碗,让人开怀之余,也食之有味。今天要跟大家介绍下小IN
每天会分享INS新资讯
长按添加订阅
Share the World's Moments
InstaChina
▼